心臟病,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名詞。可是關于心臟病,你真的都了解嗎?今天,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心臟病。
一、關于心臟病
心臟病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它是一類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組織構成,循環系統疾病也稱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組織器官的疾病,在內科疾病中屬于常見病,其中以心臟病最為多見,能顯著地影響患者的勞動力。
心臟病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后天性心臟病兩種。先天性心臟病是心臟在胎兒期中發育異常所致,病變可累及心臟各組織。后天性心臟病則是因為出生后,心臟受到外來或機體內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臟病、內分泌性心臟病、血液病性心臟病、營養代謝性心臟病等。
心臟病的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1、疼痛
心肌不能獲得足夠的血液和氧以及過多代謝產物堆積都能導致痙攣。常說的心絞痛就是由于心肌不能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而產生的一種胸部緊縮感或壓榨感。
2、氣促
氣促是心力衰竭的常見癥狀,是液體滲出到肺臟中肺泡間質的結果,稱為肺充血或肺水腫,類似于溺水。在心力衰竭的早期,氣促只出現在體力活動時。隨著心衰的加重,輕微活動時也發生氣促,直至靜息狀態下都出現氣促。臥位時液體滲到整個肺臟,而站立位時由于重力作用液體主要分布在雙肺底部,故心衰病人臥位時發生氣促或加重而站立位時癥狀減輕。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病人夜間平臥時發生的氣促,站立后可減輕。
3、乏力
當心臟泵血能力下降時,活動期間流向肌肉的血液不足以滿足需要,此時患者常感到疲乏與倦怠。但這些癥狀常難以捉摸,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視?;颊叱Mㄟ^逐漸減少活動量來適應或歸咎于衰老的表現。
4、心悸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自己的心跳沒有感覺。但在某些情況下,如劇烈活動后,甚至正常人亦會察覺到自己的心跳非常有力、快速或不整齊。通過脈搏觸診或心臟聽診,醫生可以證實這些癥狀。
5、頭暈
由于心率異常、節律紊亂或泵血功能衰竭導致的心輸出量減少可引起頭暈和暈厥。這些癥狀也可由大腦或脊髓疾病引起,甚或沒有嚴重的病因。
二、心臟病的急救方法
心臟病一旦發作,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做好心臟病急救常識的儲備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心臟病的種類有很多,所以各種心臟病發作起來的急救措施是不同的。
1、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癥狀,病人疼痛的部位與心絞痛相同,癥狀和后果比心絞痛要嚴重得多。急性心肌梗死持續時間比較長,程度重,病人絕對要臥床休息,松解領口,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流通。如果有條件的可吸氧。病人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時馬上呼叫急救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發病的時候千萬不要乘公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院,以防并病情加重。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病人會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病人一定要安靜休息,最好是半臥位,兩足下垂,有條件可立即吸氧,心力衰竭的病人不可隨意給藥,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3、短暫休克
短暫休克的患者如果在四分鐘之內沒有獲得供氧,容易出現猝死現象,超過10分鐘則很少有復蘇的希望。應輕輕地將患者平放在床上以增加血流量,同時讓患者含服消心痛或益安寧丸等藥物。用拳頭有節奏地用力叩擊心臟部位,連續叩擊2至3次,拳頭抬起時離胸使得心臟受到刺激,隨即人工呼吸,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直接讓患者進行吸氧。
4、心跳驟停
無論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的病人,是生命處于最危急狀態的人,是最需要緊急救助的。大腦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腦很快會缺氧,4分鐘內將有一半的腦細胞受損;如果患者在疾病突發的4分鐘內,能夠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復蘇率在50%,這4分鐘被稱作挽救生命的“黃金4分鐘”。超過5分鐘再施行心肺復蘇,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誤一分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就會下降7%至10%,若超過10分鐘則很少有復蘇的希望。
5、心絞痛
最簡單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施以“耳穴按壓法”,以此迅速止痛最,緩解癥狀?!岸ò磯悍ā本唧w做法是,取一根火柴或牙簽、細干樹枝以及小細鐵定之類的東西,用其末端,在耳廓的耳輪腳正中處,觸探最敏感的痛點,即是耳中穴。稍稍用力按壓此穴,大約1分鐘即可出現止痛效果,2~3分鐘可以緩解心絞痛,他人操作比自行操作效果更好。若痛感持續10分鐘不緩解,要叫救護車。
三、心臟病的預防
先天性心臟病大多是遺傳因素導致的,不可預防,但是后天性心臟病是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對于后天性心臟病我們可以通過自身來預防。
1、減肥
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于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只要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就會有很大改善。同時,專家告誡較胖的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變成超級模特,要通過平衡飲食和鍛煉逐漸達到減肥的目的,從而預防心臟病。
2、少吃蛋黃
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膽固醇較高的話,一周最多只能吃兩個蛋黃,這樣才能夠預防心臟病。
3、多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說明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好處多多。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戒煙少酒
吸煙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煙者的兩倍。研究發現,戒煙2—3年后,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煙者一樣的水平。1周喝3—9杯酒為適量,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5、低脂飲食
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