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接受采訪時出人意料地表示,阿道夫·希特勒可能有猶太血統。不管你喜不喜歡,都不容易理解。特別是,因為難以確定什么應該被認為是這樣的根。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希特勒的遠古男性祖先不是印歐人(也根本不是歐洲人),盡管在德國人中占主導地位的是他們。在這個祖先的遙遠后裔中,愛因斯坦和拿破侖都是。我們了解第三帝國元首的真正起源。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個血統無法追查的人。這是因為他的父親于 1837 年出生于一個未婚的農婦 瑪麗亞·希克魯伯,她已經 42 歲 - 非婚生子。五年后,瑪麗亞嫁給了一個姓吉德勒的男人(出生登記的一個錯誤把這個詞變成了后來的“希特勒”)。然而,在她的一生中,她的丈夫并不承認這個孩子是他自己的,這就是為什么原則上不能準確地確定其起源的原因。
但在 21 世紀,遺傳學往往會借助傳統家譜學。正是她讓我們得以確定,例如,所謂的 Rurikoviches 的一部分實際上可能是 Olafoviches。智者雅羅斯拉夫的兒子之一維塞沃洛德很可能是智者雅羅斯拉夫的妻子與挪威國王奧拉夫通奸的產物,維塞沃洛德的后代在基因上與他兄弟的后代不同。
1300 年至 1350 年間,挪威圣徒奧拉夫國王在 Stiklastadir 戰役中陣亡,畫在特倫德拉格一座教堂的祭壇上。從基因數據和 Eimund Saga 來看,Olaf 是 Vsevolod 的父親,Monomakhovichi 以及莫斯科公國和俄羅斯的所有統治者都繼承了他,直到 1598 年。
對幸存至今的希特勒親屬的基因分析帶來了類似的驚人發現。盡管他父親的父親仍然不為人知,但他的一些 DNA 一直保存到今天。原來,在男性系中,元首父親的未知祖先是單倍群E-M35(原E1b1b1)的攜帶者。為什么這么不尋常?
今天幾乎所有生活在男性中的人都來自一個人——他生活在大約 70-8 萬年前的非洲某個地方。他也被戲稱為“基因亞當”,他的單倍群被稱為DE。順便說一句,“基因夏娃”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今天生活的人的所有線粒體和線粒體DNA都被還原為它),但要早8萬年。
“基因亞當”的壽命是由“分子鐘”決定的:在每一代人中,大約有一百個突變發生在男性身上(女性少6.5倍,但既然我們說的是男性血統,那么我們考慮男性)。該地點由具有單倍群DE的人仍然居住的地區決定。這樣的人極少,因為幾萬年來,這個人的大部分后代的基因都發生了變異,產生了新的單倍群。然而,少數“純”的 DE 分布在廣闊的地區——從西非到西藏。
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 (Alois Hitler) 沒有已知的父親
此外,雄性-DE 的后代發生了突變并形成了兩條稍微不那么古老的系:D 和 E(或者更確切地說,E-M96)。后者出現在 65-73000 年前,再次回到非洲,出現在應該看起來像現代黑人的人群中(據信,在非洲出現的智人最初都是黑人,無一例外,只有他們的后代非洲以外的地區接受其他膚色)。這個單倍群的“基本”變體種類最多,今天仍然在黑色大陸上找到。
單倍群 E-M96 的攜帶者也隨著時間發生變異,形成“亞群”。其中之一 - E-M35(以前的 E1b1b1)屬于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希克格魯伯的未知父親。
“創始人”E-M35生活在2.2-4.7萬年前。盡管傳播范圍很大,但在非洲也觀察到該群體和相關群體的代表的最大多樣性。大約 24000 年前,E-Z827(也稱為 E1b1b1b)的“亞群”脫離了它。順便說一句,在它的承運人中,有一位拿破侖·波拿巴。再一次,這個群體最大的多樣性和發生在非洲。也就是說,一些黑人不僅定居在北非,而且還定居在包括科西嘉在內的南歐。
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希特勒來自一個具有單倍群 E-M35 的古代非洲人。同一個單倍群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官方曾曾曾祖父納夫塔利·赫希·愛因斯坦的后代。正如上面提到的留里克家族的例子,這根本不能保證真正的愛因斯坦是他正式祖先的后裔。然而,他所有在世的親戚似乎都屬于同一個單倍群,或者更確切地說,屬于它的一個子變體。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對它們基因的描述中有這樣一個地方:“這個簇的特征是一個單核苷酸突變 SNP PF1952。它以前被稱為集群 E-Z830-B - 猶太集群。”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猶太人。這是否意味著拉夫羅夫部長是對的,希特勒也可能有猶太血統?
不,它沒有。事實是,首先,E-M35 是一個比其子變體 E-Z830 更普遍的單倍群。是的,愛因斯坦的男性祖先是與希特勒同一個男性祖先的遠親。但是 E-Z830 子變體的第一艘航母與 E-M35 的第一艘航母相隔數千年,如果不是幾萬年的話。
E-M35(以前的 E1b1b1)的近似進化樹
其次,如果有人認為E-Z830只是一個“猶太集群”,那就大大簡化了。例如,在哈薩克斯坦的公元前 800-750 年的斯基泰人墓葬中發現了這一群體的 DNA 痕跡。這是否意味著斯基泰人是猶太人?無疑不是。E-M35 單倍群的創始人是黑人這一事實并不能使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為黑人。這只意味著這個男人的基因同時在許多民族中通過男性血統傳播——因此現代猶太人、黑人甚至奧地利人中都有。
與標題相反,該地圖顯示了 E1b1b 子選項的分布,而不是同時顯示所有 E1b 子選項。很容易看出,在希特勒出生的奧地利,有百分之幾的人口仍然是這個特定單倍群的攜帶者。這會讓他們成為猶太人嗎?值得懷疑的是:畢竟,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前利比亞的大多數人口應該被視為猶太人。這顯然與事實相矛盾。
只有一個人具體地追溯他的家譜,才能肯定地說“這個人有猶太血統”。假設“希特勒的猶太血統”的假設是基于一個事實,即 瑪麗亞·希克魯伯在猶太銀行家利奧波德·弗蘭肯貝格爾的兒子居住的房子里擔任仆人。現在,如果有人將弗蘭肯伯格追溯到現代后裔,拿走他們的 DNA,將其與希特勒親屬的 DNA 進行比較,那么我們可以談論它。
但我們懷疑任何人都會進行這樣的研究。誰對此感興趣?誰將為此類工作提供資助?沒有資金,就沒有研究:對許多人的基因分析根本不需要象征性的金額。
據信,E1b1b 的祖籍位于索馬里、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地區。單倍群的男性創始人的一部分后代隨后遷移到非洲的最南端,一部分向北遷移,在那里他們成為了部分南歐人的祖先。
從表中很容易看出,在德系猶太人中,單倍群 E-M35(其變種之一也是希特勒)是最常見的群體之一。誠然,以大約相同的頻率存在......典型的印歐人單倍群,R1a 和 R1b 的子變體。
在猶太人中,有大量印歐男性的明確后裔
這表明,一般很難認真地說“這是猶太人的血統”。顯然,在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并沒有印歐民族的血統。同樣明顯的是,隨著它們在歐洲傳播,一些猶太家庭的孩子是由非猶太血統的男人所生。
關于希特勒的出身,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納粹德國的首腦幸存到今天,他會為基因數據感到有些不安。
事實是,被稱為“納粹主義”的國家社會主義,雖然納粹自己更常稱其為“國家社會主義”,但它依賴于特定的種族理論。它是由德國語言學家漢斯·甘瑟 制定的。
有人試圖將 愛娃·布勞恩 歸于猶太人,基于從她頭發上的線粒體 DNA 判斷,她是單倍群 N1b1 的攜帶者。但這比希特勒的情況更不合理:有很多人是它的承載者,不僅在猶太人中。
根據它,德國人由于其復雜的歷史,屬于“歐洲人種”的五個亞型:北歐人、迪納里人(巴爾干)、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和東波羅的海。同時,這一理論中的猶太人不屬于歐洲種族(盡管有明顯的外部相似性)。
此外,歐洲種族與印歐人及其歷史有關。對于國家社會主義者來說,是德國人最接近原始印歐人,并在印歐人的進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一些民族擁有的“日耳曼核心”越多,他們在國家社會主義者的理論框架內發展得越成功。
正如基因數據顯示的那樣,這一切都與真實歷史無關。首先,“歐洲人種”的許多攜帶者是無條件的非洲單倍群的男性后裔。包括希特勒本人。其次,猶太人中有相當多的同一個單倍群 E-M35 及其子變體的代表(高達 20%)。也就是說,事實證明,岡瑟的“歐洲”和“東方主義”種族的想法是基于錯誤的前提。他以頭骨和面部的參數為基礎,而真正的遺傳是由DNA決定的,而不是由頭骨的形狀決定的。
國家社會主義者的這一錯誤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引用《我的奮斗》的一句經典名言:“在歷史上,我們不止一次看到低等文化的人民在德國人作為組織者的領導下,變成了強大的國家,然后在德國人留下了。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以犧牲其上層人口的德國核心為代價生活。(這有點讓人想起恩格斯關于捷克人和波蘭人的話:“需要從德國進口幾乎所有精神文化元素”)
R1a在歐亞大陸西部的分布圖。很容易看出,這個單倍群在斯拉夫人中占主導地位,在東德人中也有很好的代表性
實際上,俄羅斯主要由俄羅斯人居住。如上圖所示,這些是單倍群 R1a 的攜帶者。很明顯,甘瑟 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將很多民族歸為歐洲人種的“北歐人”(挪威人、冰島人、東德人)。
德國代表的第二個主要單倍群是 R-M269(又名 R1b1a1a2)。這些也是印歐人,就像許多單倍群 R1a 的子變體的攜帶者一樣。但是,如果說 R-M269 的人在說 顎音類語言組的印歐語系的地方占主導地位,那么 R1a 就在說 咝音類語言組的語言的地方占主導地位。
通過雄性系攜帶單倍群 R-M269(又名 R1b1a1a2)的人口比例分布。在青銅時代顏那亞人從伏爾加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草原入侵西歐之后,它的承載者開始主宰西歐。西德人主要由 R-M269(又名 R1b1a1a2)的攜帶者組成,他們的 R1a 已經比東德人少得多。
顎音類語言包括例如拉丁語、德語、希臘語等印歐語系語言。咝音類語言主要是印歐語系的斯拉夫語和伊朗語。
咝音類語言 和 顎音類語言 的使用者有著相同的起源:他們的祖先是來自歐亞草原的青銅時代牧民群體,他們大致生活在伏爾加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納粹關于“德國核心”的理論與現實無關:事實上,德國人基本上是子變體 R1a 和 R1b 的“混合體”。也就是說,它們不是核心,而只是組成印歐民族的兩個主要基因組(R1a 和 R1b)的融合。
那只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基因上與這個“核心”的任何一半都沒有關系,事實上它并不存在。單倍群 R1 本身出現在歐亞大陸的某個地方,在最后一次冰河最大值期間。大約在這個時候,希特勒的男性祖先形成了單倍群 E-M35,但它發生在非洲的某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