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說:“北平之秋便是人間天堂”
我想在這人間天堂里,自然少不了美食和美景。
熬過了“苦夏”的北京人,要敞開肚子盡情吃了
明兒就立秋了,您準備吃點什么?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耶耶耶耶耶耶6)
要吃“秋”,有爆肚!
北京人吃爆肚講究“牛四羊九”,
指的就是牛百葉、牛肚仁、牛厚頭、牛百葉尖,
以及羊肚仁、羊散丹、羊肚芯、羊肚領、羊菇頭、
羊肚板、羊蘑菇、羊葫蘆、羊食信。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桃子愛吃桃兒)
其中這羊肚仁是爆肚中最貴的,
算得上是爆肚界的“勞斯萊斯”。
對于火候和口感的要求都很高,
吃起來更是筋斗易嚼,鮮嫩可口。
聽著滋滋的烤肉聲,聞著陣陣的烤肉香,
如果您覺得吃爆肚不過癮,
那炙子烤肉,一定能讓您食欲大開。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cozyhoo)
您別瞅只有肉片兒、蔥和香菜,
但每個環節都透著講究!
用鐵條釘成的圓鐵板叫炙子,
取果木或松木炙烤,
將牛肉或羊肉切成薄片,煨好入味,
放在炙子上用長筷子翻烤。
除此之外,
炙子烤肉還分文吃和武吃。
其中“文吃”說的是:
讓后廚烤好后,再由服務員送上桌。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zhuqing8)
而“武吃”呢,
則是大家圍站在鐵板前自烤自吃,
肉的老嫩、味道都由自己掌握。
用的筷子也和平時的不一樣,
得是二尺長的六道木竹筷。
再瞅這姿勢,
一腳踏在長板凳上,一腳踩地,
一手托佐料碗,一手拿長竹筷。
過去還住平房那會兒,
那可真是一家燉肉,全院兒聞著!
從后窗戶愣是能飄到了胡同口!
咱就說這燉五花肉吧,
一大早先去菜市場,
買上一大塊新鮮的豬肉,
回到家把肉洗凈后,切成方塊,
再往鍋里放上水和蔥、姜、蒜、花椒、大料、鹽...
用文火慢慢燉。
隔壁的小孩都被饞哭了~
北京人吃羊頭肉講究的是刀工和椒鹽。
因為羊頭肉是白水煮出來的,
所以全靠椒鹽來調味兒!
而要想讓肉入味兒,
這刀要用一尺多長的前刃帶彎的牛耳刀,
才能切出的薄如紙片羊頭肉。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Endorphin)
除了燉肉,還有燉魚。
(攝影:赤耳)
北京人吃魚,主要是燉。
尤其燉帶魚,沒人不愛吧?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薔薇薔薔薇)
老北京人燉帶魚的時候愛用醋,
去腥又提鮮。
您瞅啊這魚還沒燉好,
光聞味兒,我就被饞的不行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馬小得瑟)
秋風起,螃蟹肥。
老北京人秋天有“持螯賞菊”的傳統,
所吃的螃蟹有“海蟹”、“紫蟹”、
“河蟹”、“燈籠子蟹”等幾種~
北京秋天的傍晚,
不同于夏天的納涼時的熱鬧,
天兒變短了,
多是匆匆趕回家的路人,
盤算著晚上吃點什么省事兒~
(攝影:Yao)
平時吃個面條最省事兒,
炸醬面、打鹵面最適合轉涼的秋天。
用肉片、雞蛋、黃花兒、木耳、蘑菇做的鹵兒,
味香色美,誰見誰饞。
不嫌費事的,那就烙餡兒餅,
聽著呲呲的油煎聲,讓人立馬就饞了。
北京人其實最喜歡吃鮮兒,
一過了八九月份,這豆子吃的更多了。
新下來的蕓豆、花生、豌豆...
做起來也簡單,
把鮮豆子放在鍋里,再放上花椒、大料、鹽直接煮起來,
這味兒可是真香啊!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樂哥)
這秋天的鮮兒,還有一個不能少!
它還老舍先生“調侃”了一番:
“論吃食,蘋果,梨,柿,棗,葡萄,都每樣有若干種。
至于北平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
恐怕就是樂園中的禁果吧,
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
“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
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
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
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
秋天是劃屬給糖炒栗子的季節,
手中拿一袋剛出鍋的栗子,
伴著秋風爽爽,邊吃邊走,別提多愜意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ww小小的糖果)
等到了中秋您怎么也得來點
“自來紅”、“自來白”吧。
(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官網,侵刪!)
尤其是自來紅,
北京人獨好這一口兒~
自來紅是用香油和面做皮兒;
用白糖、冰糖渣兒、青紅絲兒、
核桃仁兒、瓜子仁兒等做餡兒。
您用嘴一咬,則皮酥餡爽、一股香氣直撲鼻孔,
嚼起來香甜可口,甜而不膩。
(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官網,侵刪!)
小時候還聽說“提漿”月餅和“翻毛”月餅,
其實它們也算是酥皮兒點心,
這也是咱老北京的特色月餅~
北京的秋天就是人間的天堂,
當您酒足飯飽,甜品瓜果下肚后,
會感覺這一切,比天堂更美!
(攝影: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