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彼此”(Here & There)在紐約Oculus的展出現場。圖片:致謝孔笛
在每天都人來人往的紐約,有一批又一批年輕的藝術從業者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與這座城市發生著聯系,來自中國的新銳設計師孔笛也是其中的一員。
畢業于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設計學院的她有著相比起年齡來說十分亮眼的履歷——曾在蘋果和三星這兩大科技巨頭從事視覺設計工作。在從事設計工作的同時,她對于藝術創作也充滿熱情,也嘗試用各種平面或者3D軟件,以及代碼生成圖像或燈光裝置。
上周,孔笛的系列作品《Sick Gradient》在紐約耗費40億美元建設的世貿中心飛鳥車站(Oculus)首度展出,這一地點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后曾變成廢墟,而重金打造的Oculus則如涅槃重生般成為新的城市綜合體,承擔商業中心和地下交通樞紐的多重功能。在人流如織的Oculus,孔笛的展覽“彼此”(Here & There)存在其間,她作品中漸變顏色的變換與建筑的獨特空間感結合,賦予觀眾更大的想象空間。
紐約Oculus建筑效果圖
artnet新聞
×
孔笛
孔笛在日本直島
跟我們分享一下近期在Oculus上展覽的作品么?
《Sick Gradient》這系列作品其實從三年前就開始了,斷斷續續這些年畫了幾十幅研究顏色與空間敘事的插畫。在創作每一幅的過程非常平靜,這個項目對我來說更像是把生活的經歷和思考融入進畫作。我把自己的成長歷程、生活細節、夢境碎片、聯通感知、哲學思考等等,通過漸變的圖案輸出。你知道,人在不同時間背景下的思考也是一絲絲演變而來的,這份作品幾乎是將自己的成長與時間像漸變的格式一樣,緊密相連。這種溫吞婉轉的格式像極了我當下的生活的寫照。
展覽“彼此”(Here & There)在紐約Oculus的展出現場。圖片:致謝孔笛
為什么對顏色感興趣?
不僅是顏色,我非常喜歡使用極簡媒介來表達,包括極簡音樂也是一樣。都是在說故事,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裝置等等,我更傾向用單一抽象的媒介所能傳達出的內容。抽象的媒介非常有潛力,因為你不會同它產生直接的認知聯系。同時顏色能傳達出飽滿連續的能量,這就給予了觀眾足夠的空間去感受。
展覽“彼此”(Here & There)在紐約Oculus的展出現場。圖片:致謝孔笛
有沒有喜歡的藝術家?
光與空間的藝術大師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敬仰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