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長假,再擠也要出去。一大早上乘坐大巴前往宜賓,又從宜賓開始騎行,目標直奔神奇烏蒙滇東北!
水富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也是云南唯一的長江口岸港區。
水富縣城地處金沙江與橫江(關河)的匯流處,兩條河岸均為四川省宜賓縣轄地。
四川省宜賓縣安邊鎮,與云南省水富縣城隔橫江(關河)相望。
橫江(關河)匯入金沙江的嘴驛。
從水富到岔河,老公路伴隨著橫江而行,形成了獨特的峽谷景觀地貌。
這里附近有一座水電站,在蓄水之后成為了‘庫區’。G85渝昆高速公路在此形成了天然的水上橋梁。
當晚的預定目的地是鹽津縣普洱渡,但那天傍晚下起了毛毛細雨,泥水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行程,所以只得在灘頭鎮住宿。次日繼續出發,沿途路過鹽津縣城。
地跨橫江兩岸的鹽津老縣城,建在峽谷之中,雖然城市格局看似壯觀,但自然安全隱患時刻存在。
橫江峽谷的自然風光非常壯美。
豆沙關,橫江峽谷的景觀精華地帶。
連接大山的紐帶!
橫江峽谷,景觀大道!
深居大山之中,一切靜待改變!
水簾洞瀑布,可以免費洗車。
傍晚,到達彝良縣城,今天就在這里住下吧。
第三天,而這一天我們將挑戰從彝良到昭通的分水嶺上坡,全程56公里,上坡路段約40公里。
56公里的路,90%的上坡,我們耗時7小時,終于在下午到達昭通。由于過了烏蒙山的分水嶺,這里的氣候由盆地過度到了高原,天空通透,艷陽高照。
昭通市內的望海公園即景。
到了昭通之后,我們決定暫時不騎車,改坐汽車前往會澤縣。據一位朋友推薦,那兒娜姑鎮的白霧村很不錯,于是我們決定去探探究竟。
第四天上午,我們乘坐汽車從昭通出發前往會澤,單車寄放在當地一位朋友那里。昭通地處高原苔地,從彝良到此要上山,而前往會澤又下山,并跨越了牛欄江。
到達會澤,天氣繼續晴朗,首先到老街游覽。
會澤建制甚早,西漢時期就設置堂瑯縣,成為云南最早設置的四個郡縣之一。
1995年會澤被云南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
會澤產銅已有千年歷史,以其燦爛的銅文化著稱,曾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全國各地的客商工匠冒險家拓荒者云集,由此成就了如今的會澤古城。
徽派建筑的影子。
與繁華一路之隔的安靜老街。
位于老街深巷內的唐繼堯故居。
會澤籍的民國風云人物。
會澤老街中會館遍布,可見當年這里是商賈云集的貿易重鎮,其中以江西會館最具有代表性。
會澤號稱“錢鄉”,其中以明朝鑄造的重達41.5公斤,直徑58厘米的開爐紀念幣“嘉靖通寶”,堪稱世界古錢幣之最。
下午我們從會澤縣城來到傳說中的娜姑鎮白霧村。
白霧村位于會澤縣娜姑鎮。這里曾是娜姑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形成集鎮,成為會澤縣西部的商貿重鎮。會澤的銅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出,來往馬幫絡繹不絕,被稱為“萬里京運第一站”。
明清時期,從東川礦區采下來的銅運到金沙江畔的象鼻嶺,由馬幫馱著去東川府換官牒。然后馬幫沿昭通、大關、鹽津進入四川宜賓,在瀘州卸貨。馬幫的任務完成了,銅被裝上小船,從川西壩子出三峽,到大運河口起碇。滿載東川銅的大船北上至南京、天津,最后運抵京城由戶部鑄幣。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萬里京運,而在距離會澤縣城不到三十公里的娜姑鎮白霧村,便是萬里京運的第一站。2005年,白霧村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云南僅此一處。娜姑鎮白霧村。
明清時期的白霧村十分繁華,各省前來押運、采購銅的官員特使、商人等常駐于此,并建起了會館、 祠堂、廟宇等10余座,商號150余家。這個村仍然保持著古老淳樸,山巒疊翠,古韻幽幽的風貌。
白霧村是千年古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天人合一,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觀同完美藝術的古建筑相結合,充分展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是西南名村的典范。
當晚住宿白霧村,安靜的睡了一晚,次日早起游逛這座古鎮。
白霧村的主要街面為東西走向的一字街。銅運古道穿街而過。白霧村原有城堡城墻,建于清咸豐10年(公元1860年)。城堡國白霧街主街建成,呈長方形,東墻長317米,南墻長350.5米,西墻長273米,北墻長300米,周長12405米,面積95875平方米,占地138.8畝。城墻均高5.8米,厚3米,內外墻用石塊壘砌,中間填土夯實。東面據得勝橋設卡,南面依城墻置柵子,西、北兩面筑有拱洞形城門。城墻四面設8座炮臺,城門上的炮臺高出城墻1.3米。如此層層設防,顯示出當年白霧街的富有和繁榮。
江西廟,看來贛人與會澤的歷史淵源頗深啊。
古村落中淳樸的人文風情。
大山與村落的映襯!
遠方的地平線。
白霧村有星羅棋布的古墓葬和林立的碑、石刻等。娜姑古剎,大多建在景色秀美的山水間,依山傍水,融寺廟建筑和園林建筑為一體,一片田園風光。有些寺廟在當時是一些地方的“會館”,如財神莊是“云南會館”,萬壽宮是“江西會館”,太陽宮是“通海會館”等。會館林立,也是歷史上銅商文化的一種反映。白霧村的繁華,正是由于銅商文化強有力的推動。古老的繁華雖已消逝,但古老淳樸的特有氣質卻留了下來,古風猶存,令人回味無窮。
白霧村的典型民居有“陳氏宅院”,是“一顆印式四合五天井”建筑。占地1100多平方米,正面有當地民居特點的“貓弓墻”,順石階而上,兩進院,“四合五天井”和“走馬吊角樓”建筑形式。
白霧村落,完美人文!
離開會澤,已是第五天,第六天再前往大山包,這里是距重慶最近的高原景觀體驗區。
我們沒有從昭通騎行到大山包,而是坐班車上去,再放坡下來到昭通。
這里的海拔有3000多米,昭通市區是1000多米。
兩位當地的放羊娃,小女孩很可愛,高原紅的臉蛋。
羊群與海子(湖泊)
黑頸鶴,飛起來了。
路很直,風很大。
雞公山處的跳墩河水庫。
雞公山,我們來了!
雞公山是大山包的核心景觀,雖沒有云海,但也甚為壯觀。
這就是雞公山。
外型酷似雄雞,故名。
金沙江就在不遠處流淌。
山崖上的冰霜掛。
山下還有居民點,這應是在炎山一帶吧。
雞公山留給了大山包游客最深刻的景觀記憶。
雞公山到仙人田,高原體驗無極限!
仙人田的大風會讓人頃刻間被吹倒。
大海子,黑頸鶴的棲息地。
看鶴同樣需要耐心,菜能欣賞到它飛翔中的美麗!
這里是黑頸鶴過冬棲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