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后獲得和氏璧,將其琢為傳國玉璽。那么傳國玉璽上刻的什么字?它現在的下落在哪?
傳國玉璽上面刻的什么字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于其上。后為歷代王朝正統的象征。
傳國玉璽現在的下落在哪
歷史上的玉璽是秦朝以后歷代帝王相傳的印璽。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后,下令鐫造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陜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權力的重要象征,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征。
玉璽經過魏、西晉、前趙、冉魏、東晉、宋、南齊、梁、北齊、周、隋,傳到唐朝,至五代后梁、后唐時失去蹤影。有關玉璽的失蹤之說,現時有三種說法:
1.后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玉璽便失蹤。
2.公元946年后晉出帝被遼太宗捕獲之時丟失。
3.傳國璽是在元順帝手上再度失蹤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璽之記錄。明軍攻入元大都, 「俘獲諸王子6人,玉璽兩枚,元成宗玉璽一枚,元朝共11個皇帝,其它皇帝玉璽均沒有繳獲?!?據《二十五史綱鑒》載:公元1370年5月,明軍橫掃漠北直搗應昌之時,繳獲元順帝出逃所帶到漠北的一批珠寶。其中既沒有元朝的諸帝之玉璽,又沒有傳國璽。由於傳國璽的下落不明,明、清兩朝均沒有傳國璽。是故明朝開國時,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傳國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