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村家庭來說,廚房的土灶臺那肯定都是居家必備,不管現在還燒不燒柴火,但家家戶戶還是會修造一個方便又實用的土灶,畢竟土灶可以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可是有人會發現,為什么有的師傅砌的土灶臺會更省柴呢?是什么原理呢?既然問道這里,就不得不說說土灶臺和回煙道的原理了!以及看看那些老師傅是怎么砌的吧!
其實,省柴的土灶臺并沒什么奧秘存在,就是利用灶臺結構,通過設計回煙道、灶膛、煙筒等、配過鐵鍋的形狀巧妙地做到能夠保證柴火在灶膛里充分燃燒,這樣既能節約柴火,減少環境污染,不會煙熏火燎的,不致讓煙嗆著,也能避免燒飯時候大量的煙塵停留在灶膛或者是回到廚房內。從中就可看出,回煙道作用是增加高溫煙氣在鍋底周圍回旋的路段和時間,不讓黑煙直接從煙囪出去,煙留在灶內時間增加讓煙余溫發揮最后一點作用,達到節能原理。煙囪最好設在房脊,有利于抽煙。
回煙有兩種:一種是明煙道,既在攔火圈外壁與灶體內壁間砌成深3——4cm,寬5——8cm的煙道,另一種叫暗煙道,砌在灶體外面與灶體之間,深12cm,寬13——14cm。此外,煙囪最好設置在房脊,并高出房脊0.5米以上,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設想一下,煙囪就像水管,木柴燃燒后的煙就像水管中的水一樣,隨著高度上升,上層的氣壓降低,灶膛與煙囪排口間存在著氣壓差,因此煙氣將沿著煙道進入上層空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將煙排出,使得廚房不再煙霧繚繞。
以上就是為什么有些家的土灶臺既省柴又少柴煙,不會煙熏火燎的,而有些家的灶房煙霧繚繞不說,還廢柴的原因了。其實,這些都和砌土灶臺師傅的技術有關系,雖土灶臺結構都差不多的,但是里面的門道可不少!因此,自己灶臺沒有達到省柴、少煙的效果,那就找找懂行的老師傅看看吧!你家的土灶臺省柴少煙嗎?使用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