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原文敘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譯】天下間最為柔弱的東西,可以在天下間最為堅硬的事物上自由馳騁。無形的事物可以穿透毫無縫隙的東西。我從其中領略到,無所作為必然是有益的。
不用言語的教化,以及無所作為的好處,天下間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認識到。
【精解】這一章,老子從“道”與“物”的關系上來凸顯了“道”的特性和功能,著重表達了他“貴柔”的思想,并闡述了“無為”的好處。“至柔”是“道”的一大特性。“道”的基本表現形態即柔弱,持柔即是體道、悟道的過程,也是“無為”的表現特征之一。
老子認為,至柔能夠戰勝至堅,所謂以柔克剛,并在此基礎上引出“無為”的益處的論述,認為這是人們保命、全身、守性的唯一方式。在老子看來,柔弱者終將取得勝利,柔弱者終將不會受到傷害,柔弱者終將改變堅硬者。
而老子認為天下最柔弱的莫過于水,水是柔弱者力量的象征:水輕輕地滴下來,量小而微,卻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天長日久,能在至硬的石頭上滴出一個洞來。水也是老子哲學偉大智慧的體現:水朝著低的地方流過去,包容著一切,滋養著一切,改變著一切。
所以,老子認為水是一切萬物中最接近于“道”的一個存在。老子主張守柔不爭,主張以虛無心容納一切外在因素,水的包容性和通透性也十分形象地印證了這一點。
水體現著“道”性:無為而無所不為,以一種自然無為的狀態靜靜地流淌,卻成就了豐美的土地、繁榮的城鎮、稠密的人群,人人都在享受著水帶來的好處,卻無人去理會它,更無人去贊美它。
水的所作所為,就和“道”創造了一切萬物卻不將一切功勞占為己有一樣偉大,因此老子贊美水、肯定水,其實就是在贊美“道”,肯定“道”。
無形的“道”能穿透有形的“物”,至柔的“道”能駕馭至堅的“物”,這都是因為“無為”所以無所不為,“道”不言而使萬物作,這是老子希望每個人都能懂得的道理。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水的柔和,體現的是樸素無為,如果人類能夠擁有水一樣的特性,那就做到了心靜如水,也就不會陷入爭名奪利的泥潭中了,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痛苦和煩惱。水至柔至順,無為不止,即使受到傷害也會坦然面對。
通過這一章,我們應該學習柔水的處世態度,當我們面對傷害時,應該效法水的與世無爭,應該寬容地對待一切,而不是睚眥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