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農村的建設中,由于一些地方的整治,加劇了村內大片土地的閑置和村莊向外圍的無序擴張,同時由于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出現嚴重的"空心村"現象,"空心村"延緩人居環境的改善,影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阻礙農業發展,浪費耕地;新農村建設應與"空心村"治理結合起來,通過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整治舊村與規劃新村、引導部分優秀農民工回鄉創業、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等途經整治空心村,促進農村建設。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6054363.htm
關鍵詞:空心村;空心化;人口外流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2-0017-011."空心村"的定義:
"空心村"是"空心化村莊"的簡稱,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現在已快速發展,呈蔓延趨勢。對于"空心村",主要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地理意義上的"空心村",即從農村硬件建設的角度理解,具體是指多年來農村新建住房大多集中在村莊外圍,而村莊內卻是無人居住的殘敗老屋,形成外實內空、外新內舊的現象。這是農村現代化過程中農業經濟和就業結構轉變造成村莊內部建設用地限制的一種聚落空間形態的異化現象。其二是經濟意義上的"空心村",即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理解,具體是指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人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幼、婦孺人群,造成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空心化"現象。因此,"空心村"是一個具有地理和經濟雙重含義的概念。治理"空心村"在對農村宅基地建設問題進行治理的同時還要考慮人口外流帶來的諸如留守兒童教育、空巢老人養老等一系列社會。
2.實踐目的: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主要研究的是關于農村"空心化"現象,研究對象是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樓底鎮邵家莊村,通過對該村近些年的變化,做出一個對農村現狀、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議的系統報告。期望調研報告能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用法律和行政力量來推進空心村的改善。為國家創造出更多的土地,為農民居住改善條件。
3.實踐時間:
實踐的時間為期一周,從2014年1月17日至1月23日。
4.實踐內容:
4.1空心村現狀。因為農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舊宅基地,舊宅基地有多大,按規劃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積就多大。宅基地嚴重超面積現象,一戶多宅現象非常突出。這150畝土地的利用比例基本上是,百分之三十的是房子和院子;百分之四十的是種樹,百分之二十五的是閑置和浪費,百分之五的是農民自己開發成了耕地。
4.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據分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是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很多農民離開了農村,到城市發展,而造成農村村莊土地的閑置和浪費。其實,這種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
表1空心村演化的類型區域
類型區空心村主要原因與特點整治模式城鄉結合部手城市化的影響、農村產業與就業快
速轉型、農村人口非農化,以及管理缺位。城鄉土地一體化配置,統籌規劃,整村推
進,強化管理,遏制"小產權房"的持續擴張。平原農村受多因素影響,特別是缺乏規
劃導致建設無序,一戶多宅。統籌城鄉發展,規模化中心村(社
區)建設,引領村莊整治還田。山地丘陵區受自然環境因素或基礎設施影響而形成
空心村;空心村現象不如平原地區普遍。協調鄉村地域人地關系,生
態型小城鎮建設促進村莊遷建。草原畜牧區主要受自然環境影響大。氣候變化,
環境退化等導致牧民定居點的空心化。發展生態經濟,建設小城鎮,
促進村莊中心化和定居化。第一個主要原因是農村規劃相對滯后,相關土地規劃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基層政府制度執行力低整治意愿弱,土地規劃存在隨意性,對宅基地申請人情況、宅基地所在地等情況未予以嚴格核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空心村形態的蔓延。我國土地管理法第 條明確指出: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并未明確規定已有兩處或以上宅基地的處理辦法,致使部分問題遺留。
4.3空心村改造面臨的問題
4.3.1空心村改造,全國各地有不少地方在實踐。但基本上都是以政府資金扶持的模式進行,因為政府的財政資源有限,只有部分的空心村有機會改善或者改善成功。而大部分的空心村由于農民資金缺乏或者不足,根本沒有獲得改善的機會,或者改善進展很慢,效果不理想。目前在網上可以搜索到的空心村改造成功案例,大多是政府出資改造空心村,樹立的一些示范點。
4.3.2政府沒有政策扶持,反而有政策約束,缺乏政府高層土地管理部門的重視。目前出現示范點的空心村改造,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改造行為,而不是國家土地資源部門重視的結果。
5.鏈接十八大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這說明我們國家的土地政策將長期保持不變,國家將嚴格保護農民群眾在土地上的各項權益,這也就鼓勵大家要舍得在土地上進行投資,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發家致富。
6.總結:
"空心村"問題是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問題,必須及時得到合理解決,才能按照黨中央在"十一五"《規劃》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要求來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及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積極有效地挖掘農村土地潛力,充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整治村莊不合理用地布局。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必須嚴格落實和執行。只有這樣,才可以徹底解決"空心村"問題,真正讓"空心村"變廢為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