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指起病方式緩慢,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可導致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一組腎臟疾病。本病屬于中醫水腫(陰水)的范疇。
中醫辨證施治
1、肺脾氣虛:面浮肢腫,面色萎黃,少氣乏力,易感冒,腰脊酸痛,尿少,舌淡或有齒痕,苔白潤,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肺,利水消腫。
方藥:玉屏風散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方藥組成:人參、白術、黃芪、陳皮、升麻、柴胡、當歸、茯苓、桂枝、澤瀉、車前子、豬苓、甘草。
2、氣陰兩虛:雙下肢浮腫,面色無華,少氣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熱,或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氣,滋養腎陰。
方藥:參芪地黃湯或大補元煎加減。方藥組成:黨參、黃芪、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藥、澤瀉。
3、脾腎陽虛:雙下肢浮腫,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納呆或便溏,男子陽痿、遺精、早泄,女子月經不調,舌胖,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方藥:實脾飲加減。方藥組成:附子、肉桂、干姜、茯苓、澤瀉、車前子、山藥、杜仲。
4、肝腎陰虛:腰以下腫甚,目干澀,頭暈耳鳴‘目昏花’,五心煩熱,口干咽燥,腰膝酸軟,夢遺滑精,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利水消腫。
方藥:六味地黃湯加減。方藥組成: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知母、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