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鄖邑(安陸)的設置及疆域淺探

鄖邑(安陸)的設置及疆域淺探

胡日新

周武王建立西周,祝融部落的鄖人因跟隨黃帝征討天下與姬姓關系密切,再加之參與了周武王的伐紂行動,被封為“鄖子國”,疆土范圍只有直徑50里。又經過數百年的開疆擴土,鄖國疆域范圍擴大到北至曾隨貳,南闞云夢澤,西到蒲騷云杜,東逼安蠻之地的一片地方。

成王即位后,冊封楚人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位于“丹陽”,即現在河南省淅川縣丹水和淅水交匯一帶。《史記·楚世家》“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楚國,在熊繹的帶領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立志發憤圖強,發展生產,擴大疆土。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到達與鄖國相鄰的地方。

楚人初到郢地,為了站穩腳跟,鞏固勢力,以便日后問鼎中原,圖謀霸業,對漢東鄖、鄧、盧戎諸國采取了“聯姻和親”的策略。《左傳宣公四年》載:“初,若敖娶于鄖。”清《安陸縣志》也載:初,若敖取于?生斗伯比。若敖卒,(斗伯比)從其母畜于?,生子文焉。”畜:養育。若敖羋姓,熊氏,名儀,春秋初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91年公元前764年在位。熊儀娶鄖國之女,生斗伯比。熊儀逝世后,斗伯比的母親把斗伯比帶回鄖國養育,生了斗子文。斗子文接受鄖國文化教育,長大后清正廉明,不徇私情,成為楚國令尹,受到楚成王重用。斗氏家族6代為楚國作出了歷史上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段史載記錄了鄖楚兩國的親密關系以及鄖國文化對楚國的影響。楚主動與鄖聯姻和親也說明了楚國對鄖國的倚重。

楚國歷代君王,從沒忘記“問鼎中原”,取代周室。《左傳》莊公十八年載,,楚武王克權,使斗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于那處,使閻敖尹之。《當陽市志》主編牛軍先生和《當陽市地名志》主編彭明章先生在《楚武王設立春秋第一縣》中說:漢水以西大部分土地被楚國所占領。但是東臨漢水,西至沮漳平原東部的權國依然存在,仍領有大片富饒的土地,為漢西一帶舉足輕重的國家。成為楚國實現其雄踞江漢、威鎮南方戰略目標的一個障礙……隨國國君不僅與周天子是同姓本家,而且政治地位亦高,在江漢一帶周室的封國中有很強的號召力,要翹首荊楚,就必須擊敗隨國;而要戰勝隨國,就必須征服權國;只有征服權國,才能與隨國在軍事力量對比上發生重大的變化,取得克敵制勝的資本……楚人越過漢水去拉攏鄖國,開展親善外交,實施政治緣親……創造克權的外部環境,以達到克權的目的。《湖北通志》記載:當陽縣周為權國,秦置當陽縣屬南郡。《當陽市志》也記載:當陽古屬權國,春秋時楚武王克權,當陽遂為楚地。楚武王執政在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89年,史籍記載攻打權國是在公元前638年。權國滅亡后直接被楚國設縣納入“后花園”作為“問鼎中原”西南方的屏障之一。

楚國為“問鼎中原”,不光將權納入它的后花園,還把觸角伸向漢東的戰略要地。公元前701年蒲騷之戰后有一支鄖人北遷到了鄖縣一帶;還有一支鄖人南下,故《路史·前紀》云,祝融氏葬衡山之陽,是以名之。楚國控制鄖國,并將鄖國設為鄖邑(安陸),卡斷了中原“銅道錫行”的咽喉。鄖和楚是聯姻之國,斗氏家族六代效忠楚國,鄖邑(安陸)成了楚國南方最放心的后勤保障基地,而且是最大的縱深屏障。

春秋時楚國實行的是“縣郡制”,縣的管轄范圍比郡管轄的范圍大許多,故有“一縣轄四郡”的說法。《左傳》哀公二年載晉,鄭鐵之戰,趙簡子誓詞有謂,“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杜注引《周書·作雒篇》,“千里置縣,縣有四郡。”許慎《說文解字》言“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蓋亦本《逸周書》為說,實非西周已有之制。惟春秋時郡低于縣則系事實。還有一個事實是,《左傳》莊公三十年(公元前663年注:“楚僭,縣尹僭稱公。”高誘《淮南子。覽)注也說“楚曹號稱王,其守縣大夫皆縣稱公。”《漢書·本紀》引孟康,楚舊僭號王,其縣宰為公”。所以,楚國作為一個新興之國,對所滅之國的設置管理尚需摸索探討,于是打破禮制,把所設的縣有的仍用“國”,有的直稱“縣”,有的按禮制稱為“邑”,還有的稱為“都”。以致是縣是邑,其管轄范圍,由楚王說了算,導致后世對春秋楚所滅的“國”稱呼雜亂。

楚國設鄖邑(安陸)之前,鄖國的疆域北至曾隨貳,南闞云夢澤,西到蒲騷云杜,東逼安蠻之地。楚國設鄖邑(安陸)后,鄖邑(安陸)的疆域有多大雖然沒有精確地歷史記載,但從一些歷史文獻可以判斷出鄖邑(安陸)的管轄范圍。

譚其驤先生“云夢”一詞,屢見先秦古籍云夢澤漢世猶見在,故漢人言澤地所在,雖簡略而基本正確晉后隨著云夢澤的消失,對經傳“云夢”一詞的普遍誤解,釋經者筆下的澤地所在,乃愈釋愈謬,積久彌甚,達到了極為荒謬的地步。

從以上史籍記載和譚其驤先生解釋“云夢”可以看出:漢代以前還沒有形成江漢平原,云夢澤還在,晉代開始消失。楚國設鄖邑(安陸)時權南還是沼澤一片,車馬無法通行。游弋在云夢澤中的小部落早被鄖或楚所臣服。這些部落要么楚轄,要么交給了鄖邑(安陸)管轄。

鄖邑(安陸)的南方轄云夢澤。這個結論還可以從各地史載也能得以應證。

清道光《安陸縣志·建置沿革》:“虞夏荊州之域。荊及衡陽為荊州。云土夢作乂。(《禹貢》。按:《后漢書·郡國志》注,杜預曰江夏安陸縣東南有云夢城,則今地在虞夏皆云夢土也)。周為鄖子國,后屬楚。

《太平寰宇記》載:春秋?子之國,云夢之澤在焉,后楚滅?,封斗辛為鄖公,即其地也

清道光《云夢縣志》“輿地古今不變,畛域隨時有僑置焉”“荊有云夢,犀兕麋鹿盈之(墨子)。荊州澤藪曰云夢”“鄖夫人棄子文于夢中,於菟乳之,是夢在鄖境“括地志注:鄖即安州安陸縣城,左傳記王至云夢走鄖,較左亦為燎然(張奎華舊志)”。

清道光《云夢縣志·沿革表》又載:周,云夢荊州澤。春秋,鄖。戰國,楚。秦,南郡西陵境地。

從譚其驤先生《云夢與云夢澤》和以上史籍可以看出,云夢澤和云夢縣在春秋時屬“鄖”。因為“云夢澤漢世猶見在,晉后隨著云夢澤的消失”而有較多聚落發展所以到南北朝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劃安陸縣南境設置云夢縣”。

《史記·楚世家》“(熊渠)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江上楚蠻”即長江邊的楚蠻地區。但時黃國、州國及鄖國的漢陽已將孝感與長江隔開,孝感為越章之地之說有誤,顯然孝感與漢陽一樣,同屬鄖國之地。唐杜佑《通典》“漢陽郡沔州,今理漢陽縣。春秋鄖國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這段史載說明孝感、漢陽、沔州(天門)在春秋時期屬于或劃歸于“鄖”。

清同治《黃陂縣志》“黃陂,古荊地,春秋為黃國,漢魏以來為鎮為州為縣,凡幾變置“春秋隸黃國,魯僖公二年,黃人同江人盟于貫,三年又會于陽谷,后楚子伐黃,因屬楚。秦分楚為四郡,以黃屬南郡。”又:“今陂東界黃岡為邾城地;南界漢陽、西界孝感俱鄖國地。地雖不同,合而考之,其于秦屬南郡,漢屬江夏則一也。”這段史載說明,魯僖公三年后(公元前656年),楚滅黃國,黃陂、漢陽、孝感俱鄖國地”。

民國二十三年《漢口小志》“禹貢九州,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于海,導山內方,至于大別導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春秋夷王時,楚并其地。時楚子熊渠,甚得江漢民和乃興。師伐庸揚越至于鄂。后滅鄖以封其臣斗氏。赧nǎn王二十七年秦拔楚置南郡,漢為江夏郡安陸縣地。漢書江夏郡十四,首安陸。注曰,橫尾在東北,古文以為陪尾山,今山在德安府安陸縣東北四十里,通志嘗辯其非。商為荊楚地。周文王之化被于江漢,召公所逕行者也,分封為鄖。作漢廣之詩,蓋漢初地廣民稀,安陸一縣實今云夢、孝感、安陸、漢陽之地。這段史載說明,這片土地春秋并于楚,楚滅其地封與“鄖”,“秦拔楚置南郡”。云夢、孝感、安陸、漢陽曾經都屬“鄖”。

至于應城,清雍正《應城縣志》“縣名應城,或云當時以為此地應作城,故名或云岡阜周環,隱隱如城,故名。應城在春秋時屬軫國,在鄖國南方。從蒲騷之戰可以看出,當時鄖國西南的邊界在蒲騷,蒲騷以西不屬于鄖國。不然楚國就是從鄖國西邊奔襲穿插到鄖國東界進行蒲騷之戰。楚國征戰漢東頗具實力的鄖國,是不會這么犯軍事大忌的的。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杜注軫國名。縣近志在今德安府應城西。”又:“杜注蒲騷,鄖也。魏臣謹按:今德安府應城縣北三十里有蒲騷。”史載軫國大約在楚成王三十三年至四十六年(公元前639至公元前626年)之間所滅。那時鄖邑(安陸)早已管轄軫周邊之地,楚國絕不可能在鄖邑(安陸)之中還留一個邑中之國。所以這段史載說明,楚滅軫后將軫納入了“鄖”,直至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析安陸縣南境置應城縣,歷史上才有“應城”之名。

我們再看看還有一些縣市史載的歷史沿革。

沔陽(仙桃):南朝梁天監二年(503)置,屬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南。《元和志》卷復州沔陽縣:'本漢云杜縣地,梁天監二年分置沔陽縣,即今縣東三十里沔陽故城是也這段話里明確指出本漢云杜縣地”,屬“鄖”。

嘉魚縣:縣城古名沙陽堡。夏、商、周屬荊州,春秋戰國屬楚,秦屬南郡,西晉太康元年(280年)設置沙陽縣,屬武昌郡。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定名嘉魚縣”沙陽堡地處云夢澤,被楚納入“鄖”。

天門市:古代屬風國,春秋時屬鄖國,戰國時為楚竟陵邑。秦朝設置竟陵縣(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終止),屬南郡。”這段話明確記載天門市春秋屬“鄖”。

京山縣:“縣地秦屬南郡。西漢,北境大富水流域屬安陸縣;南境京山河流域屬云杜縣,縣治在今新市鎮。東漢初,大富水流域從安陸析出,立南新市侯國,治所在杜城(今宋河鎮秦關)。”這段話說明京山為什么也是鄖國,因為東部是云杜縣,屬“鄖”。

漢南區商末周初,先隸南國,后屬鄖國。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國。秦統一中原時,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分屬安陸、沙羨縣;后置沌陽縣,復為安陸縣,三國時,魏、吳分據江夏郡,置石陽縣(又名石梵)、沙羨縣。”這段話記載南國被滅后這片地域屬“鄖”。

以上史載的各地,基本上都是在公元前701年鄖被楚滅之后,有了鄖邑(安陸)”楚才占領這些地方。按春秋時期楚國的制度,鄖邑(安陸)或縣級的長官是可以養軍為楚國征戰的。在這樣的軍制下,才會出現公元前701年鄖國滅亡后這些地方屬“鄖邑(安陸)”。

鄖邑(安陸)轄地北界曾隨貳,東含黃陂大悟,南界嘉魚,西含京山天門。楚國問鼎中原要有回旋余地,南方云夢澤地廣人稀,沼澤濕地不利南方入侵,鄖邑(安陸)其富饒的物產和戰略縱深為楚國提供了北伐中原、東擴吳越堅實的安全保障。何浩先生在《楚滅國研究》中說,楚人先后滅亡了漢東的鄖、厲、蘿、貳、州、西黃和彭水流域的谷、絞,進一步擴展了江漢流域的基地……奪取了北爭中原的門戶,占有了東進淮域的前哨陣地于是楚地千里”,為下一步的大展雄圖,奠立了堅實的基礎。楚國的歷史進了威震中土的大發展時期。

公元前656年至公元前585年,楚國滅他國二十二。楚疆西抵川、陜,東北至于蘇、魯、皖邊,北境已經構成對鄭、陳、宋國的半月形進逼態勢。這是楚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楚國北進中原受挫。鄖邑(安陸)長官鐘儀率領鄖軍參伐鄭被俘繼而押到晉國。晉景公被鐘儀的“四德”所感動,釋放了鐘儀,并與楚國結盟于宋,約定彼此“無相加戎”從而打亂了楚人逐鹿中原的進程。楚國北進中原受挫,轉而東擴。在東線,楚、吳爭奪群舒,雙方在淮南拉鋸八十余年,楚師受制于吳,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導致吳、蔡、唐聯軍破郢公元前506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軍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占領楚都。柏舉之戰“半渡而擊”的主戰場在鄖邑(安陸)安陸,戰后一部分主張恢復鄖國的鄖人隨吳軍東遷。之后,楚國更大面積地喪城失地,在列國中威望大降,陷入了極度困頓窘迫的境地。

戰國時期,日漸強盛的秦國也開始東逼于楚。楚國仗著荊地和鄖地可靠的戰略縱深和后勤保障征伐洞庭湖及南方地區,并依據鄖荊兩地抗秦近百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白起率軍攻打楚國。白起采取直奔楚國中心的作戰方針攻占了鄖邑(安陸),將江漢的大部分地區收入囊中。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

鄖邑(安陸)不保,楚國滅亡,可見鄖地戰略地位的重要。秦滅楚后,設南郡,按秦國的“郡縣制”,郡比縣大,鄖邑(安陸)管轄的地域逐漸被劃出,東漢建武元年(25年),安陸析出部分地域置沌陽縣建安初年,復安陸,后又劃出兩晉紛更,惠帝永興三年(306年)安陸析出東境灄陽縣。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陸南境置應城縣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安陸南部析出置云夢縣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安陸南部析出置甑山縣。隋大業二年(606年),改京池縣為吉陽縣,不久省入安陸。北宋開寶二年(909年)廢吉陽縣,析出部分地域分別劃入應山和孝昌至此以后,安陸基本固定為現在的地域范圍。

至于“安陸”這個名稱,1975年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編年紀》秦昭王“廿九年(公元278)攻安陸”的記載,有人認為云夢縣就是古代的安陸縣,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只能說明云夢屬安陸管轄。1986年荊門包山大冢出土的楚簡記載了公元前322年左右安陸官員審理一宗民間官司。包山大冢楚簡出現“安陸”一詞的時間,比云夢秦簡“安陸”一詞的時間早半個世紀,但荊門沒推斷荊門就是古安陸。公元前322年在荊州地區就出現了“安陸”地名,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鄖邑和安陸是一地二名。緊鄰鄖邑(安陸)的曾隨不就是一地二名嗎?

2022年5月26日初稿于湖北安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安陸歷史沿革
說說安陸市的來歷
一山遙看三河成
涢水古名考析|槐蔭風情
春秋戰國130余個國家之029【鄖國】
歷史上的“孝感專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宜川县| 金川县| 枣阳市| 都匀市| 萨迦县| 澜沧| 平湖市| 武宣县| 若尔盖县| 盈江县| 兰坪| 孟连| 称多县| 泸水县| 桃江县| 洪江市| 瑞安市| 怀来县| 子长县| 浠水县| 闵行区| 循化| 松原市| 成安县| 象州县| 郯城县| 中西区| 鲁甸县| 金溪县| 子长县| 余姚市| 西畴县| 沈阳市| 大悟县| 保亭| 抚州市| 北碚区| 二连浩特市| 湘乡市|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