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覺得自己也只是剛剛做好了開始,承蒙萌姐抬愛,覺得我是真實從零到一走過來的,做了餐飲細分領域的一個開創,并一路堅持到今天,對他們愛學習、期望做出個人品牌的粉絲會是一種激勵和幫助。
我相信不管是做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還是個人品牌都有相通的理念,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得到萌姐的再次邀請,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有關個人品牌的,其實萌姐也是一個個人品牌非常成功的例子。
萌姐專注的是更寬的大眾市場,而我更細分一點,專注餐飲行業的菜單規劃領域,我叫王小白,菜單結構規劃師,菜單學核心發起人。
我的客戶有海底撈,巴奴、五芳齋等品牌,可能不是餐飲行業的對我所做的專業不是特別了解。但沒有關系,今天不講專業,講講我是如何從零到一塑造出個人品牌的。
以前大部分人可能沒有資金、沒有關系、沒有高學歷只能是去工廠或當服務員,連白領工作都很難。
但是現在,一個信息化的互聯時代,科技的力量抹平了信息的不對等,大家的互動、互通變得越來越快速、暢通。
我們說這是一個好人能賺錢的時代,更是一個能人賺多錢的時代。
你可以沒有資金、沒有關系、沒有高學歷,我想說你一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而這份事業讓我們可以更自由,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客戶。
那么我們可以沒有資金、沒有關系、沒有高學歷,但我們必須擁有什么呢?
我們至少要擁有兩樣東西,第一是自己,這個自己是怎樣的自己呢?
大家會說,我們就是我們自己呀。好,我們在后面會談到這個自己跟你自已認為的目前的自己有何不同。其實這也可以上升到哲學的問題,那就是”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第二要擁有的東西就是思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路,你是走跟別人一樣的路,還是不同的路,那么我們需要擁有的是不一樣的思路。
大家說世界上富人多還是窮人多?
其實在很多行業或者是一些專業的事項里,二八理論一直都存在,比如我們菜單規劃里的產品結構規劃,真正賺錢的往往都集中在20%或者30%的產品里面,這也是我們核心要塑造的價值產品,其它的產品大多數只是配角,并不會太引人注目。
我們是要做那個20%,還是茫茫人海中不被他人識別的80%呢?
我相信有夢想有勇氣有毅力的你,一定想成為少數派,成就一個獨特的、有價值的人生。
我相信大家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那么如何讓別人看你也是與眾不同的,而且是感覺是個有價值、有才華的人呢?
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來分享如何塑造出魅力個人品牌。
第一部分,個人品牌意味著什么?我們有沒有想過當你成為個人品牌的時候,會給你帶來什么?有時候我們一定要敢想,敢想了,才會有好的愿力趨動我們,才會落實不同的行為,產生不同的結果 。
大家都知道各行各業都存在著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品牌的價值到底是什么?消費者為什么認品牌?尤其在這樣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更是需要建立品牌。
到底是為什么?
因為品牌是可以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
品牌最有價值的一點在于,它已經在提前在你頭腦里形成了預售。
比如,要喝可樂的時候想到可口可樂,要吃漢堡的時候想到麥當勞,要喝咖啡的時候想到星巴克。這就是品牌的預售,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自帶傳播、價值認同。
我有一些客戶和學員也都是認知我的餐飲人介紹的,所以當他們想起要做菜單規劃的時候就會想起王小白,這就是個人品牌與自己所從事專業的品類等同,這就是品牌非常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他可以讓別人迅速知道你是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個人品牌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人是有思想和魅力的,他不像冷冰冰的產品,我們也更愿意與人互動。
之前邏輯思維每天60秒的語音,讓我們記憶猶新,這也奠定了他建立的個人品牌,目前他已經成為很大的知識出版商和知識付費商,萌姐同樣是時間管理、人生效率這個品類的高手。李笑來借助得到平臺,也迅速了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個人品牌的魅力,他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累積達到了20多萬的訂閱。
個人品牌,意味著你可以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你可以有機會站在講臺上(不管是在這里,還是在我們自身所處的行業,你都有更大的機會被邀請和合作),可以帶給觀眾價值,即為他們創造價值,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也是我們要學會站在觀眾或是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任何事不能只想著給自己帶來價值,只有想著給他人帶來價值的時候,你才可能是他人眼里獨一無二的人,是觀眾眼里喜歡的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才有擁有自己的鐵桿粉絲。
大家現在可以理解個人品牌意味著什么了嗎?
個人品牌意味著可以在自己專注的行業里被快速識別,擁有自己的粉絲,成為他人眼里獨一無二的那個閃亮的有價值的人。
那要成就個人品牌,首先重要的是要如何先找到自己,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首先要擁有自己。
那么我們來看個人品牌的核心三要素。
個人品牌的核心三要素:專業才華、聚焦專注、持之以恒。
這三點缺一不可。
第一個要素專業才華是找到自己的第一個環節,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的一面,所以一定要先從自身開始,梳理自己的愛好與才華,使其轉化成可變現的職能,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個要素是聚焦專注,當我們梳理好自己的才能,定位了自己的行業后,要在行業里找到差異化的市場切入點或是機會點,不能人云亦云,需要通過差異化的定位來找尋到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
這里還是需要有些專業的,大家是否知道定位呢,這在我們廣告學和品牌戰略里是非常有價值的,等一下通過我自己的案例來跟大家講解一下。
第三個要素是持之以恒,走過來的人才更有感觸,因為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或者說坎兒,我們只有不斷的一個個突破與化解它,你才會發現人生會越加成長,甚至步入一個更嶄新更不同于普通大眾的軌道。
就像最近《頭號玩家》這部電影里,男主角在拿到第一把鑰匙前走的那條與眾人爭搶的完全不同的暢通之路,正因為他與眾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才能悟到并找到這樣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成為第一個拿到鑰匙的人。
持之以恒,重在有恒心、不放棄,當然這里面重要的一點是你能看到你想要的未來,一個堅定的有夢想的未來。
這是我15年到北京后到現在的一個基本的歷程。大家可以先看一下。然后來講講我的個人品牌形成之路的故事。
當我來到北京之后,一開始是輔助余校長(余奕宏——品類戰略導師,我們統稱為校長)做餐飲的俱樂部,我一直也沒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但一直有個聲音在問我自己,那就是我到底要做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一如『我是誰?』
其實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這樣的答案,而余校長是有17年廣告經驗的人,所以他在俱樂部里經常給學員解決問題,也包括品牌定位的問題,有一天我就問余校長,我說你老是給學員解決定位,你也幫我看看呢。
有一天,余校長跟我說,你可以從餐飲的菜單開始,你看目前市場上的菜單做的太LOW了,根本不符合消費者的點選習慣,也沒有任何品牌意識,到底是資深廣告人,所以看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雖然我也從事過廣告,但到底沒有他道行深。
不過我也發現市面上很多餐飲店的菜單真的設計的不行,經常拿到一張菜單后根本不知道如何點好,點的不好就會吃的不好,吃的不好就會心情不好,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我聯想到好幾次這樣的經驗,冥冥中感覺這可能是一條正確的路。
同時,余老師還發現我身上的一些愛好和優勢,如我愛好攝影、喜歡看美學和設計的書,還經常跑出去看展覽,比如會一個人做高鐵去上海看莫耐的畫展,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所以對于菜單設計而言我是真的覺得好簡單,而且我又有廣告思維。
這是一般菜單設計不具備的,因為我想的不只是設計這樣的技術而已,而是先想的是如何能夠站在消費者立場,能夠更好的讓消費者點好菜,感受一餐美好的體驗。
于是就開始了菜單收集,寫出了第一篇文章,很快文章被我們餐飲俱樂部擁有20多年餐飲經驗的老板認可,他說這一直是他們的一個痛點。
慢慢文章也被各大餐飲媒體平臺轉發,我也持續寫著自己的公眾號有關菜單的文章,很快也有客戶來找我咨詢和做菜單。
在自己不斷研究和接觸客戶的過程中,發現菜單真的不是設計這么簡單的事,設計只是一個表象,而真正有價值的是菜單上那些產品的架構,以及定價、贏利模型等等,我們通過現象找到了所專注領域的本質,這讓我們欣喜萬分。
我們也首創提出了菜單的三大核心觀點:菜單是一家餐廳的品牌表達,菜單是一家餐廳的無聲推銷,菜單是一家餐飲的盈利模型。
所以我們就開創了與其它菜單從業者完全不同的品類,那就是『菜單規劃』。
從幾千元開始到現在一個菜單規劃達到數萬,這是一個價值回歸和認可的逐漸形成。
我還錄制了在線課程,同時也開設了線下課程,有好多我的粉絲和餐飲人都來進行了學習,而且給他們提供了價值,許多餐飲人學習了之后迅速提升營業額,有的能夠達到100%,這是他們以前想都沒想到的。同時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堅持、突破自我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能夠為他人創造價值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收獲價值。
我的個人品牌成長的故事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個人品牌如何搶占第一認知
在我個人品牌的道路上,開創『菜單規劃』這個新品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在國內當時找不到這樣的專業或是人才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成為各個廣告公司、菜單公司都要學習、模仿的對象。
這個新品類就是一個新物種,這個新物種,我們發現最好能符合這三個條件:市場認知,個人優勢以及個人資源。
市場認知,重要的是我們對市場的敏感度,以及對行業或者某一領域的認知維度,就像我剛講的,我們對菜單的認知和理解比當時市場的普遍認知高出許多,大家完全不在一個認知層面。同時我們的能力又足以勝任這樣的領域,所以也算是一種降維攻擊。這樣就能夠差異化市場,找到一條新的路,而不走與大眾相同的路。
個人優勢,其實前面我的故事里也講到了,即找到自己的特長、能力。
個人資源,結合自己身邊能夠真正幫助到自己所從事專業的人或公司,他們的幫助或者說助推,可以更快的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