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尋找2000年前的三晉古城

尋找2000年前的三晉古城

(2009-06-06 00:00:00)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主要載體,是研究、重現古代文明的基本條件,對于當今的社會進步,古城研究亦存在重要的借鑒作用。就旅游業而言,古城風貌亦是世界旅游的熱點之一和重要資源。山西歷史悠久,其歷史遺存在國內首屈一指,古城或者說歷史文化名城也有許多。但是,所有能夠見到的只是明清時期的古城,就歷史文化而言,這些歷史文化名城并不能夠或者說并不完全能體現山西的古老文明。山西大地上至今仍存在著120余處兩千年以上古城遺址,這120余處古城遺址對我們來說,是一筆數目可觀的財富。然而,這些存在了兩千余年的古城卻鮮為人知。

  兩千年以上古城的理論界定

  何為兩千年以上古城?大致說是截至西漢末年。西漢雖至公元25年結束,這中間包括了王莽篡漢的15年在內。古城年齡一般以最古老的建城記載為準。不少古城一直沿用至今,例如春秋時期的晉國都城新田城發展成今日的侯馬市,基址未動,但早期城貌已不存,我們仍定它為新田古城。有些古城使用年代不長,例如春秋羈馬古城,僅在春秋時期存在,以后便棄置不用,現存城墻和城內陸面遺物均為當時遺物。至今家家戶戶仍存有田間揀來的三棱銅箭簇,這是最能體現時代風貌的古城遺物,且古城實物與文獻記載吻合,我們將此類古城作為田野考察的重點。有些古城僅存遺址和遺物,不見文獻記載,無法確定古名,我們姑且以今名代替古名,例如偏關吳城古城。


  在過去的歲月里,我們曾經實地勘察過一些古城,也在文獻上了解了不少古城,但從未對古城作系統研究,對山西古城的了解仍未突破“紙上談兵”的境況,此次我們設立“山西兩千年古城研究課題”,計劃對所有登記在案的古城作全面、詳細考察,力求搞清楚古城的現狀和歷史。

 
 兩千年以上古城的特點

  特色之一:“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是見諸史載的最早中國都城。《史記》云“昔者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三代都城接踵河東,說明河東是國家形成的初始,中華文明的搖籃,三代都城為中國歷代都城建設的源頭,亦是山西省最早的城市記載。河東既是文明古國的坐標,理應擁有華夏文明桂冠之名份。在爾后的朝代中,“古都”仍然閃閃發光。


  例如堯都平陽,自唐堯建都以后,周成王將其弟姬叔虞封于距平陽不遠的地方,其子燮父改唐稱晉,晉國稱霸天下200多年,晉都新田城成為當時中國境內最顯赫的都市。三家分晉以后,韓國又在故堯都的基址上建立韓國都城。曹魏分河東郡為二,平陽成為郡城。西晉末年,南匈奴人劉淵在平陽建立漢國都城。


  河東首府安邑城,最早是夏禹的都城。三家分晉以后,魏國在此建都,魏惠王更是佩夏冠,乘夏車,儼然以大禹自居,撰《禹貢》,為天下一統作準備。《禹貢》是以魏都安邑為中心而規劃全國貢道。


  三晉之中,韓居堯都、魏居禹都,趙國亦不甘人后,在晉陽再造唐堯傳說,以晉國正統自居,故《漢書》太原郡晉陽:“故《詩》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班固認為晉陽是唐堯故都所在。近年來,有人說山西的堯舜禹文化是戰國韓趙魏三國的假托。從現象說,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堯舜禹時代無文字,只有傳說。到了戰國時代,三晉皆自我標榜為三代傳人。趙國以晉陽為都城30余年。秦代于此立太原郡,西漢封子弟為代王。漢武帝時,全國分13刺使部,太原初步成為山西省的核心城市。歷史發展到唐朝,李淵父子扛起唐堯這一塊古老的金字招牌,建立了中國歷史空前絕后的大唐帝國。太原被立為唐三都之一的北都200余年。后唐、后晉、后漢于此立北京或北都30余年,北漢于此設都30余年。


  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城作為北魏都城近百年,作遼、金西京70余年。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先后曾作過三代唐堯都城、三晉韓國都城、匈奴劉淵漢國都城,先后在此建都160余年。夏縣禹王鄉先后曾作過三代夏禹都城和三晉魏國都城,先后共在此建都500余年。永濟市蒲州老城曾作為三代虞舜都城和唐中都,先后達50余年。侯馬市曾作為晉國都城新田近150年時間。曲沃與翼城間的晉都故絳城近500年時間。長子縣曾作為兩晉十六國時期的西燕都城8年時間。另外,方山縣南村曾作為南匈奴劉淵漢國都城。隰縣曾為南匈奴劉淵漢國都城。霍州市曾為三晉魏國都城。聞喜大馬古城曾作過西燕都城。


  至于作為先秦侯國都城的則更多,例如長治縣的黎嶺村,遠在商代曾是黎侯國都所在地。盂縣曾是春秋時仇由國都所在地。潞城市古城村曾是春秋時赤狄潞子國,公元前594年,晉景公以赤狄氏殺潞君夫人和攻占黎國等原因為由,令中軍將荀林父率晉軍擊滅潞子國。公元前661年,晉獻公與太子申生領晉軍連續擊滅耿國(今河津市境)、霍國(今霍州市境)、魏國(今芮城縣境)。公元前658年,晉獻公“假道于虞以伐虢”的故事,時晉國志在兼并小國,虞國賢臣宮子奇再三勸阻國君不可借道于晉,指出“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虞公貪圖晉國寶物“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借道于晉,晉滅虢后,返途中又“襲滅虞,虜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晉獻公又將百里奚作為陪嫁媵臣送往秦國。百里奚中途逸去,又被楚國人虜去。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楚人手中贖回百里奚,“授之國政,號曰五大夫”,遂成秦穆公一代霸業。《春秋左傳》、《史記》以大量篇幅記載此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五大夫”之典故成為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


  特色之二:民族色彩豐富。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一個多民族活動和居住的地方,比如赤狄氏族自周初自陜西境進入山西,赤狄潞氏、赤狄甲氏、赤狄皋落氏(落叫皋狼氏)今方山縣南村春秋時稱皋狼邑,是皋狼氏的重要據點。西漢設皋狼縣。東漢末年南匈奴單于庭便居于此處。西晉末,南匈奴劉淵在此建立匈奴漢國都城,此城至今保存尚好。赤狄潞子在潞城市境立國,后被晉攻滅,今潞城市以之得名。西漢初期,匈奴40萬騎圍漢高祖劉邦于平城,西漢與匈奴于此達成“和親”國策。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氏于平城建都。今聞喜、長子境都曾有少數民族建國立都。


  山西以古老而聞名,古城則是“古老文明”的直接證據,或者說古城是古老文明的標志。


  山西的古城,以距今4400年的陶寺古城為最早,考古學家認為陶寺文化的早期處于原始社會末期,而其晚期已跨入夏朝紀年。專家認為,陶寺文化有可能是唐堯文化,東下馮則是夏文化。東下馮距傳說中的禹都安邑很近。雖然考古學上對堯舜禹夏時代還缺乏公認的結論,但商代古城卻在垣曲古城、夏縣東下馮找到城址和遺跡。商文化在山西許多地方都有發現,并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同。春秋以后,山西古城大多數都出現準確的紀年。到了春秋晚期,山西出現了郡縣建置。例如公元前514年,距今2520年前,晉六卿滅祁氏、羊舍氏,分為祁縣(今祁縣境)、平陵縣(今交城縣境)、梗陽縣(今清徐縣境)、涂水縣(今清徐徐溝一帶)、馬首縣(今壽陽馬首村)、盂縣(今陽曲大盂鎮)、銅縣(今沁縣古城村)、平陽縣(今臨汾金殿鎮)、楊氏縣(今洪洞續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山西的縣制,遠在春秋末年已經大部分確立。有許多當時的縣城至今仍有遺跡。


  特色之三:保存完好。由于山西地處高原,土地沙化嚴重,自古便有宜牧的自然條件,故很多古城因處在荒山野嶺而未見墾殖耕種,故人為破壞不嚴重,這就使許多古城得以幸存;又由于氣候干旱,古城墻遭受的自然侵蝕亦不強烈,故有些土城墻歷時3000年至今仍土質堅硬。

  中華文明的歷史坐標

  《史記》云“昔者唐人都河東”,說明河東乃中華文明的搖籃。
  晉國都“夏墟”(今侯馬、曲沃、翼城境),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紀元。三晉成鼎足,曾輝煌一時,據戰國時代之半壁天下。
  西漢初期的“白登之圍”(或稱平城之圍,今大同市境),為中華民族關系“和親”之基石。“馬邑之謀”(今朔州市),拉開了漢武帝擴疆拓土的序幕。
  曹操立匈奴五部(匈奴左部居茲氏縣<今汾陽市>,有眾1萬余落;匈奴右部居祁縣<今祁縣>,有眾6千余落;匈奴北部居新興縣<今忻州市>,有眾4千余落;匈奴中部居大陵縣<今文水縣境>,有眾6千余落;匈奴南部居蒲子縣,有眾3千余落,總計20余萬人)和遷五郡于忻州,開創了民族融合的先例。
  南匈奴劉淵漢國建都山西左國城(今方山南村)、蒲子縣(今隰縣)、平陽郡(今臨汾金殿鎮)開創了民族平等的先河。
  北魏建都平城,將民族融合推向高潮。
  李淵、李世民父子首義太原,開創了大唐300年鴻圖大業。
  北宋失太原而王朝覆亡。明朝失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偏關)而王權易手。
  可見山西古城在中華文明進步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微刊】河東文明孕育三晉之光
山西為什么叫山西,山西的簡稱為什么是晉,有什么來歷
山西歷史文化2
文化山西:山西的稱謂有這么多 你知道幾個?
為什么說華夏文明起源于山西,并且因山西而昌盛?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1500年不改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固镇县| 本溪市| 四川省| 乌鲁木齐县| 伽师县| 桐城市| 南宁市| 临漳县| 平昌县| 鸡泽县| 土默特左旗| 宁河县| 永胜县| 武穴市| 两当县| 郸城县| 石渠县| 太谷县| 滁州市| 封开县| 嵩明县| 阿克| 响水县| 洱源县| 榕江县| 科尔| 涿鹿县| 诏安县| 资兴市| 仁布县| 略阳县| 黄龙县| 容城县| 库伦旗| 宕昌县| 平乐县| 田东县| 武义县| 仙游县|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