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現紅,字靜谷,號衣依,祖籍臨沂市沂水縣,自幼受父親傳統美術與書法的熏陶,從事中國畫創作多年,花鳥、山水均得心應手。師承中國青綠山水大家祁恩進先生、楊文德先生,在京進修期間受王天勝院長等諸多名家親手指導,作品多次被全國各級美術刊物收錄,并被全國各地書畫愛好者、收藏家、企業家收藏。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畫學會理事,臨沂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
衣現紅
她是一個強者,至少給你的印象是這樣的。她,一直試圖通過她的筆把她的“強大”和其中的美,在她的畫里表現出來。
此刻,她正在秋陽下畫著石榴,那光亮耀眼的紅,開始在她的筆下慢慢開裂,一會,兩排規則、閃亮且有棱角的“牙齒”全部露了出來……望著它,她與那一個個鮮艷碩大的石榴一起張開嘴巴,在隨風搖曳的樹枝上笑了起來。她,興奮地再一次鋪下宣紙。然而,這次卻讓她笑不起來了。她說:“也不知咋的,一幅好的畫,有時就仿佛從天而降,有時卻又找不到感覺了。”她因而時常興奮不已,又有時感到沮喪。
認識衣現紅,應當說我是先認識她的畫才認識她的人的,是她的畫筆下那種悠遠、凄惻的空靈感讓我認識了她。
走近她的山水,畫中流暢靈動的筆墨,會把你帶入一個與她的生命息息相關的去處。這里,曠世持橫的空山中,無聲的山溪瀉入清靜幽深的山谷……此刻,樹靜、風止,蒙蒙的霧靄連接著遙對的群山。遠處,灑落在山頂上的淡紅色的陽光,傳達出一抹溫潤和生意的躍動。
這或許就是她靈魂的故鄉了,那縹緲中的疊翠,讓煩惱、疲憊悄然消逝……你,因而有機會與她走進她的大山深處,與她一起于勁松、槐林遮蔽的山水間,親近久違的鳥語花香,蝶舞蟲鳴……
“空山放歌雁低鳴,忽問霄云傳回聲。”但凡畫家對景寫生,都會有一種主觀意識上的追求。那是一種“立意”,它讓畫家眼中產生一種物我交融的有關景物的“意象”。
衣現紅的畫作《高風》,在創作造型上做了較好的處理。她以景物單純、畫面鮮明的筆墨語言,展現了繪畫的潛力。我們看見,畫中的大山深處,有一群大雁在展翅飛翔。雁群的翅膀下,閃現著一個個源于自然的生命元素,它們或巍峨或顯渺小,但卻靈動飄逸、空蒙悠遠……我們仿佛聽見了群雁的共鳴聲,那聲音有力量、有方向、有活力、也有懷念……
衣現紅的許多作品沒有題名,這也許正是她的特點。畫中,大山茂密的樹林,遮掩了人們活動的痕跡,也為這座“山”增添了一絲迷人的色彩。
它讓你感受到自然界的某種隱秘的存在,它們在畫家濃淡有致的筆墨里時隱時現。它的背后,我們仿佛看見松間明月的清光,溪邊嬉戲的孩子,漁人蕩舟的倒影,以及一些有關于人的眾多的神秘、悠遠、稍縱即逝的影子。那是一種浮動、恬靜、閑適的氣息,它不時地敲打著我們的記憶,讓我們有一種到山后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沖動。
衣現紅的山水畫,更多地強調了自然的魅力。在她的畫面里,少的是人的喧囂與塵世的污濁,更多的是令人沉醉明快的色調和與人的生命無法割舍的親近感。她畫有人物的扇面上,坐在巨石上的老者與蒼勁松柏相襯,心境閑如止水,讓世俗的事物,升華為“空、靜、冷、寂”的境界。
一幅山水畫作的成功與否,重要的在于畫家能否兼得“形、神、意、理”之要,衣現紅畫作的意境是“清雅、安詳、明麗、簡潔”的。她的《松風》、《翠山清韻》及眾多沒有題名的山水畫作,大多清晰呈示著客觀的空間位置以及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層次關系,給人一種立體的空間真實感。
衣現紅山水畫是自由的,她因而開始駕馭自己的命運了。盡管她的畫作有時讓她覺得不在狀態,但這更說明了她的“狀態”,一種藝術之于靈感的“狀態”。我們發現,她對自然虔誠的融入、順應和癡迷,讓她擁有了一種源于藝術的力量。這種力量讓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