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33.5%,已有高血壓患者3.3億人,而且每年以1 000萬人的速度增長,可見對于我們醫務工作者來講,應對高血壓防治任重道遠。然而在診治高血壓病過程中,至今還有一些認知誤區困惑著部分基層醫務人員,這將有礙于對高血壓的診治。為此,本刊特邀經常下基層坐診、巡講的那開憲教授結合自身經驗談談基層高血壓診治中存在的認知誤區及不足。
綜合考慮,因人而異選擇降壓藥物選擇降壓藥時要注意到高血壓病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及伴隨心血管疾病的干預性治療,并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選擇建議如下:
①對于高血壓無靶器官損害,年齡小者,由于此類患者屬高動力型,血壓波動大伴心動過速等交感神經興奮狀態,應首選β或α受體阻滯劑;
②老年人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應首選ACEI或鈣拮抗劑,或AngⅡ拮抗劑;
③對于合并有左心室肥厚和(或)心絞痛患者,應首選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
④對于合并心衰者,應首選ACEI或AngⅡ拮抗劑及利尿劑治療;
⑤對于有心律失常者,應首選β受體阻滯劑。
其優勢如下:①由于高血壓患者需終生服藥,使用1天給藥1次的長效制劑,有益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②用長效藥物可24小時平穩降壓,可更充分保護靶器官;
③由于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晝夜24小時起伏波動,多數于清晨血壓升高明顯,此時段又是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臟猝死及腦卒中等疾病發生率最高的時段,短效降壓制劑不能覆蓋這一危險時段。因此,長效制劑可有效控制心血管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