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錢穆先生誕辰125周年紀念日
雖居鄉僻,未嘗敢一日廢學。
雖經亂離困厄,未嘗敢一日頹其志。
雖或名利當前,未嘗敢動其心。
雖或毀譽橫生,未嘗敢餒其氣。
雖學不足以自成立,未嘗或忘先儒之榘矱,時切其向慕。
雖垂老無以自靖獻,未嘗不于國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責。
——錢穆先生《宋明理學概述》
錢先生晚年說,他要找中國文化的義勇兵,對中國文化,先生嘔心瀝血,弘揚中華文化,先生畢生在努力。今天是先生誕辰125年,先生在天之靈,一定會看到華夏這塊土地上,涌現出一些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的學子。
清代先生從七個方面來講述。清代的制度是法術,制度之政治而言,法術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說是政治。大底制度是出于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術的出于私。因此沒有一定恰好的界限。清代的部族政治,維護滿蒙兩部落的利益。有句諺語說:“成吉思汗之后被滿族屠殺太多,只要有一位活著定要滅了滿族。所以就出了慈禧,葉赫那拉氏。”這也說明滿族兇殘的一面。還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忘記了是那一位外國人曾寫到,他們要從天津乘船到廣州,不知如何走,地方官員找來了幾個漁民,不問清楚竟然就強行讓他們帶路,還有清政府送給外使食物,肉類已經變質無法使用,他們拋到海里,衣衫襤褸的百姓奮不顧身的跳進海里撈取肉類。如此貧窮的百姓,試問還會有心情保護這個國家嗎?國顯然是滿人的國,與百姓無關。火燒圓明園,除了八國聯軍還有一大群民眾也參與其中,參與提供燃料,提供線路,并參與搶文物。在百姓的心中那是皇帝家的,趁機打劫不為過。崇禎皇帝吊死之后,萬民請求安葬皇帝,崖山之戰大臣和民眾十萬余人跳海而亡。這些不足以說明問題嗎?鼓吹的康乾盛世,看看當時的民眾生活,就知道所謂的盛世只是滿族部落的盛世,與其他人無關,閉關鎖國換來的是乾隆問英國使臣騎馬 到英國需要走多久。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讓李鴻章背負賣國賊的罵名,試問一個不敢讓漢人參政議政的朝代,李鴻章何德何能能賣國呢?康有為不能說是懂政治的人,維新變法失敗也是必然。甲午海戰變成全國反對李鴻章的戰爭,鄧世昌不成熟的政治心里,急于求成堅決開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些都與清部族政權緊密相關。維持200多年也就是前期運氣好,后來被打的滿地找牙,也算是咎由自取了。任何一個不拿民眾當人看的政府早晚會被民眾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