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開那天清晨,我無精打采走在上班路上,平穩運行著沉重步伐,害怕它失去平衡后搖晃,輕風吹佛時,感受不到一絲溫度,恍惚間,遠處那個身影如此熟悉,不知它是從何時開始,出現在我視線里,這么美麗動人,是男人就該望去,我慣性眼神掃下一眼,隨后更加黯然失色,因為那個人不是你,那一眼太匆忙,加上心不在焉,只定格住一張素描畫,短靴、牛仔褲,外衣短至腰間、雙肩包背在背后、右手提著一件外套、圍巾緊繞脖子卻沒有斷氣、馬尾辮扎得很不標準,身后跟著一個他,我很快就走到她身旁,對視幾眼后滿臉尷尬,原來是她,新同事,剛來兩天,我盡然認不出,不能怪我,因為上班時只能漏出眼睛,只能怪她眼睛不長在身后,值得盡興是,回眸那瞬間,看到她原有一面,她卻以為遇上流氓,他背影,體型微胖,布鞋鞋帶系得非主流、七分休閑褲、單肩背包從右肩而跨、秀發打造得很短、手上繞著首飾、走姿大方氣宇軒昂,那天你也在場,是否能告訴我色彩分布?
丁香一樣的憂愁
這樣的話的文字卻出現在你心情里出現,往常慣例是一些臭男人,條條評論在不斷往下刷,而這次卻沒有,我感受不到你心情,夢醒后,我替他們打下連串文字,不少于平時總評論字數,也表示我說過什么話,會負責到底,于是出現了前三段那執著字字據,那個人是你,liuziyin,我害怕這些字據再次消失,于是便出現這篇散文,代替一片癡情,如參加遇見征文,永存百度。
她是有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丁香一樣的芬芳
玻璃彈珠愈來愈少
……
撐著油紙傘
小時候最樂此不疲的事,莫過于放風箏。校園或是市區廣場都是放風箏的絕佳場地,各種形態的風箏已然成了大人小孩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是風箏的牽絆,就像父母對我們的呵護,當風箏離地面越來越遠,離藍天,離他夢想的遠方越來越近,線終于束縛不了他,就像我們為了理想而成長,一步步離開親人,成了他鄉異客,成了千千萬萬個游子中的一員,兩鬢斑白的父母卻老無可依,目光日日停留在通往家的那個路口,等待你的身影,等待早已記不清多少個歲月沒再聽到過的那一聲聲呼喚。
像我一樣地
(十二)
關于油紙傘,不能不想起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朦朧詩《雨巷》
我希望逢著
小小的一塊雨花石,盡管你有著五彩的顏色,也注定了你動蕩不安的一生。從最初的地殼運動,巖石破碎,相互碰撞,再到激流中沖洗打磨,最終流落到各個小河床,小溪流,有的有幸被人類得以利用,成為基石。雖得安定,卻要永遠地甘于寂寞。
當小虎隊的這首《紅蜻蜓》的旋律還在腦海中回旋,我已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小時候,紅蜻蜓就是我們兒時的英雄,逐夢的榜樣,夢想長大以后,像他一樣振翅高飛,追尋理想。
一夜醒來,地上已鋪上薄薄一層絨雪,稀疏得很,褐色的土壤都裸露在外,我的思緒馳騁在時光隧道,腦海里的畫面似走馬燈一樣回放。
冬天不圖別的,總是讓我想到白雪皚皚一片,想到北國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來。想到北大荒的開墾者在冰面上鑿個洞,便是一網一網肥美豐盛的魚蝦。家鄉的雪也令人難以忘懷,綿綿雪不盡,家鄉的雪溫柔而恬靜,踏雪而過,撒下串串腳印,其間有些許袖珍版的腳印是梅花和竹葉形的,誰留下的也就不言而喻了。“梅花香至苦寒來”,越是寒冷,臘梅花開得愈濃愈香,總是這么倔強傲骨。家鄉以黃梅居多,我獨愛梅,不單喜愛她的氣味,還喜愛她的風骨,愛她“零落成泥碾作塵,已是香如故”。
獨自彷徨在悠長、
青草,平凡而渺小的軀體,非凡而偉大的奉獻。
(五)
我打江南走過
我知道我已經慢慢長大了
鄉間小路這野菊花隨處可見,點綴在草叢中,俏皮可愛,總是惹來五彩斑斕的蝴蝶,翩翩然于花叢中,美麗的蝴蝶又引來頑皮的孩子,也許是老師告訴他們如何制作蝴蝶標本了,他們也想抓一只最漂亮的夾在心愛的筆記本里。
油紙傘,江南小巷里撥開墜墜雨簾,款款出塵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
青青芳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極強的生命力令人嘆服。他哺育萬物卻又謙卑不訓。當回想起一首兒歌《小草》時,我想已經很好地詮釋了他的形象。
我們都已經長大
總是難以忘懷十幾年寒窗苦讀,潑墨揮灑,風華正茂的年紀。一腔熱血,只為心中夢能圓。那時的我們總是書生氣味濃,在一片凈土上學習,擁有水晶般透明的心。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九)
當片片如珠花美玉般的冰晶爬上了我臥室的透明玻璃窗,寒意已經偷偷地從窗戶邊沿的縫隙中溜了進來,這個冬天總算露出了他的本色。只是這玻璃上的“窗花”甚是好看,我竟有些出神了。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雪花,玲瓏剔透的六角冰花,羨慕你一片冰心在玉壺。
楓葉總是獨繡一枝,不管是他的顏色還是形狀都比別的樹的葉子出類拔萃,他的紅別具一格,在萬物都綠肥紅瘦之季,楓樹卻掛著滿樹的紅在綠林之中燃起一道似火的光,如霞光萬丈,美的不似人間之景,他的形狀精巧玲瓏,薄薄一片鵝掌似的五角形的葉子,不局囿于普通葉子的橢圓或者長形,他的葉子,天然而成就已無可挑剔。我猶愛楓,甚愛其紅,讓人一看就熱血沸騰,讓人一看到就聯想到鳳凰涅磐,欲火重生之景象,只叫人心生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