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雙版納(9)
臨別西雙版納的前兩天,我特意游覽了位于景洪市西郊的曼沙古寨。曼沙古寨并非當地有名氣的景區,我對它的在意緣于傣族美女小玉的推薦。
訪古尋舊是我旅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版納小住期間,我曾到過幾個傣族同胞居住的古寨,由于民居建筑現代化傾向比較普遍,這些寨子均難以使人領略到古樸的本色。橄欖壩有個傣族園,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被宣傳為當地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傣族原始自然生態村寨群落。我原本指望在這里大飽眼福,可當身臨其境之后竟然有些失望。過度的旅游開發及刻意的旅游包裝,已使古老的傣族村寨群落失去原汁原味的風貌。在我看來,所謂的傣族園,其實就是一座以傣家民族風情為噱頭的商業性旅游公園。所以,在離開景洪之前,我一直希望能在附近看到一個原生態味道比較醇厚的傣家村寨。
有一天,在我和夫人下榻的酒店,我得知美女服務員小玉是傣族人,便向她打聽起來。她聽后不假思索道地笑道:“我家住的寨子就是原汁原味的啊,曼沙古寨!”接著,她向我口述了前往曼沙古寨的路線圖。
2月17日,我偕夫人向曼沙古寨進發。曼沙古寨距城市公交車能夠到達的地方還有三四公里,也是出租車司機不愿去的地方,我倆只好雇一輛當地人駕駛的蹦蹦車做交通工具。車主居住的村寨與曼沙古寨相鄰,他告訴我們,如今的曼沙古寨已被正在開發建設的工業園區所包圍,開發商就是大名鼎鼎的萬達集團。其實,我對萬達在景洪攻城掠地的戰略舉措早有所聞,本著與當地政府雙贏的方針,其正在曼沙古寨周圍建造一個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集商住、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城,名曰萬達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而當地政府則將其稱為工業園區。
曼沙古寨依山順勢而建,遠遠望去,民居建筑群落的主體果然是具有古樸本色的木瓦結構傣樓,盡管其中夾雜著若干現代化建筑元素突出的新型民居樓房,但從整體上看還真有點原生態傣族村寨的味道。應該說,這是我在版納所到之處看到的保存得最好的傣家古寨。
▼古寨一角
▼古寨民居院落
▼古樸的傣樓群落中夾雜著類似這樣的新型民居建筑
在曼沙小學的校園內,我見到了曼沙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他姓巖,大約40多歲。巖書記正在接待工業園區管委會的一伙人,他告訴我,工業園區僅在曼沙行政村就征地2000多畝,每畝賠償8.5萬元,這伙人是前來與村里洽談萬達開發建設有關事宜的,他讓我和夫人稍等片刻。
送走工業園區管委會的一伙人,巖書記親自作向導帶領我們游古寨。從他的介紹中獲悉,曼沙古寨是曼沙行政村的一個村民小組,也是村部的所在地,寨子里居住著128戶578人,除20多位上門女婿或外來媳婦之外,都是傣家人。村民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漫山遍野的橡膠樹,生活水平在當地屬于中上等。我問巖書記今后全村經濟發展走勢將會如何,他含蓄地答曰:這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想的清楚的事情。
▼我夫人向巖書記詢問古寨傣樓的歷史沿革情況
走街串巷時,我發現村黨支部、村委會對古寨旅游業的發展工作比較重視,在多處設置了方便游客游覽、保證游客安全的標識。
得益于巖書記的實地講解,我們對傣樓的演變有了清楚的了解——木草結構的為一代傣樓,木瓦結構的為二代傣樓,磚瓦結構的為三代傣樓。在西雙版納,一代傣樓普遍存在的現象早已成為歷史。目前,曼沙古寨的傣樓大都屬于二代。
▼二代傣樓及其上下建筑結構
▼三代傣樓
▼寨口的旅游接待室便是復制的一代傣樓
來到寨子里的大佛寺,巖書記以頗為自豪的口吻對我們說:“這才是原汁原味的傣家佛寺,也是版納境內歷史悠久的村寨佛寺之一?!惫?,真是大開眼界!在南傳佛教文化發達的傣鄉,有史以來每個村寨都有一座佛寺。在我們曾經到過的村寨里,所見的佛寺一座座色彩絢麗、金碧輝煌,實在沒想到原生態的村寨佛寺竟是這個樣子!我興奮地對夫人說:“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
▼從不同角度觀曼沙古寨佛寺
站在地勢較高的大佛寺向下了望,一座與傣樓建筑風格格格不入的民居洋樓拔地而起,與古寨的整體風貌很不協調。我冒昧地對巖書記說,村里對此類民居建筑應該制止,否則就會破壞古寨的人文價值。巖書記苦笑一下后告訴我,村里早就勸阻了,但人家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不聽勸誰也拿他沒辦法。
告別巖書記,我們登上蹦蹦車返回景洪城區。在回頭再望曼沙古寨的一剎那,我的心情忽然有些沉重。我在想,隨著三代傣樓及非傣樓風格的新型樓房對二代傣樓的替代,隨著萬達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的開發建設及運營,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曼沙古寨將來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