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進入中國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兩波創業浪潮。第一波是PC互聯網時代,出現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第二波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小米、滴滴就是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機遇迅速崛起。在這樣的時代機遇下,很多人也迅速積累財富,成為所謂的科技新貴,頂級富豪,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就是其中一個。
小米成立7年時間,從推出第一款手機開始,就快速搶占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并一度成為市場份額最高的手機品牌,其創始人雷軍的身家在過去的一年里縮水不少,但也達到了578億元。雷軍578億的身家雖然和馬云的1948億以及馬化騰的1714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是如果把時間退回15年前,馬云、馬化騰二人在圈內的成就和名氣遠不如雷軍。
雷軍年少成名,發跡較早,29歲就當上了金山公司的總經理,31歲出任總裁。而那個時候馬云才剛創立阿里巴巴不久,馬化騰也才創立騰訊。創業初期,資金是關鍵,馬云、馬化騰也都遇到了資金困難的問題,這也就有了后來他們與雷軍之間的趣事。
阿里巴巴創立不久之后,最初的50萬創業資金所剩無幾,馬云不得不到處去找人投資,前前后后馬云見過32個投資人,但均已失敗告終,雷軍就是32個人中的一個。
那時候的金山發展勢頭強勁,有不少錢,所以坐在總裁位置上的雷軍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談項目融資。據說有一次有個人找他做項目融資,他的手下就告訴他:“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說的項目這么大,怎么看都覺得是騙子!”所以他把這個人給拒了,而這個人正是馬云。
馬化騰就沒那么幸運了,因為他連雷軍的面都沒見著。1999年QQ上線9個月注冊用戶就達到100萬,2000年6月就突破了1000萬。面對高速增長的用戶量,騰訊在支付QQ的運營成本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騰訊極度缺錢,為了維持騰訊的正常運營,馬化騰做出了賣掉當時沒辦法盈利的QQ。可是,雷軍太忙了,再加上也對馬化騰搞的這東西不感興趣,連見都沒見馬化騰。
很多人都說雷軍最大的失敗就是錯過了投資馬云和馬化騰,但是雷軍有自己的投資原則,一般只投熟人,所以這沒有什么錯不錯過可言,事后諸葛亮誰都會,就算雷軍當時投資了二馬,阿里和騰訊發展不到如今的規模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