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一個違紀行為
單純的一個違紀行為,是指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違反了一個或者數個紀律條款。此類情況不可能也不應當被評價為數個違紀行為。此類違紀行為包含三種需要注意的情況。
(一)持續的違紀行為。持續的違紀行為是指從行為人著手實施到終止前,一直處于持續狀態的違紀行為。持續違紀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行為實施與違紀狀態同時持續;二是持續的行為只觸犯了一個紀律條款。持續的違紀行為可以分為法定的持續違紀行為和事實的持續違紀行為,前者在紀律條文中明確要求行為必須具備持續性才構成違紀,如利用職權違規占用公物歸個人使用,要求時間超過6個月才構成違紀;后者在紀律條款中并不以行為持續為要件,如制造、散布、傳播政治謠言,破壞黨的團結統一的行為不必具備持續性,但可能一直持續進行。對于持續的違紀行為,不論其持續時間長短,均應認定為一個違紀行為。違紀行為持續的時間跨越新舊條例時,應以適用新條例為原則,除非舊條例不認為是違紀或者處理較輕。
(二)從重或加重處理的違紀行為。從重或加重處理的違紀行為是指實施了基本違紀構成要件的行為,發生了基本違紀以外的從重或加重情形,根據規定從重或加重處理的行為。從重或加重處理的違紀行為有以下特征:一是實施了基本違紀構成要件的行為;二是發生了從重或加重的情形;三是按黨紀處分條例規定應當從重或加重處理。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簡稱《條例》)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和黨內選舉中搞拉票、助選等非組織活動的”屬基本違紀,但如果是有組織的拉票賄選,或者用公款拉票賄選的,則適用第二款從重或加重處理。
(三)“法條競合”的違紀行為。“法條競合”的違紀行為是指一個行為同時符合數個紀律條款規定的違紀構成,但數個條款(包括同一條中的不同款項)之間具有包容、特別或補充關系。“法條競合”的違紀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存在一個符合違紀構成的行為事實;二是該行為符合多個紀律條款之規定;三是多個紀律條款之間具有競合的邏輯關系。因此類行為只有一個違紀行為,侵犯了同一客體,所以不宜對其重復評價,應按《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適用特別規定。如發生不正當性關系違紀行為一般包含三個要件,一是發生了不正當性關系;二是不正當性關系是基于雙方自愿發生的;三是造成了不良影響。而權色、錢色交易除需滿足發生不正當性關系的所有要件外,還需要以職權、地位、身份、財物等為媒介,因此我們認為前者是一般規定,后者是特別規定,行為同時符合兩者構成的適用特別規定。
(四)想象競合的違紀行為。想象競合的違紀行為是指一個行為違反了數個沒有競合關系的紀律條款的情況。想象競合的違紀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只存在一個故意;二是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紀律條款,造成多個客體被侵害的結果;三是數個紀律條款之間沒有包容等邏輯關系。想象競合的違紀行為應按《條例》第二十四條之規定,依照處分較重的條款定性處理。如某領導干部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決定濫發津補貼的行為,同時違反組織紀律和廉潔紀律;又如某駐外干部拒不執行黨組織調動交流的決定,造成涉外活動中的不良影響的行為,同時違反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上述情況應根據其違紀情節,擇一較重條款處理。
處理上的一個違紀行為
處理上的一個違紀行為是指存在數個違紀行為,但在處理過程中,通過適用一個紀律條款就可以進行評價的情形,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連續的違紀行為。連續違紀行為,是指行為人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故意,連續實施性質相同的數個行為,觸犯同一紀律條款的違紀行為。連續違紀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行為人具有數次實施同一違紀行為的故意;二是實施性質相同的數個行為,每次行為都能單獨構成違紀,而非多次行為的總和才能構成違紀;三是數次行為具有連續性;四是數次行為觸犯同一紀律條款。連續違紀行為較為普遍,如多次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經批準兼職后多次違規取酬、多次出入私人會所等。刑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即對連續犯按一罪論處。黨紀處分條例未明確規定。實踐中連續違紀行為一般按一個違紀行為合并處理。如連續違紀行為跨越新舊條例的,按照新舊條例銜接的條款處理。
(二)吸收的違紀行為。吸收的違紀行為是指事實上數個不同的違紀行為,其中一個行為吸收其他行為,僅成立吸收行為一個違紀問題的情況。吸收的違紀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行為人事實上實施了數個違紀行為;二是數個違紀行為違反不同的紀律條款;三是其中一個行為被另一行為吸收。如刑法學中的“附隨犯”“發展犯”“共罰的事后行為”等。譬如行為人收受他人贈送的房產、股份后,必然伴隨發生不如實報告個人財產的行為,我們也無法期待其如實報告所收受的房產、股份。因此這一違反組織紀律行為被違反廉潔紀律行為吸收,不再單獨認定“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違紀行為。
(三)牽連的違紀行為。牽連的違紀行為是指違紀行為的手段行為或結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了不同紀律條款的情況。牽連的違紀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行為人實施了多個違紀行為;二是前行為與后行為互為因果關系或手段目的關系。如某駐外機構人員外出卻不如實報告個人去向并脫離組織,不如實報告去向是手段,脫離組織是目的。牽連的違紀行為如何定性并沒有明確規定,我們認為,考慮到行為人是基于一個違紀故意實施的關聯行為,應當定性為一個違紀行為,按《條例》第二十四條,依照處分較重的條款定性處理。但需要注意的是,牽連的行為之間必須具有密切的聯系,即實施原因行為后通常會實施結果行為,實施目的行為時通常會采用手段行為,才能定性為一個違紀行為,而非所有關聯的違紀行為均如此認定。如收受他人錢物用于錢色交易,應當認定為兩個違紀行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商務部紀檢監察組 楊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