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足厥陰肝經
肝、膽、脾、胃病證,婦科、少腹、前陰病證
1、大敦(井穴)
足大趾外側跟上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疝氣、少腹痛;遺尿,癃閉,五淋,尿血;月經病及前陰病;癲癇,善寐。
2、行間(滎穴)
足背,當第1、2趾間趾蹼上方紋頭處。
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婦科經帶病;陰中痛,疝氣;遺尿,癃閉,五淋等;胸脅滿痛。
3、太沖(輸穴,原穴)
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肝經風熱病;婦科經帶病;肝胃病;遺尿,癃閉;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4、蠡溝(絡穴)
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睪丸腫痛、遺尿等婦科及前陰病證;疝氣;小便不利;足脛疼痛。
5、曲泉(合穴)
屈膝,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凹陷處。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產后腹痛等婦科病證;疝氣、陽痿、遺精;小便不利;膝髕腫痛、下肢痿痹。
6、章門(脾的募穴;八會穴之臟會)
位于第11脅游離端的下方。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等胃腸病證;脅痛、黃疸、痞塊等肝脾病證。
7、期門(肝之募穴)
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嘔吐,吞酸,呃逆腹脹等肝胃病;奔豚氣;乳癰。
十三、督脈
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等局部病證
1、長強:(絡穴)
跪伏或胸膝位,當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腹瀉、痢疾、便血、便秘、痔瘡、脫肛等腸腑病證;癲狂癇;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2、腰陽關
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男科病證;腰骶痛,下肢痿痹
3、命門
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強痛、下肢萎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經閉、不孕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精冷不育、小便頻數等男性腎陽不足性病證;小腹冷痛、腹瀉。
4、至陽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
主治:黃疸、胸脅脹滿等肝膽病證;咳喘;脊強、腰背疼痛。
5、身柱
后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兩側肩胛岡高點相平。
主治:咳嗽、喘息;脊背強痛;癲狂、小兒風癇。
6、大椎
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熱病,瘧疾,外感病;骨蒸潮熱;神志病;項強脊痛;風疹,痤瘡。
7、啞門
第1頸椎下,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暴喑,舌緩不語;癲狂癇,癔病;頭痛,頸項強痛。
8、風府
位于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處。
主治:中風、癲狂癇、癔病等內風為患的神志病證;頭痛、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內外風。
9、百會
后發際正中直上7寸
主治:神志病;頭風,頭痛,眩暈耳鳴;下陷性病證。
10、神庭
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癲狂癇,失眠,驚悸;頭痛,目眩,目翳,鼻淵鼻衄
11、上星
位于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處。
主治:頭痛、目痛、鼻衄、鼻淵等頭面部病證;熱病、瘧疾;癲狂。
12、素髎
位于鼻尖正中。
主治:昏厥、驚厥、新生兒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危重證;鼻塞、鼻衄、鼻淵等鼻病。
13、水溝
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主治:急危重證;神志病;面鼻口部病;閃挫腰痛。
十四、任脈
腹、脘、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病。
1、中極(膀胱之募穴)
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主治:泌尿系病;男科病;婦科病。
2、關元(小腸之募穴)
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主治:元氣虛損證;少腹痛,疝氣;腸腑病;泌尿系病;男科婦科病。
3、氣海(肓之原穴)
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主治:氣虛病證;腸腑病;疝氣;婦科男科病;泌尿病
4、神闕
臍窩中央。
主治:元陽暴脫;腸腑病;水腫,小便不利。
5、下脘
前正中線,臍上2寸。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嘔吐、飲食不化、小兒疳積等脾胃病證;痞塊。
6、建里
前正中線上,臍上3寸
主治:胃痛、腹痛、腹脹、嘔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證;水腫。
7、中脘(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主治:脾胃病;黃疸;癲狂,臟躁。
8、上脘
前正中線上,臍上5寸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癲癇。
9、膻中(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噎膈、呃逆;乳少、乳癰、乳癖
10、天突
胸骨上窩正中
主治:哮喘、咳嗽、胸痛、咽喉腫痛、暴喑等肺系病證;癭氣、梅核氣、噎膈等氣機不暢病證。
11、廉泉
微仰頭,在喉結上方,當舌骨體上緣的凹陷處。
主治:中風失語,暴喑,吞咽困難、喉痹、口舌生瘡等
12、承漿
頦唇溝的正中凹陷。
主治:口眼歪斜,齒齦腫痛,流涎等;暴喑,癲狂。
往期精彩內含技能針灸學功效主治歌訣,抽時間反復誦讀,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