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國畫家——姚大伍
1963年生于北京
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研究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花草無心總關情
——讀花鳥畫家姚大伍的作品
文/張桐瑀(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工筆花鳥畫是中國畫中成熟較早的畫科,它發軔于唐,經五代而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形成了南唐徐熙和西蜀黃笙為代表的“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不同畫風,為后世開拓出基本的審美格局。北宋時期大場景花鳥畫和南宋折枝小景花鳥畫又開辟出不同的審美境界,奠定了元、明、清工筆花鳥畫的發展走向,并一直影響著今天的工筆花鳥畫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很大程度地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工筆花鳥畫又一次進入了一個繁榮期,在這期間,涌現出許多優秀工筆花鳥畫家,青年畫家姚大伍就是這些佼佼者中的一員。
從大伍的作品來看,他的習畫歷程和其他工筆花鳥畫畫家也大致相同,都以宋代花鳥畫為法度基準,嫻熟地掌握勾勒與著色的基本技法,為日后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與其他畫家所不同的是,大伍學習宋人花鳥畫,并沒僅止于造型和各種技法的掌握,而是在此基礎上更著重于體悟宋人花鳥畫的境界,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創作資源。宋人花鳥畫,不僅造型嚴謹、勾線、敷色一絲不茍,更重要的是,它呈現出一派雍和大方、靜穆沉郁之氣,給觀者以“寧靜致遠”之玄想,深沉蓊郁之幽思。大伍早先時期的畫就是以此種境界為底色,進行現代性轉換的。
近年來,大伍又不滿足于宋人花鳥格局,而向元人花鳥畫用力汲取,努力把文人畫中的“幽深淡遠”吸納于自己的創作中,在境界與意境方面再度向上超越。傳統工筆花鳥所用紙張大多為生宣或絹帛,手法多采用“三礬九染”的方法,以求工整、細致地描繪物象,由于墨與色是層層平涂上去,雖雅麗透明有余,但滲化潤澤不足,少了點筆墨韻致。為求工筆體制、寫意意韻,大伍大膽地選擇生宣紙來畫工筆畫,把工筆、寫意冶為一爐,擢升出別有一番韻味的新式工筆畫,和前些年落于宋人格局的畫風拉開了距離,確立了他探究工筆畫表現語匯的新走向。
不過,這樣一來,問題也就一個一個地出現了。在生宣紙上畫工筆,除了要具備應有的工筆畫把握能力外,還要有寫意花鳥的堅實功力,若不然,就無法把工筆、寫意融合一氣,使兩種表現手法結合的天衣無縫。大伍工筆畫自不待言,而寫意畫也是他的另一種能耐,無論“粗枝大葉”式的大寫意,還是“一朵半枝”式的小寫意,他都能磊落揮灑,氣象不凡地表現出來。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偏見,使得畫工筆的畫家不注重寫意畫學習,畫寫意的畫家不注意工筆畫的掌握,工筆寫意間似乎隔著“幾重青山”,而“老死不相往來”。實際上,工筆畫家應有寫意畫的素養,寫意畫家也應有工筆畫的功夫,這樣才能互滲互濟,互為蒙養,提升畫家整體的繪畫能力和修養。
我們仔細品賞大伍的作品就會發現,他作品中的物象造型和物象輪廓基本上是工筆化的格局,而物象內部的色與色、色與墨的滲化交融卻是寫意化的韻味,這種外工筆而內寫意的畫法就是他新近的探索成果,也是他今后創作方向的新起點。
章法方面,大伍也在嘗試打破傳統方式,不再拘泥于“折枝”和三段曲線式布局,而是“出其不意”地橫向鋪排,讓“縱”與“橫”在畫面上取得一個總量平衡,或橫多于縱,或縱多于橫,讓一種因素控制住畫面大局,其余的則圍繞著它來展開。橫向的鋪陳,在拉開了和傳統章法的距離的同時,也拉近了和現代人觀木賞花時的視覺感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大折枝”給我們的想象空間更加宏大、畫面境界也隨之被無限放大,突破了傳統工筆畫的空間營造,適應了現代人的視覺經驗。他在作品布局中十分注重線條間的“穿插切割”,表面上看來是物象的表現,實際上這些物象中都隱含著線的構成,形成線的、面的、空白的對比樂章。大伍十分注意物象在畫面中的集中運用,花與花間有內在聯系,葉與葉間有內在呼應,枝與枝間有內在照應,構成一個超越具體物象的形式構成,這無疑是他作品現代意味濃厚的重要原因。畫面的完整性和單純性是大伍著力關注的重要部分。他的畫面色調都很統一,在統一中求得微妙變化,在變化中求得統一,畫面遠處看給人以塊面的完整性;近處看,則給人以視覺的豐富性,在平面中表現立體,在立體中保持平面,這樣即使畫多少花朵,多少枝葉,也不會亂了陣腳且秩序井然。大伍的畫,每一張都有一種色調在統一著畫面,或冷或暖,或濃或淡,都以情調調動著,也就是說,他是把畫面色調納入到自己的情調之中,以情感人,以意動人。
大伍作為五尺男兒,卻從事工筆繪畫,免不得令人有粗疏簡略之憂,弄不好會像許多男性工筆畫家那樣所畫作品簡單粗糙,不耐品賞。然大伍雖有魁梧之身,伍行之象,但在觀察自然,體味萬物上卻能細致入微,悟對神通,心隨物游,用藝術家特有的心靈去感知世界,體味萬物。他筆下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眉目傳情,它們之間“你爭我搶”、“你來我去”,使足了力氣把宇宙自然的盎然生氣呈現給廣大欣賞者,這一切,如果不是畫家先動了情,我們怎會感受得到呢?不過,我們要強調一點,此種情感是經畫家的心靈過濾過的,是把一些浮躁淺薄的俗氣滌除后,所保留下的更加純凈的赤子之心。大伍的花鳥畫,外在構圖的大氣蓬勃和內在畫法的精妙細微,也正是他自身的映照,也是他傾情于一花一草,感悟于人生萬象的藝術表達。
大伍的工筆花鳥畫,順著傳統的路徑一路走來,并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開拓、有所收獲,他秉承著前代畫家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用學術的眼光探尋著他的創新之路,沒有過多的噱頭,有的只是他那執著的堅守。他把黃家的富貴轉化為雅麗,把徐熙的野逸轉化為冷逸,把北宋的大場景花鳥畫與南宋折枝花鳥畫相融合,又把無人意趣吸收于內,創作出既不失古意,又有時代新意的作品來,此種道心實在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惟其如此,中國畫的時代發展才有可能。
作品欣賞
本園佳色
108×34cmx4
寒林木鳥歸蹄
92×182cm
2004年全國畫展金獎
高秋·二
108×34cm
梅蘭竹菊
34x110cmx4
池塘
65×26cm
花卉寫生
65×39cm
園趣
104×35cm
秋蔭深處
137×68cm
《江南三月》
96×220cm
高秋·三
108×34cm
桃花記憶
110x267cm
交點1-8
77x17cmx8
左右滑動查看大圖
法 常年法律顧問沈澄律師 1585266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