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守好腸胃關
—————–
炎炎夏日,空調、冷食、冷飲自然備受大家青睞。不過,這些正是誘發夏季腸胃病的“罪魁禍首”。每年夏天,都是腸胃疾病的高發季節,不少人在這一時期會受到腸胃病的侵擾,造成身體不適。
所以,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適量,免得夏季腸胃病找上你。
[把好“入口”防疾病]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點是防止“病從口入”。
1.注意飲用水衛生,盡量飲用煮沸后的水;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夏季氣溫高,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污染,所以不宜吃隔夜菜。
2.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如蝦、蟹、蠔等,特別是生魚片等生海鮮,雖然味道鮮美,但在高溫環境下,一旦儲存不當很容易污染變質。
3.生吃瓜果,應當先洗凈再削皮;做涼拌菜時,菜一定要洗凈。
4.不要光顧路邊大排檔,路邊食品衛生不過關,容易滋生細菌,給人們帶來健康隱患。
[小心“冰箱性胃腸炎”]
入夏后,除了飲食不潔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外,過度依賴冰箱,貪吃冷飲,也是消化系統健康的“宿敵”。
不少人都習慣于把冰箱視作“消毒箱”,甚至是食品的“保險箱”,在冰箱中長期儲存大量食物,又不定期清潔冰箱。殊不知,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久,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就會在濕冷的環境中滋生。從冰箱中取出食物立即食用,細菌就會入侵腸胃,引發“冰箱性胃腸炎”。
TIPS:
1.冰箱中保存冷藏食物,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加熱,一般超過70攝氏度以上,細菌才能被殺滅,所以必須把菜肴燒熟透后再吃。
2.夏季口渴時最好選擇加鹽的溫開水,要少喝冰水。冰水大量進入胃腸道后,冷刺激就會導致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引發腹痛、腹瀉。
[腸胃“受傷”及時就醫]
一般來說,進食有毒食物后6-12小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常見的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并伴有體溫上升等。
很多人自認為還年輕,體質不錯,稍微有點不舒服無所謂。專家提醒,有些腸道傳染病來勢十分兇險,如霍亂、急性食物中毒等,由于細菌在人體內大量生長繁殖,毒素迅速進入人體血液,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科學保腸護胃]
關于胃腸疾病,預防比治療更為關鍵。由于夏天出汗多,胃口差,不少人忽略了定時進餐。特別是有些想要減肥的女性索性吃起了“蔬果餐”。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腸胃健康,容易引發胃炎及潰瘍性疾病,而且飲食結構的失衡還會導致人體抵抗力的整體下降。
1.夏季蛋白質的攝入不可減少,要適當吃一些魚類、瘦肉、雞肉、奶制品等,同時多吃豆制品。
2.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需要注意的是烹飪方式的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炸、油煎、燒烤食品。
3.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消化功能較弱,每餐吃到七八分飽為宜。
4.夏季出汗較多,在胃口不佳的情況下,湯粥類食品十分適合食用。經常喝赤豆湯、百合粥、綠豆粥、蓮子湯等,既能防暑清熱,又能解毒開胃。
此外,空調溫度控制在27攝氏度左右為宜,室內外溫差3-5攝氏度為佳,空調出風口別直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