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瀉心湯就是表邪誤下以后,病邪跑到腸胃里面來,半夏瀉心湯除了我們前面講了甘草以外,黃芩和黃連。后面,我們很多地方都會用到黃芩,黃連。一般來說,黃芩我們一般三錢,黃連用一錢。
半夏利水,是把胃周圍的水排掉,我們用半夏的主要癥狀一定是病人不口渴。在經(jīng)方從頭到尾,當病人跟醫(yī)生說,很口渴,這個時候就不要用半夏了。
半夏同樣是止嘔,惡心嘔吐,但是不渴。黃芩和黃連是祛熱的藥,黃連也是解百毒,主要解血里面的毒素,黃芩是解肝膽方面的熱毒,熱,中醫(yī)就把它定義為毒,熱累積在那里,我們就要想辦法把這個熱毒祛掉,就會用到黃芩。
在這個半夏瀉心湯的處方里面:半夏半斤洗、黃芩三兩、干姜三兩、甘草三兩、人參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劈,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也就是說用十碗水煮成六碗水,我們不要真的用一斗的水去煮取六升,我們只要按這個比例就可以,也可以用十杯水煮成六杯水,把滓去掉再去煮成三碗或者三杯水,相當于就是濃縮一下,每次服一碗或者一杯,每天服三次。
用多少水來煮,我們看用藥的劑量多少來定,不可能是一斗煮成六升,我們在開經(jīng)方的時候,也不可能真的去開半夏半斤,黃芩三兩,干姜三兩,我們可以把后面的兩改成錢,改成克都可以,按比例來開藥就好。
過去的半斤是八兩,我們現(xiàn)在也不可能去開八兩,按比例來開。如:半夏16克,黃芩6克,干姜6克,甘草6克,人參6克,黃連2克,大棗六枚七枚都無所謂,這樣也是可以的。我們學中醫(yī)不要那么死板,要靈活運用。如果是小孩或者瘦弱的人,我們還可以減半,如果是體格很大很壯的人還可以再加一半,這樣都是可以的。總之,按比例開就可以。
腸胃方面的病,大部分都是空腹的時候吃,飯前吃就好。這個半夏瀉心湯,張仲景是用的湯劑,如果我們平常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去煮湯藥,用粉劑也可以。
主要的癥狀,因為里面有熱,我們看舌苔,舌苔是代表胃里面的氣,如果舌苔很黃很厚,就可以開始吃黃芩黃連了。隨時就要把濕熱祛掉。
我們?nèi)梭w不可以極寒,也不可以極熱。在寒熱中間調(diào)整的時候,只要發(fā)覺有一點熱,就把熱祛掉,不要等到大熱了才去祛熱。所以,只要有一點小毛病,就要開始調(diào)整。
舌苔如果是很黃很燥,這就不是黃芩,黃連了,就是石膏,因為胃里面是燥熱,這個時候,我們要用石膏,所以,從舌苔也可以分辨出來,什么時候用黃芩,黃連;什么時候開石膏。
半夏瀉心湯是張仲景開的第一個專門治療腸胃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