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原文:“味辛溫。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陽,生池澤。”
倪師解讀:
菖蒲,一種石菖蒲,一種是水菖蒲。九節石菖蒲就是這里講的菖蒲,也是石菖蒲,不是水菖蒲。
《神農本草經》講這個菖蒲,原文是'昌’,沒有草字頭,現在都習慣寫成了'菖’。
菖蒲,味辛溫,辛味的藥,辛香的藥都是主發散。藥性是溫的都可以去寒,所以,菖薄主風寒濕痹。為什么要講風寒濕?因為我們有的中藥是驅風的,有的中藥是去寒的,有的中藥是祛濕的。當辨證為風寒濕,就要把這三味藥放在一個方劑里面。
菖蒲主要的功能,宣,主辛散,主發散,如果濕太盛的時候,痹在里面,要靠菖蒲來打散它。菖蒲最主要的功能,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臨床上在治療心臟病的時候會用到菖蒲,治療心臟病非常好。
【產地】我國四川,今處處有之,多生水濱,可供盆栽,根入藥,一寸九節者良。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菖蒲,除了內服以外,也可以外用。內服是湯劑里面可以加。菖蒲打成粉噴到鼻子里面也可以,但是,光噴一個菖蒲還是不夠力量,常會加一些辛夷粉,開竅的力量很強。倪師常用的是麝香礬石散。麝香無孔不入,一噴他直接到腦部去,礬石又是收斂,麝香礬石散里再把菖蒲辛夷加進去,清鼻子的效果會更強。
'噤口痢’這個主要的癥狀是病患赤痢,大便拉出來是帶點血,還有痛,大便后肛門口會痛,又吃不下東西的,這個稱之為噤口痢。
【主治】菖蒲為宣竅泄熱,健胃行滯要藥,主開心孔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治咳嗽上逆,霍亂轉筋,健脾胃殺諸蟲,療噤口痢。
【別錄】四肢濕痹不得曲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
【甄權】治耳鳴,頭風淚下,鬼氣,殺蟲,惡瘡疥掻。
【李時珍】解巴豆、大戟的毒。
巴豆中毒,冷開水喝下去就解掉了。
【用量】普通生用二三錢,干用五分至一錢半。
【禁忌】忌飴糖羊肉鐵器。
【吳克潛】菖蒲置食水中,加礬少許,解一切毒。
【周顛仙】常食菖蒲飲水,永無腹痛之疾。
【沈金鰲】治禁口痢,屢用屢效。
【道藏經】能治一切風,手足頑痹癱瘓不遂。
【正傳】九節菖蒲去毛搗末,入黑豬心一個,批開煮服,之癲癇風疾。
著名方劑有菖蒲丸:石菖蒲、人參、丹參、天冬、麥冬、赤石脂。治小兒心氣不足,不能言語。
醋糊丸棉裹置耳中,治耳內卒痛,聾閉不聞。
菖蒲益智丸:菖蒲、遠志、人參、桔梗、牛膝、附子、茯苓、桂心。治健忘恍惚,破積聚止痛,安心定神聰明耳目均效。
菖蒲常跟辛夷花一起并用。在臨床上,這兩味藥加上蒼術,蒼術三錢,菖蒲三錢,辛夷花二錢,就這三味藥,鼻竇炎就好了。這三味藥,只去鼻竇炎里面堵到的東西,不管寒熱。那再去管寒熱的話,寒熱在肺里面,因為肺開竅于鼻,這個時候你可以在里面加些干姜,可以去肺的寒。如果肺里面太熱,你可以加些杏仁,去肺熱的藥,麥門冬諸如此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