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有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當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要靠脾胃進行消化吸收,脾主升清,把水谷精微向上疏布到心肺和頭部,胃主降濁,把食物的殘渣向下送到小腸和大腸,這些廢物在小腸和大腸里進行再次吸收,剩下的就經過肛門和尿道排出體外。在這個消化、吸收、排泄過程中,脾升胃降的協(xié)調有序,主要是靠肝臟來協(xié)調和促進的。
如果肝的疏泄不正常了,脾升胃的功能就會失常,就會影響我們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所以,在病理,如果肝失疏泄,氣機就不調暢,脾升胃降的功能就不正常,就會影響我們正常的消化吸收,臨床表現(xiàn)為不想吃飯,兩脅脹痛,這個兩脅脹痛就是肝氣瘀滯的表現(xiàn)。
不想吃飯,中醫(yī)叫食欲不振,又叫納呆,這是脾胃氣滯的表現(xiàn)。這是因為肝氣瘀滯影響到了脾胃氣滯,肝失疏泄影響脾胃的升降失常,主要有兩在證形,一個叫肝氣犯胃,一個叫肝脾不和。
肝氣犯胃,主要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氣郁滯,橫逆犯胃,影響到胃失和降,胃的主工功能是下降,以降為和,所以,如果肝氣犯胃,影響到胃氣不降,胃氣就會上逆,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嘔吐,噯氣,常會打飽嗝,還會出現(xiàn)吞酸嘈雜,總是覺得口里有酸水,而且還納呆,胃脘脹滿,疼痛。
肝氣犯胃,胃不降濁,還會影響到大腸的傳導功能不好,腑氣不降,有時還會出現(xiàn)便秘,在臨床上我們可以考慮疏肝和胃丸來進行治療,疏肝和胃丸就是疏通肝氣,調和胃腸,可以治療兩脅脹痛伴納呆,腹脹,便秘。
臨床上還會出現(xiàn)肝脾不和,肝氣犯脾,主要是影響脾的升清功能,脾不升清,水谷精微會夾雜而下,所以,臨床上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就是便溏,腹瀉伴有不消化的食物,中醫(yī)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完谷不化。
肝氣犯脾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除了有腹脹,便溏之外,還有兩脅內脹痛,我們前面講過,肝位于右脅下,一般,右脅的疼痛,責之于肝,但是,在臨床上,病人左脅下疼痛,或者兩脅下疼痛,也責之于肝。中醫(yī)認為,肝雖然位于右脅下,但是,肝經卻是從兩脅經過,左右兩脅都有肝的經脈循行,所以,只要聽到病人說,兩脅內脹痛,我們首先就要想到肝氣不疏。
當我們遇到肝脾不和的時候,可以考慮柴胡疏肝散和參苓白術散這兩個方子結合使用。這兩個方子結合使用,可以疏肝健脾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