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63條辨: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原文解釋:發汗以后,出現汗出、氣喘,而畏寒癥狀的,但頭痛等表癥已除的,為熱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湯,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
病人得了太陽病,發汗以后,病沒完全好,汗出而喘,沒有大熱,這個時候不可以用桂枝湯,可以用麻杏甘石湯。平常我們在臨床上,病人得了太陽證,不管他是桂枝湯證還是麻黃湯證,還是葛要湯證,剛開始病在表,由于各種原因拖延了病情,使之表邪入里化熱,熱邪傷肺,這個時候用桂枝湯去發汗解表,表證倒是沒了,由于病在肺上,于是,病人出現汗出而喘。這個時候就不能再用桂枝,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來進行調理治療。
病人星期三得病的,本來只是感冒,星期六才來醫,病的表邪已經進入肺了,就是西醫講的濾過性病毒已經進入肺了,結果桂枝湯下去,表證沒了,病人開始胸腔有問題,西醫就說是病人得了肺炎。
本來是感冒,太陽證來不及治,一發完就會有這個現象。因為病在肺上面,所以病人汗出而喘,病人流汗,肺主皮毛,主表,所以這時候用麻黃,麻黃入肺,可是已經表虛了,不可以再發汗、所以不可能用桂枝。
為什么用石膏?石膏的性非常的寒涼,石膏就是白虎,白色很寒涼的藥,中醫還有一個觀念,就是白色為陽,黑色為陰,石膏雖然是大寒的藥,但是,由于它是白色,我們也可以把它定義為陽藥,當我們把石膏定義為陽以后,在劑量上,就可以放大一點。
石膏和麻黃碰在一起的時候,麻黃把石膏帶到肺,本來有肺炎,就是肺有壯熱。石膏能夠去熱,麻黃和石膏并用,病人不會流汗。但是,可以從小便解掉的,因為痰很多,肺很熱,所以加了杏仁去痰。
麻黃,杏仁,石膏這三味藥下去,怕麻黃還來不及發散,胃還來不及吸收藥,藥就到小腸大腸去了,所以加甘草,甘草有兩個功能:一是停在胃,讓藥能停在胃上,直接到肺上面去,二就是為了沒消化的食物,所以張仲景常常在感冒藥里面加甘草,就是讓胃里面還沒消化的食物,不好的分解掉,好的留下來。因為甘草可以解百毒的。
麻黃擴張肺管,使肺中之 郁熱得以排泄,用石膏消肺中發炎,杏仁下平氣喘,甘草緩肺急迫。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簡化一下讀成麻杏甘石湯,這樣字少一點好記一點,這個麻杏甘石湯主要就是由風熱襲肺,或者是風寒,郁而化熱,壅遏于肺,肺中的熱就會熾盛而傷津,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口渴,喘逆氣急,有的還會出現鼻翼煽動,這時就要馬上清泄肺熱,只要把熱清掉,氣就會平和,氣喘,口渴都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