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寫作可以幫助樹立個人品牌,實現個人價值。然而,憑著滿腔熱情,我寫出來的文章反應平平,于是熱情漸漸消退??戳恕督鹱炙Y構》這本書,我才明白,憑借一腔熱情,寫出來的都是自嗨型文章,缺少清晰的邏輯結構。只需要掌握金字塔結構,人人都可以寫出思路清晰、邏輯力強的優質文章。如果堅持用金字塔結構思考問題,寫文章的速度也會有顯著提升。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Logic in Writing,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這本書是麥肯錫內部的培訓教材,在1973年首次出版就引起轟動,一直暢銷不衰。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分別從理論和實際操作技巧兩方面,為讀者介紹了金字塔結構的搭建原理,以及如何搭建金字塔結構使文章邏輯清晰。理論方面,邏輯上一般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橫向這三種邏輯關系。在公文寫作以及自媒體寫作前,就需要搭建好整個文章結構;在文章寫作過程中,需要對需要論證的思想和內容進行分組、提煉,并歸納總結出自己的思想。不僅如此,如何利用金字塔結構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也是書中的精華之一。
作者芭芭拉明托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畢業于哈佛商學院,是麥肯錫第一位女咨詢顧問。由于寫作能力較強,被派遣去倫敦教歐洲人用英語寫文章。她發現,寫作的主要問題不在于如何正確地使用語言,而在于如何清晰地進行思維。因此總結出了《金字塔原理》這本書。
那么,如何在字里行間打造金字塔結構,寫出邏輯清晰的優質文章?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序言(Introduction)是文章開頭的部分,也即演講中的開場白。這個部分應該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這樣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讀者興趣,讓他們更容易進入文章。具體來說,應該從讀者已知的信息入手,展開背景描述,進而引導讀者思考,引入需要解決的問題。序言部分可以遵循如下基本結構:
背景介紹可以將讀者限定在特定的時間和地區范圍內,這部分的背景知識應該是讀者熟悉的東西,這樣可以盡量減少進入壁壘。沖突是指能夠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要素。有了沖突,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導讀者進行提問題。其實,全篇文章的中心都依賴于讀者提出的第一個疑問。因為這個問題也就是一篇文章開始的寫作目的。接著進行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題材不同、目的不同,這四個基本結構的排序也可以相互調整。
序言部分很重要,但是常常被忽略。很多人以為前言部分就是簡單的背景介紹,套用一些常見的語句就好。其實不然,從背景介紹、指出沖突到引發疑問,進而給出答案。緊跟其后,可以就此具體展開解決方案,也就是這篇文章的關鍵句。幾個關鍵句放在一起,也就是搭建好了全文的結構。
其實本文就是利用《金字塔原理》的方法寫了序言,進而構建了全文的結構和脈絡。
搭建好文章的整體框架之后,就可以在寫文章的過程中逐步展開更詳細的內容。平庸的文章只是簡單地把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羅列和堆砌。而具有金字塔結構、邏輯清晰的文章,每一組的思想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關聯。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歸類。寫作的時候,應該先對論證內容進行歸類與分組:所有被列為同一組的思想和內容,不應該是隨意堆放的,而應該具有某種邏輯順序,因為邏輯順序體現了組織思想時候的分析過程。分組方式有如下三種:
時間順序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時間順序常見的問題是無法區分原因和結果。這個時候,可以想象自己采取了文章中每一個行動,并且想象會產生何種結果。這樣可以迅速捋順時間上的順序。
結構順序,就是空間上的順序,就是使用結構圖想象某個事物的順序。這里需要注意MECE原則:相互窮盡,沒有遺漏(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同樣,應該在寫作前構思文章結構,可以及時發現遺漏和錯誤。以及各個部分之間,是否有重疊和遺漏。
程度順序:按照重要性程度來進行分組和排列。應該指明每一組中的思想具有共同特性,而且,根據各個問題具有該特性的程度高低進行排序:先強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第二步,共性。也就是說,找出這些思想的共同點,確保他們確實應該在一組中。找共性的時候,有一些小方法小技巧:如果主語相同,就找謂語之間的共性;如果謂語相同,就找主語之間的共性。
第三步,提煉。只堆砌觀點的指向性不強,讀者不知道要干嘛,而且不容易記住。應該進行觀點的提煉和總結,明確這些共同點所具有的普遍意義。也就是說,要提出一個新的思想作為概括性的語句放在最后。
這種概括性的語句應該帶有指示性和引導性的的內容,通常有兩種類型:概括行動性思想和概括描述性思想。行動性的東西應該闡述進行某些行動能夠產生何種后果,而描述性的東西,也就是在介紹背景以及信息的時候,應該明確這些共同點的含義。
具體到真正的“寫”,也就是遣詞造句的時候,如何做到條理清晰呢?答案是在大腦中畫圖像。圖像思維很重要,將文字圖像化,有助于加深記憶。因為但凡超過7個種類,人們的記憶就靠不住了。如果把這些文字找到內在的聯系,需要用邏輯分組歸類串聯起來,在腦中想象成一幅圖像的話,就可以簡單、高效、準確地復述下來。
其實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這個道理。在文字的謀篇布局時候,如果腦中沒有圖像,思想尋找不到任何可以掌握在手的具體的東西 ,所以就會混亂。要做到條理清晰,必須先要“看到”自己想要寫出來的內容,在腦子中構建出了一個圖像,那么就很容易再把它轉化成文字清晰地寫出來。
把圖像復制成文字的過程也是有訣竅的:抓住名詞。先找出名詞,然后找尋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就可以把他們看成視覺圖像。如果想要表達的內容很抽象,理論性很強,可以試試用魚骨圖將內容先畫出來。
總而言之,要寫出來邏輯清晰、主線分明的文章,《金字塔原理》告訴我們,寫作之前要搭建文章框架,論證過程應該將想法和思維羅列、分組、提煉,以及最后利用在大腦中畫圖像將文章寫出來。如果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對于作者和讀者來說,圖像思維都很重要。掌握了這幾個小技巧,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構思與寫作技巧上。寫作過程就會容易很多,高效很多,相信很快就會有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