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朋友小青告訴我,她又給孩子報了宣稱'幫孩子開發左右腦'的培訓班。
'我看過他們的宣傳視頻,真的很神奇,我想趁著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培養好他的思維能力。'小青堅定地跟我說。
我疑惑道:'但我記得你之前已經給孩子報過一個類似的了。'
'那個是'聯想記憶'培訓班,跟這個不一樣的。'小青自信地說道,同時她也說,有時候孩子放學了還要去上課,平時母女倆都沒有什么時間一起溝通談心。
我只好勸她,那些所謂開發左右腦的培訓班都是虛假的,已經辟謠了,趕快去退掉。
其實生活中像小青這樣的家長有很多,他們雖然知道很多宣傳不靠譜,但還是心心念念地讓孩子去報。但其實,家長的陪伴才是最重要,在陪伴下幫助孩子'思維訓練',才能更長久。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智商'有多高,很大程度上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有多高。世界上沒有'天才',所謂'天才'不過是他們的思維能力都比普通人高一些而已。
邏輯思維能力,很多家長可能只是在孩子學習數學的時候聽到過,但是這也是學習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所必要具備的能力。
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說話條理清晰,簡潔明了,很容易讓人理解他的意思;
·能夠在許多信息面前迅速、準確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找到規律,不會再同一道題目上栽跟頭;
·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喜歡整理知識框架,找到知識點之間的關聯;
……
其實從出生的那天起,只要沒有天生的腦補缺陷,所有孩子的聰明程度都幾乎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只不過因為后天的環境和教育熏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而孩子之間的差距也主要在這里。
而在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那些在良好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一般都比較聰明,常常在眾人的期盼和注視下長大;而在父母不管不問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其智力發育就比較慢。
所以,那些成功人士的后代總是要更加優秀,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和思維訓練。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著名的'認知發展理論',他認為,一味地強調還孩子的天性和環境的影響是沒有意義的,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是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同時在智力發育上,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4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并不是靠內在的思維在操控物體的,而是靠吮吸、觸摸、嗅等感官動作來學習和理解他們所身處的環境。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任何事物都不會在腦海里留下太久太深的印象,看過之后立即就會忘掉。
這個時期的孩子相比起上一個階段,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他們逐漸學會對事物進行符號思維,看到一個詞語或者一個物品會聯想到與之相對應的象征符號,而不再只是停留在吮吸和觸摸等感官層面的活動。
他們已經開始學會探索和想象,并在腦海中對于自己所看到的事物進行思考。
但到了七歲左右,孩子的智力發展便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他們從依賴于感官知覺轉變為依賴于邏輯推理。
這主要表現在孩子不在被外界事物發生的方式所約束和束縛,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而跳躍了。同時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查找、歸類、理解事物的能力。
而孩子到了11歲后,他們就逐漸進入到了思維的高級階段,在這一時期他們能夠處理相對抽象且純假設的概念。
他們可以進行邏輯思維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其思維方式也變得理論化、系統化和抽象化。
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也表明,孩子的認知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其智力其實是對環境的適應。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且通過不斷的嘗試探索累積經驗,將經驗納入自己的思維理解方式里,并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但是沒一個個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性,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能達到智力的最高水平,實際上大多數人還是停留在較低的水平。
德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恩格斯曾把思維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說明人的一切實踐活動都與思維力有關。
而'思維訓練'是目前智力開發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沒有思維能力,就談不上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因此家長應該主動關注孩子的動態,啟發孩子主動進行思維和參與思維。
有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孩子長大上學后也是幫忙寫作業,什么事都覺得孩子做不好而幫孩子完成,卻不知道這樣做會慢慢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他們的思維能力通常會比較強,所以當孩子有疑問或者遇到困難時,不要急著給孩子找答案或者直接幫孩子解決困難,當孩子找不到解決方法時,在一步步引導他學會觀察和思考。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在問'為什么'時,家長不要馬上告訴孩子答案,也是引導孩子一步步解開謎題。
要想真正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發展而不止停留在表面,就要讓孩子經常發動腦筋,讓他置身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
當孩子瘋狂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先讓孩子獨立思考,然后再進一步提出疑問,最后幫助他分析思考問題的起因,直到找到解決的方案。
通過網絡圖片或者視頻,讓孩子實踐性地學習各種科學的思維方法,比如歸納法、分析法、演繹法、分類法等方法,這些對他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具體可以幫助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動畫視頻,或者做一些邏輯推理游戲,通過這些方式讓孩子真正學習到科學的思維方式。
其實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是能夠培養其思考能力的,所以不要抱怨孩子看書,不管是哪類的書籍,孩子總是能從中汲取有用的東西的。
家長應該要讓孩子多涉獵不同種類的書籍,讓孩子多看,觀察書中不同人對不同事件的處理方式,并讓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書中的人物,自己會怎么處理?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而經過這樣有目的的閱讀后,孩子不僅可以從中汲取營養,也可以慢慢內化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