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習慣在飯后食用一些水果,這樣做是不科學的。人吃飽飯后,食物進入胃內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從胃中排出,飯后如果馬上吃進很多水果,就會被食物陰滯在胃內,在胃內如果停留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天長日久,將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如果正餐吃的是一些富含鈣質的魚蝦,飯后吃水果,尤其是含鞣酸較多的柿子、石榴、山楂、葡萄、黑棗等水果,魚蝦中的鈣質就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一種堅硬的物質--鞣酸鈣。這不僅降低魚蝦的營養價值,而且還影響胃腸的消化能力,甚至會發生腹脹、腹瀉、腹痛、惡心、便秘等不適感覺。
飯前空腹吃水果,也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蘋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等),會刺激胃壁的粘膜,對胃部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兒童,飯前空腹吃水果,還會影響正餐的質量,長時間形成習慣,就會由于缺乏營養素而引起營養不良。
因此,吃水果的時間最好在飯后2小時或在餐前1小時左右。吃水果最好不要飯前空腹以及飯后立即食用。魚蝦和水果最好分開食用,至少應在吃過魚蝦2小時后再吃水果。
1、 吃水果的時機
應該什么時候吃水果呢?按傳統習慣認為,飯后吃水果才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但是近來研究發現,其實這并不科學,宜將吃水果安排在飯前,更因為水果通常是生吃,飯前吃可保護體內的免疫系統免受熟食的不良刺激,對免疫系統很有益。飯前吃水果一定"限量",否則會影響正常的飲食。專家建議最好在飯后2或3個小時內吃水果,這樣對水果和食物的消化都比較好。
2、 吃水果的次數和分量
一般人,一天應該吃多少次水果為好呢?最新科學研究證明,每天多次(至少5次)吃蔬菜和水果能防止癌癥發生。一些國家還掀起了每天吃5次水果的運動。每人每天蔬菜水果的消費量,國際上推薦為5個單位,即兩個單位的水果加3個單位的蔬菜。即1杯果汁,1個中等大小的水果或1碗水果丁、草莓或煮熟的蔬菜都可以被認為是1個單位。
按照我們中國的習慣,一般一天吃蔬菜水果總量大約500g,就可以滿足身體需要了。
3、選擇水果對號入座
顏色深的水果通常維生素C的含量都比較高,顏色淺的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略低些,而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的水果有鮮棗、酸棗、山楂、橘子、獼猴桃等。維生素C對于抗感冒、增加身體抵抗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通過吃維生素C片來補充身體所需,但不如直接吃水果來得快。專家建議,經常熬夜的人多吃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高的水果比較好(胡蘿卜素含量高的水果以黃色為主,如芒果、黃杏、黃桃等
給寶寶吃水果,什么時間最好呢~~
水果色澤鮮亮,口味酸酸甜甜,模樣看上去又很惹寶寶喜歡,加之含有豐富的營養,因此,媽咪經常讓寶寶可著勁兒地吃,只要寶寶喜歡!然而,這件事情并非那么簡單,因為其中有很多"媽咪學問"--
學問一 給寶寶吃水果要注意食用時間
有的媽咪喜歡從早餐開始,就在餐桌是擺放一些水果,以供寶寶在餐后食用,認為這時吃水果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當然,這對于喜歡吃動物性葷腥和油膩食品的人很有必要,但是對于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卻并不適宜。因為,水果中有不少單糖物質,極易被小腸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脹氣,以至引起便秘。所以,在飽餐之后不要馬上給寶寶食用水果。而且,也不主張在餐前給寶寶吃,因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會占據一定的空間,由此,影響正餐的營養素的攝入。另外,寶寶吃柑橘前后的1小時不宜喝牛奶,不然的話,柑橘中的果酸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相遇后,即刻發生凝固,影響柑橘中的營養素吸收。
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后,這樣,可讓寶寶把水果當作點心吃。每次給寶寶的適宜水果量為50-100克,還可根據寶寶的年齡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制成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如1-3個月的小嬰兒,最好喝果汁,4-9個月寶寶則可吃果泥。
學問二 給寶寶食用水果時要與體質相宜
給寶寶選用水果時,要注意與體質、身體狀況相宜。舌苔厚、便秘、體質偏熱的寶寶,最好給吃寒涼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獼猴桃、芒果等,它們可敗火;而蘋果、荔枝、柑橘吃多了卻可引起上火,因此不宜給體熱的寶寶多吃。消化不良的寶寶應給吃熟蘋果泥,而食用配方奶便秘的寶寶則適宜吃生蘋果泥。
學問三 有些水果寶寶食用要適度
荔枝汁多肉嫩,口味十分吸引寶寶,通常,他們吃起來就沒個夠,然而,媽咪最好把握住寶寶食用的量。因為,大量吃荔枝不僅會使寶寶的正常飯量大為減少,影響對其他必需營養素的攝取,而且,常常會在次天清晨,突然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大汗淋漓。如果不馬上就醫治療,便會發生血壓下降、暈厥,甚至死亡的可怕后果。這是由于荔枝肉含有的一種物質,可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低血糖休克所致。
西瓜在夏日吃起來清涼解渴,是最佳的消暑水果,尤其在寶寶發燒、長口瘡、身患暑熱癥時,但也不能過多食用,特別是脾胃較弱、腹瀉的寶寶。如果食用太多,不僅使脾胃的消化能力更弱,而且會引起腹痛、腹瀉。通常,每次給寶寶吃100-150克左右,每天吃2次為宜。
柿子也是寶寶鐘愛的水果,但當寶寶過量食用,尤其是與紅薯、螃蟹一同吃時,便會使柿子里的柿膠酚、單寧和膠質,在胃內形成不能溶解的硬塊兒。這些硬塊不僅會使寶寶發生便秘,而且有時由于不能從體內排出,便停留在胃里形成胃結石,從而使寶寶胃部脹痛、嘔吐及消化不良。
香蕉肉質糯甜,又能潤腸通便,因此,也是媽咪經常給寶寶吃的水果,然而,不可在短時間內讓寶寶吃得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弱的寶寶。否則,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一般來講,對于2歲以上食量不太大的寶寶,每次吃一根即可,每天可吃2次。
學問四 不可用水果代替寶寶不愛吃的蔬菜
蔬菜和水果一比,無論是口感還是口味遠不及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果糖,所以有好吃的甜味,而且,果肉細膩又含有汁水,還容易于消化吸收。因此,有些媽咪在不愛吃蔬菜時,經常就讓他多吃點水果,認為這樣可以彌補不吃蔬菜而對身體造成的損失。然而,這種水果與蔬菜互代的做法并不科學。
首先,如果經常讓寶寶以水果代替蔬菜,勢必水果的攝入量就會增大,因而導致身體攝入過量的果糖。而體內果糖太多時,不僅會使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的發育造成身材矮小,而且還會使寶寶經常有飽腹感,結果導致食降。其次,水果中的無機鹽、粗纖維的含量要比蔬菜少,與蔬菜相比,促進腸肌蠕動、保證無機鹽中鈣和鐵的攝入的功用要相對弱一些。因此,寶寶不愛吃蔬菜時,媽咪最好不要經常以水果代替。
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水果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吃甜的水果,只有病情穩定,血糖基本控制的患者才可以吃。一般說來,空腹血糖7.8毫摩爾/升以下(140毫克/分升),餐后2小時血糖在10毫摩爾/升(180毫克/分升)以下,以及糖化血紅蛋白7.5%以下,病情穩定,不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選用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對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只能選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蔬菜、水果,像草莓、西紅柿、黃瓜等。
可以選用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選擇水果的依據主要是根據水果中含糖量及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種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數而定。
推薦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檸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蘿、草莓、櫻桃等。此類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世界公認十大健康水果
慎重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蘋果、梨、荔枝、芒果等。此類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不宜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紅棗、紅果,特別是干棗、蜜棗、柿餅、葡萄干、杏干、桂圓等干果,以及果脯應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別高的新鮮水果,如紅富士蘋果、柿子、萊陽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棗、黃桃等也不宜食用。此類水果每100克提供的能量超過100千卡。
不少蔬菜可作為水果食用,如西紅柿、黃瓜、菜瓜等。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維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廣。
每天吃多少合適
水果是糖尿病食譜的一部分。每100克新鮮水果產生的能量約為20-100千卡。嚴格地講,每天每個患者適宜吃多少水果都應該由營養師進行計算。但是一般情況下,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每天可以吃150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新鮮水果。如果每天吃新鮮水果的量達到200-250克,就要從全天的主食中減掉25克(半兩),以免全天總能量超標。 >>>>一天該吃多少水果?
什么時間吃水果好
吃水果的時間最好選在兩餐之間,饑餓時或者體力活動之后,作為能量和營養素補充。通常可選在上午9點半左右,下午3點半左右,或者晚飯后1小時或睡前1小時。不提倡餐前或飯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過高,加重胰腺的負擔。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每種水果對血糖的作用也不一樣。家中有血糖儀的患者如果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2小時測一下血糖或尿糖,對了解自己能否吃此種水果,吃得是否過量,是很有幫助的。
孕婦應該吃什么水果
根據產前宜清涼的藥食原則,孕婦應避免進食熱性食物,因為熱性食物使人體內熱加重,有礙機體聚血養胎,荔枝和桂圓恰恰屬于這類水果。
有的女性懷孕后,會有妊娠反應,愛吃酸、甜之類的東西,但要注意的是,山楂果及其制品,孕婦不吃為宜。現代醫學證實:山楂對婦女子宮有收縮作用,如果孕婦大量食用山楂食品,就會刺激子宮收縮,甚至導致流產。
孕期吃水果需注意以下幾點:
1 忌用菜刀削水果:因為菜刀常接觸生肉、魚、生蔬菜,會把寄生蟲或寄生蟲卵帶到水果上。
2 忌吃水果不漱口:有些水果含有多種發酵糖類物質,對牙齒有較強的腐蝕性,食用后若不漱口,口腔中的水果殘渣易造成齲齒。
3 忌食水果過多:把水果當飯吃,其實是不科學的。盡管水果營養豐富,但營養并不全面,尤其是蛋白質及脂肪相對較少,而這兩種物質也是胎兒生長發育所不能缺少的。
4 忌飯后立即吃水果:飯后立即吃水果,會造成脹氣和便秘。因此,吃水果宜在飯后2小時內或飯前1小時。
主食400克左右;雞蛋l-2個或豆制品100-150克;牛奶或豆漿 250ml;魚或肉類食品100一150克;蔬菜500克;水果l-2個;每周進食1次豬肝,2-3次蝦皮,海帶或紫菜;若腿有抽筋現象,最好再多喝些骨頭湯。
在強調孕婦營養的同時,還要提醒廣大孕婦,并不是吃得越多越高級越好,盲目地進補,超過標準的營養量,不僅會加重母親代謝的負擔,還易造成肥胖,為產后恢復體形帶來困難。另外,胎兒發育過速會長成巨大兒(超過4000克),造成分娩困難,且這些孩子出生后容易出現低血糖、低血鈣等異常情況。
孕婦飲食三大注意:
妊娠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呢?北大一院婦產科主任楊慧霞做客搜狐健康,為廣大孕婦就"吃"的問題提出三項注意。
妊娠期糖尿病源于水果吃得多
很多孕婦在懷孕早期什么都不想吃,只是大量地攝入水果。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因為水果里面含有很高的糖分致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有研究表示,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病人,一大部分都是在診斷了妊娠期糖尿病之前存在飲食的不合理,主要是大量含糖食物的攝入。比如說糕點、水果或者是含糖分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