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語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成語名字】羊斟慚羹
【成語拼音】yáng zhēncángēng
【成語釋義】比喻以私害公的人。
【成語出處】《左傳·宣公二年》: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
【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攻打宋國。宋國的將領華元和樂呂,共同抵抗鄭軍。
有個叫羊斟(zhēn)的人,是宋國將領華元所坐的戰車的車夫,大戰之前,華元為了鼓舞士氣,決定熬一大鍋羊肉湯給大家喝,可是偏偏這個車夫輪到最后,沒有打到一口湯,看到別人都在喝湯,自己很羞愧,覺得是華元安排不周故意冷落他,于是便暗下決心,報復華元。
果然,第二天,戰斗雙方已經擺好了陣勢,準備開戰,華元坐在羊斟駕駛的戰車上,準備指揮戰斗。可是,羊斟卻狠抽馬鞭,讓戰車向敵人的陣地沖去。把華元作為俘虜,交給了鄭國軍隊。鄭國未攻打就勝利了。
華元問羊斟,為什么要這樣做,羊斟回答說:“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意思是說過去你給不給羊肉湯喝,由你做主。今天的戰車,往哪里開,由我做主。)于是就故意把兵車驅入鄭軍之中(使華元被俘),所以宋軍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