謚法來說,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漢武帝一代,開疆拓土,奠定了甚至影響到今天的中國版圖。同時,人民生活也因為戰(zhàn)亂頻仍而困苦不堪。
通鑒里面,司馬光對漢武帝的評價比較兇狠: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說白了就是,漢武帝這個人,窮奢極欲而且貪圖享樂,最后導致老百姓官逼民反,差點就亡了國。跟秦始皇也沒啥區(qū)別。但是漢武帝這個人呢,能親賢臣,遠小人,而且到了晚年,能改過自新,所以才免了亡國之禍。
其實這個評價個人覺得有點過于苛刻了。我們看一下通鑒里對漢武帝晚年的描述。
其實在漢武帝晚年,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公允的評價。
征和四年(公元前八九年)
見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漢武帝在公元前八十九年這天,接見群臣的時候,自己說:朕自從繼位以來,所作所為實在狂悖,讓天下人都一起受苦,實在是追悔莫及。從今以后,所有荼毒百姓的政策,都要終止。
后來更是有了所謂“輪臺罪己詔”,說明漢武帝此人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
而漢武帝晚年從病入膏肓,晏駕,一直到漢宣帝繼位,開啟孝宣中興,這段歷史,各個皇族,大臣,對中央中樞權利的追逐與互相絕殺,堪稱風云詭譎,真的讓人感嘆,歷史往往比文學作品更是讓人匪夷所思,讓人瞠目結舌。
首先要說到的就屬戾太子:
漢武帝直到二十九歲的時候,皇后才給他生下了太子。最初,太子得到漢武帝的無限寵愛,后來漢武帝發(fā)現(xiàn),這個兒子性格非常的仁慈,溫和而謹慎。不像自己一樣飛揚跋扈。所以后來呢,陸陸續(xù)續(xù)其他的妃子又生了好幾個兒子。太子慢慢的感覺沒有那么受寵,感覺有點不安了。皇后是衛(wèi)青的家人,漢武帝通過衛(wèi)青,讓他安慰皇后母子,說朕自己啊,覺得漢室將興,朕一定要有所作為,一定要開疆拓土,在四夷中立威。所以勢必會勞民傷財。但是朕的后代,卻決不能再跟我一樣,否則必蹈亡秦的覆轍。你去幫朕安慰安慰皇后母子。皇后聽到這事以后,也跟漢武帝請罪,和好如初。以后呢,當太子對漢武帝窮兵贖武進行覲見的時候,漢武帝也不生氣,只不過是解釋說,我來受這操勞,給你打下基業(yè),難道不好嗎?
這個時候,漢武帝對太子還是正確的思路,態(tài)度也很明確。有點像后世的朱元璋于朱標的感情。如果太子順利即位,可以想象漢朝可能就繼續(xù)出了一個明君,文景之治之后,雖經武帝的一世戰(zhàn)亂,老百姓可能也會早點被休養(yǎng)生息。可惜天不遂人愿:
漢武帝雖然有正確的傳位思路,但是當時漢朝的大臣卻都非常的彪悍。原來,漢武帝每次出行,都給太子交代的明明白白,簡直就像托付后事,而太子也因為自己寬厚的性格,多次違反皇帝的初衷。老百姓此時已經愛戴太子,但是權臣都有很多不高興。也可以說,太子得了民心,卻得罪了權臣。皇后覺得這樣久了不是辦法,于是經常勸誡太子,要順著漢武帝的意思辦事,不要總是得罪大臣,更不應該自作主張。漢武帝聽說了以后,支持了太子而批評了皇后,但是久而久之,太子卻對朝中的黨派得罪的卻日益加深,等到衛(wèi)青死后,太子失去了外戚的強援,竟然有臣子想要陷害太子。漢朝大臣彪悍可見一斑,跟后世的唐宋之后,有顯著的區(qū)別。權臣如和珅,明知道跟嘉慶嫌隙越來越深,也沒對換儲真的有所作為,而漢代不同,太子很快就迎來了臣子的致命一擊:
當時有個小官叫江充,此時的漢武帝晚年政事日衰,后宮也亂七八糟。女巫經常與宮中往來,教各個嬪妃消災祈福,當時流行在屋里埋小木頭人來祭祀。成風了以后,就有互相揭發(fā)并且污蔑這是詛咒皇上的事。漢武帝大怒,連著后宮的人和牽連的大臣一起殺,殺了好幾百人。漢武帝殺人越多,心里卻越來越沒底,每天在驚疑中度過,經常噩夢連連,有一次竟然夢到無數(shù)的木頭人拿著武器要殺他,醒來以后,精神慢慢就不那么好了。越發(fā)猜忌苛刻。而江充這個人呢,之前跟太子以及太子的后臺,衛(wèi)氏家族有過節(jié),看漢武帝逐漸的衰老了,恐怕皇帝死后,太子會收拾他,于是,他要對太子出手了。同時江充這個人非常的小人,在幫助漢武帝整理后宮的過程中,慢慢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手中權柄越來越大,跟漢武帝說,皇上身體不好就是因為有人用巫蠱之術在詛咒他。皇帝當然信以為真,就任命江充來當專門清楚巫蠱的使者,抓人。前后有數(shù)萬人,就因為此事連坐而死。江充當然從中大大的漁利。一時間,別說老百姓,官吏也都苦不堪言。
隨著漢武帝年事越來越高,看誰都像是在詛咒他的壞人,江充善于揣度此時皇帝的內心,于是通過巫師騙皇上說,宮中也有巨大的巫蠱之氣,不去掉它,皇上的身體就不會變好。于是漢武帝把正常的衰老堅信成了有人用巫蠱害他,就讓江充等一票人來進宮窮治這件事。江充帶著人在各個嬪妃的后宮挖地三尺,來找詛咒小木頭人。甚至于太子宮,皇后宮,來回挖的連床都沒地方放了。最后,江充心一橫,直接對漢武帝說,“在太子宮里得到的木人是最多的,又有帛書,上面的言語大逆不道”。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以后非常的害怕,就跟少傅石德問計。石德這個人呢,沒什么什么謀略,卻非常怕死,更是懼怕太子一旦被治,自己也會被殃及池魚,于是就勸太子說,“前丞相的父子,兩個公主以及衛(wèi)氏家族都因為這件事收到過牽連,現(xiàn)在江充和巫師說在您的宮殿里找到了詛咒木人,皇帝哪里知道是江充的詭計呢,莫不如用假詔書把江充一黨都抓起來,把他們都治罪,并且皇上在甘泉宮得病,現(xiàn)在連生死都不知道,朝中奸臣現(xiàn)在這么做,太子難道不記得秦國時候扶蘇的事情了么?”太子一聽,你這事讓我造反啊,不至于吧。所以不以為然,認為我現(xiàn)在還是皇上的臣子,怎么能拋開君父,擅自對大臣進行誅罰呢?不如去跟皇上解釋,幸運的話就沒事了。太子剛要去甘泉宮的時候,就聽到了江充派人來抓自己的消息,沒有辦法,只能使用石德的計策,跟江充一黨硬碰硬了。七月的一天,太子派人冒充皇上的使者,捉拿江充一黨。不服從的人都被格殺。太子親自監(jiān)斬江充,并且燒死了那個胡言亂語的巫師。
然后就是太子開始部署將帥士卒來保護自己了,因為一是不知道皇帝現(xiàn)在的真實狀況。二是即使皇帝現(xiàn)在無恙,那也不知道皇帝對自己擅誅大臣的所作所為能不能容忍。所以在軍事上太子已經開始布置。這時候一個關鍵的小人物就起了作用。這個小人物就是漢武帝的一個使者,應該是個宦官。當時漢武帝聽說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后,因為一直非常的信任太子,又了解太子的性格非常的仁慈寬厚,所以漢武帝最初的想法是: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意思是太子是不會造反的,他這么做,肯定只是因為害怕江充誣陷自己而已。于是漢武帝就派遣這個使者去召見太子,如果太子敢來,那么漢武帝還是愿意原諒太子的。起碼當時的漢武帝初心是這樣的。可是使者害怕被殺,根本就沒去,溜達一圈自己回來了,回來說:“太子一定是要造反了!想斬了我,臣趁機逃跑才回來的”。于是漢武帝大怒,也開始排兵布陣。當然了,論實力,論資望,論能力,太子怎么可能是漢武帝的對手,于是太子必須戰(zhàn)敗了。丞相跟太子對陣,太子因為背負著造反的惡名,所以丞相越來越占據優(yōu)勢,終于在長樂西闕一戰(zhàn),太子大敗,死者數(shù)萬人,流血都填滿了溝渠。
太子兵敗之后,跑向城門,城門守衛(wèi)官還是覺得太子跟漢武帝父子至親,放了太子出去。這直接導致了這名官員后來的自殺。然后皇后也被逼自殺。太子賓客全部被殺,隨著太子造反的謀臣部將,全都滅族。
后來就是太子兵敗后逃跑至農家,農人賣鞋來供養(yǎng)太子。后來太子在聯(lián)絡舊日朋友的時候,被人發(fā)現(xiàn)。官吏來圍捕太子。太子上吊自殺,兩個兒子也被殺害。戾太子事件告終。
戾太子事件雖然告一段落,但是漢武帝已經不行了,圍繞最高權力的爭奪并沒有絲毫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