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和西漢名將霍去病是同父異母兄弟,兩人的父親霍中孺曾經在平陽侯府做事,和侍女衛少兒生下了霍去病,差事結束后,回鄉娶妻,生下了霍光。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后來成為武帝劉徹的皇后,霍去病在朝中任職,北擊匈奴路過河東,去尋訪了生父,并為生父一家置辦田宅、奴婢,回程中又路過,將十多歲的霍光帶往長安?;艄庖源藶槠鯔C,開始了在政治中心的生活。
他從擔任宮內侍從官開始,再到各官署侍中,能夠出入禁中,隨侍皇帝。霍去病去世后,霍光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漢書》說他“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闈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跟在漢武帝這樣的人身邊幾十年,能見識到、學到的東西很多,再加上霍光十多歲就來了漢宮,小心謹慎,武帝也非常信任他。經歷了晚年諸多變故后,武帝病重時,決定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繼位后由霍光輔政,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
漢以后,不少史學家、文學家、評論家等認為,從輔佐昭帝起,霍光開始了他的權臣之路,為了掌握權力,先是尋機誅殺上官桀、桑弘羊等,再使昭帝壯年暴斃,之后立昌邑王劉賀,因劉賀難以掌控而廢止,再立戾太子之孫劉病已,劉病已韜光養晦、陰蓄己勢,與霍光多有“交鋒”,最終贏得了這場權力之戰。甚至將霍光與東漢梁冀相比,儼然飛揚跋扈、驕橫弄權。
歷史總要情節曲折、波詭云譎才好看,人物總要個性張揚、是非分明才有趣。然而,再戲劇性也始終是過去人們的生活日常,脫離不了人本身。
漢武帝是一位深諳帝王術的帝王,盡管晚年被江充、蘇文等人蠱惑,造成政局大亂,之后也迅速清醒、矯正過來。在他身邊三十年,霍光在人生的前半程早已形成了謹慎克己的性格,“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為了劉弗陵即位后的安穩,武帝賜死寵愛的趙鉤弋,安排了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各司其職,霍光用后來的標準,可算首輔,施政之才是次要,熟悉內廷、有穩固的根基、對帝位無染指之心,才是最重要的。
此后是昭帝劉弗陵識破燕王劉旦、蓋長公主和上官桀父子、桑弘羊陷害霍光的計謀,堅定支持霍光。這個選擇確實說明昭帝雖然年紀不大,但頗有見識、膽略,但至于信任霍光的人品,卻不能肯定。如果只是蓋長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和霍光爭權,昭帝未必會做此選擇,加入燕王劉旦,性質就不一樣了,這是中央權臣聯合地方諸侯王意圖顛覆皇帝位,他必須也只能信任霍光。
蓋長公主是漢昭帝的親姐姐,劉弗陵出生后,由于年幼,和蓋長公主非常親密,繼位后給了姐姐很高的地位,皇后上官氏也是上官桀通過蓋長公主被納入后宮而后立的,否則皇后之位極有可能屬于霍光的女兒。但因為權力之爭,她輕易倒向燕王,意圖設酒宴斬霍光、廢昭帝。史書雖然沒寫,但劉弗陵內心的感受是可以想象到的。
變故后,昭帝和霍光聯手,帶來了數年相對清明的政治局勢,他們著手彌補武帝后期頻繁對匈奴作戰對國家生產帶來的影響,延續武帝末期制定的政策,開啟了“昭宣中興”。
按一些學者的猜測,燕王旦之亂讓霍光看到了昭帝的聰慧,心生危機,于是在地位安穩后迅速采取行動,致使昭帝暴斃。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但就目前史料而言,缺乏有力依據。兩人平息燕王之亂時,昭帝十四歲,去世時二十一歲,霍光沒必要等這么久,后來接任的劉賀、劉病已也都到了十七八的年紀,不算小,從掌握權力出發,趁早更有利。
當然,霍光也沒有給昭帝充分的自由。上官皇后的母親是霍光的女兒,霍光是她外祖父,或許為獨掌大權,或許為防止再出現因后宮得幸而驕恣的外戚(比如皇后父親上官安),霍光不許昭帝親近皇后之外的后宮妃嬪,這也間接導致了昭帝暴崩時無人繼位的情況出現。
南昌?;韬钅贡话l掘并公布以后,對于劉賀在位二十七天被廢的猜測就有更多學者歸因于霍光,霍光發現劉賀不乖、不聽話,就立刻把他廢了(這次動手倒是很快)。劉賀確實不乖,但不是不聽霍光的話,而是作為地方諸侯王,短時間內、時局未穩之時,大量從昌邑帶屬官、侍從至長安,并迅速提拔、任用,嚴重擠壓長安本地利益集團的空間。同時,孝昭帝喪葬禮儀尚未完全結束,劉賀就急著拜祭亡父哀王劉髆,并稱“嗣子皇帝”——帝位是孝昭帝給的,不是劉髆給的,孝昭帝的舊臣哪里忍得了?劉髆是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的兒子,封昌邑王,戾太子起兵后期,丞相劉屈氂與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夫人兄長)曾合謀立劉髆為太子,皇子覬覦帝位是漢武帝深惡痛絕的事,再考慮到劉髆以盛年薨,謚封“哀王”,其中過往,值得玩味。
霍光代表了長安眾多盤踞已久的利益集團,劉賀接征召后,當天中午就從封國出發往長安,又急吼吼地任用昌邑故人,這怎么也不像有才華、不好控制的樣子,更像不懂游戲規則、不遵守政治套路的政治素人。讓這樣的人做皇帝,長安的政治勢力重新洗牌、相互內耗,以后還怎么玩兒?朱紹侯認為,海昏侯被廢是咎由自取,霍光廢劉賀是忠于漢室、為帝國長治久安考慮的,是有依據的。
接下來的劉病已就比劉賀的政治素養高多了,當然,他即位時的資本也遠不如劉賀。他不認為單靠妻族許家和祖母史家能幫自己坐穩皇帝位子、對抗朝中龐大的政治集團,因此將自己放低,堅持請霍光理政,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熬到霍光去世、霍家謀反,一網打盡。
對比上官桀父子和霍光自己的兒子,自始至終,霍光擁有廢、立之權,卻并未嘗試取而代之。當然,霍光未能嚴謹治家、做到有力約束家人,直接導致了他身故后霍家被滅,但作為一鼓力量強大的政治勢力,劉病已要掌權,即便霍顯、霍禹、霍山等不作妖,是否霍家能平安走到最后也不一定,只是或許能更體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