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精益求精
學術研究,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堅持正義、弘揚正氣
對待治學,饒宗頤始終精益求精。
饒宗頤的諸多研究成果,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發(fā)表,而是細加論證、反復推敲。年方20時,他便追根溯源寫出《郭子奇年譜》,因認為文中疑點尚存,不斷修正之后,時隔50年才發(fā)表。
饒宗頤治學十分強調“用哲學的心態(tài)深入考察,而從上向下來看問題”。他說今天一些做學問的人有個缺點,往往抓到一點,就把它放大,卻忽視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容易誤導大家。“應該冷靜,應該全面地看,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許多領域都是有聯(lián)系的。”
饒宗頤還認為,國學是國人的文化精華和寶庫,蘊含著先哲道德關懷與睿智的核心精義。他擔心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之下,許多知識分子過多地向外追逐馳騖,甚至不惜放棄本位文化。
“近年來,國內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季羨林曾盛贊饒宗頤,“涉及范圍廣,使人往往有汪洋無涯涘之感,這在并世學人中并無第二人”。
但平日里,饒宗頤卻對大師的稱謂敬辭不受。他笑言:“大師是佛教里的稱謂,我又不是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