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當(dāng)春風(fēng)吹拂大地的時候,剛剛從冬天那嚴寒中走出來的人們,目睹“百般紅紫斗芳菲”,那情那景,會讓詩人們心潮澎湃。此時的柳樹,沐浴著春天和煦的陽光,嫩綠的枝條輕輕地搖擺著,讓人目不暇接,唐代的賀知章欣賞著這搖曳多姿的柳樹,禁不住寫下了: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剪出,
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二月的柳樹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如碧玉般,記得古代就有“碧玉小家女”的詩句,柳樹纖纖,那綠絲絳的細葉,就像纖腰在微風(fēng)中擺動著。二月的春風(fēng),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在詩人的筆下,卻是那么的形象,用眾人都熟悉的剪刀比喻出來,讓我們感到了春風(fēng)那具體的形象,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原來冰天雪地的世界換上了新裝,象征著春的活力,象征著春的美麗。
柳,在春天是如此的妖嬈,讀古代詩詞,柳本身就是離別的化身。《詩經(jīng)》中“昔我往兮,楊柳依依”,離別時,折柳相贈,柳支撒滿的“總是離人淚”,就像柳永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把委婉凄惻的離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但當(dāng)我們想到了另一個詞語“殘花敗柳”的時候,仿佛看到了柳絮在寒風(fēng)中飛揚,觸景生情,就會感嘆世事多變,心中自然會涌出陣陣的酸楚。
看一看李商隱的詩《柳》:
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春天就是這樣的美好,那舞姿就像美女一樣,讓人銷魂。
到了清秋呢?
秋天萬物蕭條,雖然有些詩人還是充滿著樂觀的精神,像劉禹錫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但更多的詩人墨客們都會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像韓愈的詩中寫道:“陰氣晦味無清風(fēng)。”那柳樹呢?在清秋的季節(jié),會讓人產(chǎn)生怎樣的感想呢?李商隱那“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無奈。
清秋,柳永所寫的那“冷落清秋節(jié)”,讓離人感到愁緒滿胸。
柳,帶著斜陽,已是“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的時候了。夕陽西下了,好像即將走進一個黑夜一樣,顯得黑洞洞的。讀馬致遠,那西下的夕陽,讓人斷腸。再加上那蟬聲鳴叫,悲哉!“寒蟬凄切”!
曾經(jīng)讀晏幾道的《浣溪沙》,也是寫柳,借柳寫妓女,他是這樣寫的:
二月和風(fēng)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
妝鏡巧眉偷葉樣,歌樓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無情。
當(dāng)對比閱讀的時候,李商隱的詩歌不是與晏幾道的詞一樣嗎?
晏詞中上片從和風(fēng)拂柳寫到暮春煙柳,按照時序?qū)懗隽肆υ诖猴L(fēng)細雨的環(huán)境中生長繁茂的過程,展示了她的青春美和意態(tài)美,那“舞煙眠雨過清明”何等的風(fēng)流溫馨!可是“晚秋霜霰莫無情”,當(dāng)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時候會想到那秋的無情摧殘?假如是一個妓女,當(dāng)青春年少的時候,會不會或有沒有想到了人老珠黃而“門前冷落鞍馬稀”?
李詩直接說出來了,而晏詞卻沒有直說,只是一種暗示。
人生就像柳,命運往往不可能都如沐春風(fēng)。當(dāng)“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的時候,會不會感到世事難料,或許會出現(xiàn)先榮后悴的慘狀?會不會想到有失魂落魄有切膚之痛?
讀柳,讀后感到的就是應(yīng)該好好珍惜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