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是一首描寫桂花的詞。抓住桂花的體貌特征,贊美了貌不驚人,香氣襲人的優秀品質。 情疏,是指桂花的不張揚,不惹人。跡遠,我以為是聞到花香時,花不在眼前的意思。
鷓鴣天》則是以桂的色淡香濃,來比喻人的內在美更為可貴。別看桂花不以貌驚人,但它的清高和甜香,足以使它成為“花中第一流”。這層意思溢于言表,不難發現。不易讀出的是這樣一種深層寓意,即詞人自知其出身并不顯赫,比起朝廷中的諸多名公大臣,她一直認為其父祖的地位是低下的,就象是自然界的巖桂,雖然其名位不能與御園中“淺碧輕紅色”的牡丹、芍藥相比,但它的清高脫俗、宜人香氣,以及它作為中秋佳節的應時之花,
這里詞人并不是要貶低她一向喜愛的梅、菊,也不是說她家的門第仍然那么低下,而是想通過對以香取勝的桂花的褒贊,而將自身的“內美”昭著于世。對于最后兩句曾有論者解釋為借詠花發泄自己才能被埋沒的不平。這未免求之過深。首先她的才能并未被埋沒,相反已名滿京城;其次,對于當時的一個少女來說,不大可能具有經世致用之想,何況正在優雅地體察桂花的她,心中會有什么不平呢?
實際情況倒可能是,鑒于境況的順心隨意,此時的李清照,在創作上頗有點初生之犢不懼虎的意味,其所謂“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是清照自信地認為屈原的審美情趣不如她,竟然沒有把桂寫進注重內美的《離騷》。總之,此詞從頭到尾表達的是作者得意自負的情緒,尚談不上對“社會”有何不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