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載]簡述伊朗歷史上諸政權興替

 伊朗位于亞洲西部,北臨里海和中亞大草原,東臨印度文明,西臨兩河流域文明,南有大海。自古為各種文明交互的十字路口。五千年伊朗文明可以說是一曲多種文明互相激蕩的交響樂,埃蘭文明、兩河流域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伊斯蘭文明、突厥文明、蒙古草原文明、西歐文明先后在此登臺表演,彼此交匯融合。

伊朗一詞來源于埃蘭,埃蘭建國于約公元前27世紀。此后米底王國和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先后統一伊朗高原。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征服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印度西北。公元前6世紀,瑣羅斯德教在伊朗創立。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亡于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后,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國先后統治伊朗高原。薩珊王朝興起后,波斯文明迎來了第二次高潮。阿拉伯人興起,薩珊波斯被穆斯林所滅,伊朗開始伊斯蘭化,這是伊朗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轉折。此后經歷了一些穆斯林地方小王朝的統治。突厥人開始影響波斯的歷史。蒙古人興起后,波斯在伊利汗國治下。此后經歷了分裂時期。在帖木兒帝國興起后,波斯又迎來了短暫的統一。帖木兒帝國旋即分裂解體。此后經歷了薩非王朝、阿夫肖利耶王朝、桑德王朝、卡扎爾王朝、巴列維王朝的統治直到1979年伊斯蘭革命,結束君主制。

前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公元前2700-公元前550年)

在居魯士統一前,埃蘭、米底等國先后興起于波斯高原。

埃蘭(Elam)分古埃蘭、中埃蘭、新埃蘭三個時期。埃蘭形成于約公元前2700年,其領土主要位于波斯西南。富有森林和礦藏資源,與兩河流域諸國互有征伐。中埃蘭蘇薩王朝時,舒特魯克·納·洪特(Shutruk-Na-hhunte)于公元前1157年滅巴比倫第三王朝,將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和大量珍寶掠往首都蘇薩。西爾·哈克·印舒希納克時(Shil-hak-inshushiNak,約公元前1150-1120年在位),埃蘭進入全盛期,成為古代西亞軍事強國。公元前639年埃蘭為亞述所滅。其遺民成為胡澤爾人。埃蘭約公元前30世紀時使用線性文字,后受兩河流域影響,使用楔形文字。其語言和印度達盧毗荼人相近。

米底王國(Medes),約公元前705年戴奧凱斯(Deioces)統一米底六部建國,定都埃克巴坦那(今哈馬丹)。米底建國可能和亞述入侵有關。弗拉歐爾特斯(Phraortes)在位時(前675年—前653年),中亞草原的斯基泰人侵入米底,曾短暫統治過米底。基亞克薩雷斯(Cyaxares)在位時,國勢強盛,聯合新巴比倫王國于公元前609年滅亞述帝國,并西進滅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烏拉爾圖王國,與呂底亞王國對峙。公元前585年,末代國王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繼位,其女下嫁藩屬波斯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岡比西斯一世,生子居魯士二世。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起兵推翻米底王國。

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又稱第一波斯帝國時期,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為人名,《貝希斯敦銘文》記載中波斯部落第一代國王,約公元前700年以安善為中心建國,為米底王國藩屬。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起兵推翻米底王國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47年滅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公元前539年攻陷巴比倫,滅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29年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位,公元前525年滅埃及,公元前522年祭司高墨達叛變,岡比西斯二世死于回國途中。公元前521年,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大流士鎮壓叛亂,穩定局勢后,于公元前518年征服印度河流域。他在位期間定瑣羅斯德教為國教。從公元前492年起三次入侵希臘,均失敗。國勢轉衰。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入侵,屢次戰敗后,于公元前330年亡于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6世紀初,瑣羅斯德教創立,又稱拜火教,祅教。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0-247年)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侵入波斯,經過格拉尼庫、伊蘇、高加美拉三大戰役,于公元前330年滅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三世去世,經巴比倫分封協議,腓力三世繼位,佩爾狄卡斯攝政,期間將疆土分封給亞歷山大三世的前將領及總督。公元前322年埃及總督托勒密反叛,導致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前320年)的簽訂,重新分割帝國。塞琉古獲得巴比倫行省。前312年塞琉古稱王,建立塞琉古帝國,控制兩河流域和伊朗一帶。公元前247年,塞琉古王朝被安息帝國逐出伊朗。

安息帝國時期(前247-226年)

安息帝國(波斯語:????????? ??????、EmperaturiAshkanian)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為中亞游牧部落首領阿薩息斯所建,都尼薩(今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公元前171-前138年米特拉達悌一世在位時,向東擊敗大夏(希臘人的巴克特里亞王國)占領其西部,擴張至印度西北,向西擊敗塞琉古王朝,國界擴展至幼發拉底河,公元前147年遷都埃克巴坦那(今哈馬丹)。公元前124年-前88年,米特拉達悌二世在位,擊退游牧民族西徐亞人入侵,擊敗大亞美尼亞王國,占據小亞細亞東部。公元224年,波斯人薩珊家族的阿爾達希一世起兵反抗安息,于226年滅安息帝國。安息帝國的分支則繼續統治亞美尼亞。

安息帝國文化比較多元,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其他地區文化并存。與阿契美尼德王朝相比,政治上較松散。領土由中央政府直屬區域和半自治的藩屬組成,其藩屬包括高加索伊比利亞王國、亞美尼亞、阿特羅帕特尼王國、科爾多內(Corduene)、阿迪亞波納、埃澤薩、哈特拉、查拉塞尼王國、埃利邁斯王國及波西斯等。

漢朝班超派甘英出使羅馬帝國經過赫卡通皮洛斯時,曾拜見安息國王帕科羅斯二世(PacorusII)。

薩珊波斯時期(226-651年)

公元208年阿爾達希爾一世殺兄奪位,成為波西斯領主,在伊什塔克爾(Estakhr)建立薩珊王朝(波斯文:????????;英文:SassanidDynasty),起兵反抗安息帝國。阿爾達班五世與沃洛加西斯六世爭位之戰,削弱了安息帝國。224年薩珊王朝擊斃阿爾達班五世,226年攻入首都泰西封滅安息帝國。薩珊帝國是伊朗伊斯蘭化之前最后一個帝國。

薩珊帝國長期和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唖噠人作戰,全盛時版圖包括今天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南部、巴基斯坦西部、阿拉伯沿波斯灣地區、高加索地區、敘利亞、小亞細亞部分地區。薩珊王朝自稱埃蘭沙赫爾,中古波斯語意為雅利安帝國。

沙普爾二世上臺后,向南防御阿拉伯人的入侵,向西和羅馬帝國交戰,向東征服中亞各部落,占領阿富汗,維護絲綢之路的安全。執行嚴酷的宗教政策,期間瑣羅斯德教完成了《波斯古經》。開創了薩珊帝國的第一個黃金期。波斯文明影響到整個中亞。

379年沙普爾二世去世,直到498年扎瓦斯普遜位,喀瓦德一世復辟,薩珊王朝進入了間隙期,波斯和羅馬之間基本和平。期間波斯遭受了唖噠人入侵。

498年喀瓦德一世復位,開始了薩珊帝國中興期。波斯與羅馬之間的戰火重啟。531年,波斯與拉赫姆王國蒙齊爾四世聯軍在卡利尼古姆戰役擊敗貝利撒留。532年兩國簽訂“永久”和平協定。531年“不朽的靈魂”庫思老一世繼位,開始了改革。598年庫思老二世遠征也門,占領了這個南阿拉伯王國。后波斯與東羅馬帝國之間多次戰爭,621年薩珊王朝占領埃及。

庫思老二世連年征戰耗盡了薩珊王朝的資金及軍力。東羅馬帝國希拉克略于622年至627年間在安那托利亞及高加索接連擊敗波斯,劫掠塔赫特蘇萊曼(Takht-eSoleymān)祅教神廟。在內外交困中帝國走向了衰落。東羅馬和波斯之間長期的戰爭消耗、經濟衰退、苛捐雜稅、宗教矛盾、階級矛盾、頻繁爭奪王位的內訌,最終導致阿拉伯人對波斯的征服。637年,阿拉伯人在阿爾-卡迪西亞會戰中擊潰魯斯坦姆·法羅赫扎德(RostamFarrokhzād)統帥的波軍主力,圍攻泰西封,經漫長的圍城戰后泰西封淪陷。651年薩珊帝國最終被穆斯林滅亡,從此波斯進入了伊斯蘭時代。

阿拉伯人入主及伊朗地方小王朝(7-12世紀)

650年阿拉伯帝國控制波斯全境,波斯淪為阿拉伯帝國一個省。期間瑣羅斯德教被伊斯蘭教取代,波斯進入伊斯蘭時期。8世紀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開始衰弱,伊朗各地陸續出現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性王朝。

塔希爾王朝(波斯文:????? ???????,al—Dawlahal—Tahiriyyah),821年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馬蒙部下的將軍塔希爾·伊本·侯賽因(Tahir ibnHusayn)所建,統治伊朗東部和呼羅珊地區。873年被薩法爾王朝推翻。

烏拉維揚王朝,864年-927年統治塔巴列斯坦地區。

薩法爾王朝(波斯語:????????????;英語:Saffarids),867年至1003年統治今伊朗中部和東南部、阿富汗全部及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斯坦、信德地區一帶,首都設在位于今阿富汗的扎蘭季。開創者雅庫布·萊伊斯·薩法爾(Ya'qubbin Laithas-Saffar)是銅匠。900年,薩法爾王朝被薩曼王朝擊敗,領土只剩下錫斯坦。1003年錫斯坦的薩法爾王朝亡于伽茲尼王朝。

薩曼王朝(波斯文:????????、al—Sulalahal—Samaniyyah,英文:Samanids),874年-999年統治伊朗河中地區的塔吉克人王朝。874年,哈里發任命奈斯爾·伊本·艾哈邁德為河中地區總督,為薩曼王朝之始。903年滅薩法爾王朝,取得呼羅珊地區。999年,亡于回鶻人所建的喀喇汗王朝。其領土被喀喇汗王朝和伽茲尼王朝瓜分。首都布哈拉。文化發達。突厥人伊斯蘭化與薩曼王朝的文化繁榮有關。

齊亞爾王朝(波斯文:???????;英文:Ziyarids),928年-1043年統治里海沿岸戈爾甘及馬贊德蘭一帶。馬爾達維季(Mardavij)乘薩曼王朝軍隊騷亂所建。一度臣服于伽茲尼王朝和薩曼王朝。1043年亡于塞爾柱王朝。

白益王朝,又譯布韋希王朝,王朝名稱來自創建者白益(Ahmadibn-buwayh)934年-1055年統治法爾斯、吉巴爾和伊拉克一帶。德萊木人所建。1055年亡于塞爾柱王朝。王朝分三支,互不統屬。

突厥人入主時期

伽茲尼王朝(GhaznavidDynasty,a1-Ghaznawiyun),963年-1187年統治伊朗東部、阿富汗、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和河中地區。葛邏祿部突厥人奴隸蘇布克特勤所建,因都城伽茲尼而得名,后遷都拉合爾(在巴基斯坦)。1187年亡于古爾王朝。

塞爾柱帝國,烏古斯部突厥人所建,1037年-1197年全盛時統治伊朗、河中、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一帶。烏古斯部在隋唐時稱“九姓”部落,臣服于突厥,突厥汗國滅亡后西遷。10世紀在酋長塞爾柱率領下遷居錫爾河下游,皈依伊斯蘭教遜尼派。1040年,圖格里勒伯克占領呼羅珊,進而征服伊朗全境,于1055年進入巴格達,解除什葉派白益王朝對哈里發的控制。哈里發卡伊姆出于感謝封其為蘇丹。1092年蘇丹馬利克沙去世后,帝國分裂成以巴格達、大馬士革、科尼亞、摩蘇爾、迪亞巴克爾等城市為中心的許多小塞爾柱王朝。1097年十字軍攻占尼西亞,后又侵入敘利亞和巴勒斯坦。1141年,在卡特萬草原戰役大敗于西遼德宗耶律大石,喪失中亞地區。1157年,蘇丹桑賈兒薨,大塞爾柱王朝滅亡。1194年花刺子模擊敗巴格達的塞爾柱小王朝,塞爾柱人控制阿拔斯王朝的歷史結束。

花剌子模王朝(烏茲別克斯坦文:Xorazm;俄文:Хорезм;阿拉伯文:??????Khwārizm;波斯文:?????? Khwārazm;英文:Khwarezm、Khorazm或Choresmien),1097年突厥奴隸忽特布丁被塞爾柱王朝蘇丹封為花剌子模總督,建花剌子模王朝。艾爾西特繼位后脫離塞爾柱王朝獨立。1142年被西遼王朝戰敗,成為西遼的藩屬。卡特萬大戰后塞爾柱王朝衰微。1156年伊爾·阿爾斯蘭繼位后,攻入波斯東部。1194年塔卡什擊敗巴格達塞爾柱王朝吞并其領土,1196年被阿拔斯王朝封為蘇丹,控制巴格達世俗大權。1200年,阿拉烏丁·穆罕默德繼位,繼續擴張,先后擊敗古爾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西遼,征服河中、阿富汗和波斯,建立龐大的帝國,建都撒馬爾罕。1219年蒙古人攻入花剌子模。1220年帝國瓦解,領土被蒙古人占領。1231年末代蘇丹扎闌丁去世,王朝滅亡。

蒙古人入主時期

伊利汗國(Ilkhanate),為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國名突厥語為附屬國的意思。1221年-1222年,成吉思汗征討花剌子模時,占領波斯東部的呼羅珊諸城。1231年蒙古太宗窩闊臺遣大將搠里蠻率師3萬,入波斯討伐花剌子模殘余勢力,占領波斯西部,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小亞細亞半島上羅姆蘇丹國(塞爾柱王朝的分支)歸附蒙古。1251年元憲宗蒙哥繼位設置波斯阿姆河等處尚書省,設治所于呼羅珊徒思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1252年命其弟旭烈兀分鎮波斯。1256年旭烈兀滅占據拶答而(今伊朗馬贊德蘭省)諸山城的“木剌夷國”(伊斯蘭教亦思馬因派,又名山中老人,一股恐怖主義勢力),1258年攻入巴格達,滅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1259年入侵敘利亞,1260年憲宗蒙哥在四川被南宋擊斃,旭烈兀回師,命大將怯的不花入侵埃及,9月被埃及蘇丹擊潰,蒙古喪失敘利亞諸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位期間,旭烈兀支持元世祖忽必烈,于是忽必烈將原蒙古大汗直轄的從阿姆河直到埃及的波斯、伊拉克等地蒙古、阿拉伯軍民劃歸旭烈兀管轄,于是伊利汗國在波斯等地建立。

1265年,旭烈兀卒,阿八哈繼位。忽必烈大舉攻宋,征工匠于伊利汗國。阿八哈派遣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入元,回回炮技術傳入中國。阿八哈和阿魯渾在位時,為和埃及爭奪敘利亞,伊利汗國與東羅馬帝國聯姻。期間伊利汗國還向羅馬教皇、英、法等國遣使通好。1295年合贊奪得汗位,為獲取當地封建主支持,伊利汗國皈依伊斯蘭教。合贊即位后﹐大力進行社會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賦稅﹑驛站﹑貨幣等制度﹐限制蒙古貴族﹑將校和官吏對人民的橫征暴斂﹐使農業﹑工商業得到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他還鼓勵發展科學文化﹐在首都興建天文臺﹐設立學校﹐命宰相拉施都丁編纂《史集》。期間伊利汗國和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多次交戰爭奪敘利亞,同宗察哈臺汗國篤哇汗乘機入侵,占領阿富汗東北地區。

1324年元泰定帝授伊利丞相出班為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賜銀印﹑金符。出班專政﹐諸子皆居要職﹐與可汗不賽因發生矛盾。不賽因殺其第三子﹐出班舉兵叛﹐兵敗被殺。經過這次內亂﹐伊利汗國轉衰。1335年不賽因卒﹐汗國迅速瓦解﹐權臣﹑統將各自擁立傀儡可汗﹐國家分裂成東伊朗、阿富汗的卡爾提德王朝,西伊朗的穆札法爾王朝和札剌亦兒人的札剌亦兒王朝,安納托利亞的楚邦王朝,互相攻殺。14世紀末,札剌亦兒王朝亡于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統治伊朗、河中地區等地的大帝國。1370年突厥化的蒙古巴魯拉思部首領帖木兒推翻西察哈臺汗國侯賽因創建帝國。1380年起,帝國占據伊朗和阿富汗,并入侵美索不達米亞。1389年-1395年入侵伏爾加流域的欽察汗國,搗毀其首都薩萊,占領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1398年入侵德里蘇丹國圖格魯克王朝,占領德里,統治北印度。1399年入侵土耳其。因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拒絕結盟,帝國于1400年進攻敘利亞,焚毀名城大馬士革。1402年,打敗奧斯曼帝國,俘獲蘇丹巴耶塞特二世。帖木兒去世后,帝國內訌。沙魯哈上臺后,統一除西波斯外的帖木兒帝國大部分領土。西波斯的帖木兒支系后被黑羊王朝滅亡。沙魯哈去世后帝國分裂為河中和呼魯珊兩支。1501年烏茲別克汗國攻滅河中帖木兒王朝,1507年攻滅呼魯珊地區的帖木兒王朝。費爾干納支系巴布爾力圖復辟,失敗后進入印度,于1526年在印度建立莫臥爾帝國。

帖木兒帝國文化非常發達,沙魯哈、兀魯伯在位時東西方學者云集赫拉特、撒馬爾罕等歷史名城。帝國在文學、詩歌、繪畫、建筑、史學、天文等方面都有建樹。在文學領域,出現了大詩人哈菲茲、賈米、納瓦伊等;在繪畫領域,發展了波斯細密畫,形成赫拉特派和撒馬爾罕派;在建筑領域,將波斯、阿拉伯同突厥建筑風格融為一體,建造了加米清真寺、古爾·埃米爾陵墓及宮殿、宗教大學等;在天文領域,建造了撤馬爾罕天文臺,編制了高精度的《兀魯伯天文表》;在史學領域,哈菲茲·拉卜魯編定了《歷史精華》,阿卜杜·拉扎克撰定了《沙哈魯史》具有較高史料價值。

黑羊王朝(Karakoyunlu),約1375年-1469年,統治伊朗西北、阿塞拜疆、伊拉克一帶的土庫曼人王朝。因旗幟有黑羊而得名,信什葉派伊斯蘭教。初為扎剌亦爾王朝附庸。卡拉·穆罕默德1380年即位時開始強大,據小亞細亞東部和伊拉克北部。1390年卡拉·優素福奪取大不里士,并定都于此,獲得獨立。尊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為國教。1447年,賈漢·沙即位,趁帖木兒帝國衰落,奪取伊朗西部,稱蘇丹。后又兼并部分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島東部沿海地帶,成為西亞大國。1469年亡于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Ak KoyunluDynasty),約1378-1502年統治伊朗西部、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伊拉克北部一帶的土庫曼人王朝。因旗幟有白羊而得名,信遜尼派伊斯蘭教。1378年,白羊土庫曼人各部落擁立卡拉·奧斯曼為王建白羊王朝,隸屬帖木兒帝國。1402年,卡拉·奧斯曼率軍參加帖木兒對奧斯曼帝國的安卡拉戰役,帖木兒將伊拉克北部迪亞巴克爾(DiyarBakr)地區封于他。1408年,卡拉,奧斯曼正式脫離帖木兒帝國,定都迪亞巴克爾。王朝長期和黑羊王朝對立。1453年烏宗·哈桑(UzunHasan)繼位,進一步擴張,國勢強盛。1467年擊敗黑羊王朝,1468年擊敗呼羅珊帖木兒小王朝,占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部。遷都大不里士。15世紀末王朝分裂。1502年亡于薩非王朝。

近代波斯

薩非王朝(Safavid Dynasty),1501年-1736年統治伊朗的王朝。薩非王朝源于阿塞拜疆地區的一個以創始人薩非命名的教派。蒙古人西征,在伊朗西部和小亞細亞東部形成權力真空,薩非教團致力于地區穩定。15世紀帖木兒帝國式微,教團乘機獲得政治軍事權力。1501年,薩非教團和該地區的民兵組織“紅頭”聯合推翻白羊王朝,攻克大不里士。團主伊斯邁爾一世稱王,建立薩非王朝。此后持續擴張1503年占領哈馬丹,1504年占領設拉子和克爾曼,1507年占領納杰夫和卡爾巴拉,1509年占領巴格達,1510年占領呼羅珊和希拉特,1511年將烏茲別克人逐到阿姆河以北,占領撒馬爾罕。薩非王朝以什葉派為國教。此后奧斯曼帝國多次擊敗伊朗軍隊,占領了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而烏茲別克人則占領了東部的馬什哈德和錫斯坦。阿拔斯一世繼位后任用英國人,引入火藥,編練新軍,1598年擊敗烏茲別克,收復希拉特和馬什哈德,1622年重占巴格達、伊拉克東部和高加索省份,1602年將葡萄牙逐出巴林,在英國海軍的幫助下于1622年重占波斯灣中的霍爾木茲。阿拔斯一世擴大了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的貿易關系。奧斯曼帝國和薩非王朝對伊拉克的爭奪持續了150年。1609年-1610年薩非王朝和庫爾德人發生了戰爭。17世紀,莫斯科公國從金帳汗國獨立,開始侵入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印度莫臥爾帝國侵入阿富汗,占領坎大哈和赫拉特。新航路的開辟,使的波斯喪失了商業上的優勢地位。薩非王朝開始轉衰。阿拔斯一世后大部分國王比較軟弱。1736年王朝被阿夫肖利耶王朝取代。1749年一些阿拉伯、庫爾德和札剌亦兒部落的首領推舉薩非王朝王室后裔賽義德為伊朗沙阿,號為蘇萊曼二世。薩非王朝復辟。1760年傀儡薩非王朝被桑德王朝取代。

阿夫肖利耶王朝(波斯語:???????????,又名紅頭王朝),1736年-1796年統治伊朗。創始人納迪爾沙為東小亞細亞突厥部落武裝紅頭的頭領。1726年起兵勤王驅逐阿富汗人,助薩非王朝太美斯普二世復辟,后又從俄羅斯、奧斯曼帝國收復失地,確立威信。1732年廢太美斯普二世,立傀儡阿拔斯三世。1736年自力為王,建立阿夫肖利耶王朝。此后,于1737年-1738年征服阿富汗。1739年侵入莫臥爾帝國洗劫德里。納迪爾沙執行暴政,并在宗教上壓制什葉派,國內叛亂不斷,1747年被暗殺。此后,王朝陷入混亂。其禁衛軍將領阿富汗人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篡位失敗后,跑回阿富汗,建立杜蘭尼王朝,脫離波斯獨立。1749年薩非王朝復辟。此后王朝名義上統治呼羅珊,諸侯并起。納迪爾沙的將軍卡里姆汗以設拉子為都建立贊德王朝。1796年王朝被卡扎爾王朝取代。

桑德王朝,又譯贊德王朝,1750年-1794年統治伊朗,因創始人卡里姆汗出身桑德部落而得名。卡里姆汗原為阿夫肖利耶王朝納迪爾沙大將,納迪爾沙遇刺后伊朗內亂。1750年他和巴赫蒂亞爾部落首領阿里·馬兒丹汗共同擁立薩非王朝的后代為王。卡里姆汗以設拉子為都,建立桑德王朝。1779年卡里姆汗去世后,伊朗大亂。1794年為卡扎爾部落所滅。

卡扎爾王朝(QājārDynasty),又譯凱加王朝,1794年-1925年統治伊朗的王朝。伊朗北部卡扎爾部落的阿迦?穆罕默德?汗所建。阿迦原為桑德王朝宮廷中的人質,桑德王朝內亂后,逃亡北方,1794年攻克克爾曼,1796年成為全伊朗國王,定都德黑蘭。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發生了兩次俄伊戰爭,伊朗戰敗,失去大片土。1856年-1857年又敗于英國,丟失赫拉特。1848年-1852年爆發巴布教徒起義。1905年-1911年發生革命,1906年頒布第一部伊朗憲法。1907年、1915年英、俄兩次瓜分伊朗,1918年英國占領伊朗。1919年簽訂《英伊協定》,因國內反抗激烈,未落實。1921年哥薩克師軍官禮薩汗政變奪權,1925年禮薩汗廢除末代國王,正式建立巴列維王朝。

巴列維王朝,1925年-1979年統治伊朗的王朝。禮薩汗軍事政變后上臺,統治期間國內局勢動蕩,北方阿塞拜疆和北庫爾德斯坦宣布自治,后被鎮壓。1951-1953年,民族陣線領導任命穆罕默德·摩薩臺出任首相,宣布石油國有化,反對英國對石油壟斷,并要求掌握絕對權力,同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發生沖突。1953年8月,國王試圖解除摩薩臺職務未成,被迫出走。不久在美國的支持下親國王的軍隊勢力逮捕了摩薩臺,國王回國。1954年8月,國王同外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將石油公司歸還外商。國王重新上臺后,實行親美政策。此后在美國支持,下擴充軍備,實行特務統治,逮捕反對派和宗教人士,取消一切集會、言論和組織政黨自由。1963年開始改革,實行白色革命,全盤西化。主要內容包括土改(規定地主占有的限額,多余的土地由國家贖買,分給少地、無地的農民,寺院土地收歸國有)、工人在企業中入股分紅、給婦女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城鄉實行現代教育替代傳統宗教教育,發展工業、交通和文教事業等。但急于求成和石油跌價,導致通貨膨脹,社會矛盾激化,政局動蕩,1979年國王被迫出國,后流亡國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回國,宣布成立伊斯蘭共和國。巴列維王朝滅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史】波斯文明
簡明阿拉伯中東歷史變遷 VII
亞洲國家-波斯人的國家-伊朗
波斯古國綿延上千年,為啥如今更名為伊朗?
伊朗的版圖變遷:從波斯帝國到現代伊朗,國土如何瘦了一圈?
亞洲各國歷史上處于亞洲一流強國地位的時間統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蒙自县| 波密县| 靖边县| 江华| 屏山县| 星子县| 宝应县| 房产| 乾安县| 天门市| 奉贤区| 翁牛特旗| 青田县| 大埔县| 富源县| 兴化市| 利辛县| 怀柔区| 通山县| 芒康县| 南木林县| 正定县| 嘉定区| 武清区| 正阳县| 年辖:市辖区| 临沭县| 遂川县| 抚顺县| 苍梧县| 淮滨县| 深州市| 宕昌县| 紫阳县| 达孜县| 友谊县| 张北县| 邵武市| 新巴尔虎左旗|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