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已,不消過問浮世萬千悲歡事,偏好這特立獨行的日子。需知光陰埋汰,且是時不我待,人生一度心存執念,也不過是癡心妄想,竊以為不負遇見,能得償所愿。殊不知,一世紅塵往來間,無緣不劫亦難詮。還能渴盼與誰推杯換盞?還指望能與誰相擁而泣?不曾茫茫人海中覓得幾分喜樂,無以滾滾紅塵里邂逅一段佳緣。不過飛花似夢,俱是彩云追月。人生這一路走來,悉數匆匆過客而已,何曾能夠求得圓滿?
業已,厭倦俗世的喧囂,只圖內心的安寧。不再大放厥詞,不想耗費精力,沒完沒了地為虛無的欲念折騰,一發不可收地為生活的雜碎鼓搗,而讓整個人陷入現實的泥淖之中,而自作自受、無以自拔。也曾幻想,等了卻紅塵夙愿,就另辟蹊徑,隱居山林,不諳世故,不慕浮華,不懼滄桑,從從容容,銷聲匿跡。有人說“離群索居之人,不是野獸,就是神明”。也許這輩子都做不成萬人敬仰的神明,那就做一個放浪形骸的野獸吧!
還是,熱衷無拘無束的理想生活,卻也被現實的名韁利鎖縈牽。也不知道,何時才能解脫出來?在這世俗的人間,怕一時半會兒,也擺脫不了衣食住行和酒色財氣的要挾,終極一生,也要為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效命終生。自是如此,終日勞勞,一世艱辛,也都要不舍晝夜,不知疲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如果日子真能過得如意,那么誰愿意不遠萬里?如果生活充滿詩情畫意,那么誰還會顛沛流離?陶潛固然賦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幽情,但卻也是歷盡滄桑、告老還鄉之后的事情,我們如此年富力強,就不要心存妄念了!
還是,對悠然自得的鄉村期待有加,對熙攘的市儈深惡痛絕。既已混跡職場,已而了此半身,目睹了爾虞我詐,見證了人心險惡,卻也蹉跎歲月,不曾有所建樹,依然無所收獲。也曾冥想:“吾本謂誰?來之何處?亦歸向何處?”只此年華虛度,青春散場,奈何人生易老,卻也兩手空空,無奈心海茫茫,未能開天辟地,無以光宗耀祖,不曾衣錦還鄉。俱為凡俗,空乏其身,何德何能?試問往后余生,又將如何是好?也聽聞人生三境:“為己而茍,為人而念,為世而竭”,卻也自嘲:自當生若螻蟻,何曾顧及他人?何曾心系社會?然而還得務實一點,畢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啊!
必然,鑒于日后,鑒于物事,鑒于將來,也不再抱有多少期待。一首詩,寫著寫著就薄了,一個人,念著念著就淺了,一條路,走著走著就遠了。我們沉浸在一頁故事里,只是還沒有讀完,就已經老了。現實使然,一切都將物歸其主、返璞歸真,從俗世中來,回到俗世中去,有何不可?不管我們怎么精心設計,誰也逃脫不了一場宿命的安排。人到中年,塵埃皆落定,萬事成蹉跎,何必太執著?何必太狂妄?盡量做一個無欲無爭的人,遠離市儈,拒絕繁瑣,不仰望別人,也不向別人低頭,活出自己的樣子,越是純粹,就越美好。做一個簡單的人,不為世事牽絆,過一個簡單的日子,不為生活困頓,何嘗不可呢?用一顆平和自在的心安度余生,不曾人云亦云,無以聽風是雨,凡事謹言慎行、平心而論,才是值得一生的修行啊!
必然,人生區區不過百年,也就是一個過程。但言結果固然重要,卻也被整個過程所主導。自當需知,我們平凡生命的每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都是有生之年失而不得的瞬間;我們似水年華的每一個波瀾不驚的晝夜,都是盛世芳華的見證。而我們,就這樣安恬其中,理直氣壯地放縱,若無其事地揮霍,不曾心痛和懺悔。也許,不到人生謝幕的那一刻,是不曾覺悟到生命的厚重和人生的美好的。當我們開始有所反省,徹頭徹尾。思考人生意義的時候,也許才是覺醒的開始。紅塵來啊來,紅塵去啊去,終是一場空。已然前塵歷盡“天地莊周馬”的我行我素,那么余生就只有“江湖范蠡船”的物歸本源了。
浮世悲歡不需問,人間喜樂常在心。
一路往來各自奔,返璞紅塵即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