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盡力但不過度;投入而不沉迷
第四約講的是踐行前三約的態度和方法:行動、盡力、投入。這一約可以幫助你深化和鞏固前三約,讓它們成為你根深蒂固的習慣。
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不管做什么事,都應該盡力去做。如果在沒有盡力的情況下遭受失敗,你就會感到受挫、內疚和懊悔;反之,如果你盡了力,哪怕你在生病或疲勞時做得很少,你也不會為失敗而責怪自己。如果你盡了力,你就不會再審判自己。如果你不再審判自己,你就不會在內疚、自責或自我懲罰。如果凡事都能盡力,你就能扳倒那座一直壓在你身上的大山:自我排斥。
“盡力”沒有固定的衡量尺度。你的體力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有波動,有起伏。你所能盡的力在不同時間也有很大差別。一早醒來、精神振作、渾身是勁的時候,你所能盡的力就多一些;臨近午夜、疲憊不堪、全身酸軟的時候,你所能盡的力就少一些。你所能盡的力,健康的時候比生病的時候要多,清醒的時候比醉酒的時候要多。你所能盡的力還取決于你的精神狀態:你的心里是充滿著快樂、幸福呢?還是充滿著煩躁、憤怒或猜疑?
你所能盡的力也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增加或減少。在四約成為你的習慣之后,你所能盡的力會比以前增加許多。
像做其它任何事情一樣,盡力而為也不能過度。盡力不是竭力。如果你成功心切,盡力之后還要竭力,你就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竭力做事只會透支你的體力,空耗你的精力;這時,你往往需要付出更改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有個虔誠的信徒走到佛寺里,向那里的方丈請教修行方面的問題。他問:“師傅啊,如果我每天花四個小時打坐修行,要多多上時間才能修成正果呢?”
方丈笑答:“十年。”
信徒問:“那,師傅,如果我每天花八小時修行,豈不是只要五年就能修得正果了?”
方丈答道:“差矣,差矣。不然,不然。那樣的話你就得等二十年才能修成正果。”
信徒大為驚詫:“為什么?練功越多,得道越慢?為什么呢?”
方丈答道,“你是俗家弟子,不是苦行僧。作為一個俗人,你不應該放棄俗世的快樂。你是來享受人生的,你是來品位快樂的,你是來關愛眾人的。一天四個小時,你已經夠努力的了;一天八個小時只會令你更加疲乏,只會荒廢你的俗務、打亂你的生活。過之猶如不及,要盡力不要竭力。只要你盡了力,你就能活得充實、快樂、你就能關愛別人。只要盡力就行了。”
如果你凡事都能盡力,法官就沒有機會審判你或責怪你了。如果,在你已經盡力的情況下,法官還想依照你的法典審判你,你就可以坦然地告訴他,“我沒罪。因為我盡力了。”你不會再感到內疚或懊悔。就為這個,你也該事事盡力。堅持事事盡力并不容易;但它能使你得到真正的解放。
凡事都盡力而為,你就能學會接納自己。當然,接納自己并不等于否定錯誤。如果某件事情沒有成功,你還是應該認真檢討自己的錯誤,爭取從中得到教益。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不愿正視自己的錯誤,怎能汲取教訓?無原則地接納自己,知覺怎能提升?
盡力、投入,你就會對生活充滿激情,你就會善待自己。盡力、投入,你就把自己奉獻給了家庭,奉獻給了社會,奉獻給了一切;你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有行動才能帶給你極度的快樂。要想盡力和投入,就必須注重行動,而不是注重回報。當你因為喜歡某件事情而去做它、而不是為了得到回報才去做它時,你才會盡力和投入。但大部分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只有在預期能得到回報的時候,他們才采取行動。他們做事時一點也不快樂,也因此,他們做事一點也不盡力,一點也不投入。
有些人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們天天去上班的目的只有一個——領工資。他們工作時常常在暗想:今天做了這么多,我該領多少錢了?他們常常急不可奈地盼著發工資的那一天到來,因為只有發工資才能令他們快樂。他們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回報,所以他們不喜歡工作。他們總想逃避行動,但他們總是逃避不了。所以他們做事一點也不盡力。
他們不喜歡工作、不喜歡行動,但卻天天朝九晚五地去上班。很顯然,工作不是樂趣,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他們交房租和養家糊口的手段。因此,當他們辛苦了一個月,終于領到工資的時候,他們只能得到有限的快樂。周末休息的時候,他們本來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但他們做了什么?他們喝得酩酊大醉。因為他們想逃避,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自己的生活。如果一個人不喜歡自己,他就會找許多辦法去傷害自己。
不注重回報時,反而能盡享工作的樂趣。如果你因為喜歡而行動,如果你不期待回報,你就會發現,你行動中的每一刻都充滿著樂趣?;貓笫菚械?,但對你來說它只是額外的收獲。在沒有期待的情況下,你所得到的回報甚至超出你的想象。可見,如果我們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我們就能盡力和投入;如果我們盡力和投入,我們就能真正地享受生活。那樣的話,我們就會開心,我們就會充實,我們就會有成就感。
在盡力和投入的人看來,“工作”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喜歡做的,每件事都更像游戲而不像工作。如果他能享受行動的樂趣,如果行動對他不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他怎么會不盡力呢?對這種“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的事,他怎么會不盡力、不投入呢?他行動純粹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討好法官或討好別人 ,他怎么會不盡力、不投入呢?
迫不得已的事,你永遠也不會盡力、永遠也不會投入。不喜歡的事,又何必硬要勉強自己?如果我們不喜歡,我們就不會盡力,也不會投入;如果我們不盡力也不投入,我們就不會快樂。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因喜愛做事而盡力,為享受過程而行動。
行動代表著充實的生活。怠惰就是天天坐在電視機前打發時間;怠惰就是逃避生活;怠惰就是不敢展現真我。行動是積極,是主動;怠惰則是消極,是退縮。
展現真我離不開行動;行動就是為夢想而努力。你可能有很多精彩的想法;但只有付諸行動,你才能驗證它,才能看到結果,才能得到回報。只說不做,或只想不做,你的夢想就永遠也變不成現實?!栋⒏收齻鳌防锏陌⒏示褪且粋€很好的例子。他沒有什么過人的想法,但他能積極行動。不管做什么事他都非常盡力和投入,所以他很快樂。他從不可意去追求什么,但他得到的回報卻極之豐盛??梢?,行動就是積極地去生活,行動就是走出去,把夢想告訴別人。這不同于將你的夢想強加給別人的做法,因為人人都有表達自己夢想的權力。
盡力和投入是一種很好的習慣。我選擇了它;它已經成了我的習慣。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感覺什么事,我都特別盡力、特別投入。盡力和投入也是一種信條,就像我已經接受了的其它信條一樣。我讓一切都成為習慣,我事事都盡力和投入。沐浴是我的習慣;我用它來告訴我的身體我是多么地愛它。我感覺、我享受灑在自己身上的水。滿足身體的需要時我非常盡力,也非常投入。我盡力服務身體,也盡力享受身體。
印度有一種名叫“普扎”(puja,禮拜)的議事。舉行儀式時,人們給各種各樣的神像沐浴、喂食,以表達自己對神的愛。他們甚至對這些神像念誦真言。在這種儀式中,神像本身成了某種較為次要的東西;膜拜的形式反而成了儀式的主體。這種形式,正是他們說“神啊,我愛你”的方式。
在“普扎”的儀式中,那些印度人傳達了這樣一種信念:俗世生活和信仰空間同樣重要。我們應該更加看重“現在進行時”的生活,我們應該盡力、投入地生活,我們應該忘記過去、活在當下(此時、此地)。所有被歲月帶走了的,都讓它們去吧。放棄和忘記過去,現在的他就能活得更充實、更精彩。不再糾纏和執著于過去,你就能更好地享受現時夢境的樂趣。
生活在過去夢境里的人無法享受現時夢境的樂趣。他們總希望生活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們心里充滿著懷念和悔恨。他們自憐,他們痛苦,他們哭泣。他們身在當下,心系過去,充其量只能算半個活人。而真正的活人是沒有時間和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糾纏的。
快樂和愛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力。你有權享受、也有權和別人分享你的愛。既然是個活人,就應該好好活著,就應該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時間總在流淌,不要抗拒日子從你身邊走過。
你不需要事事通曉;也不需要去證明什么。你只需要做回自己,只需要享受生活的樂趣。愿意接受時就說“好,”想要回絕時就說聲“不行!”你有做自己的權力。盡力和投入的你才是真正的你;不盡力也不投入,無異于剝奪自己做回自己的權力。做回自己!這才是真正需要你倍加呵護的種子。這很容易!不需要大智大慧,也不需要深奧的哲學。你不需要人人都接納你。只要活著、愛自己、愛別人,你就展現出了自己的神性;只要說:“嗨,我愛你。”你就成了神的化身。
如果你不懂得“盡力而為”的道理,前面講過的三約就無法真正起到作用。原有的習慣已在你心里根深蒂固,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將他們全部鏟除。不要指望自己不再作任何無根據的評判,不要指望自己不再受任何人的影響,不要指望自己不再做任何假設。只要你盡了力就行了;我知道你會盡力的。
只要你盡力而為,原來那些誤用語言、認定什么事都跟自己有關系、作假設的習慣就會逐漸淡出。偶爾出現反復、違反了這三約的時候,你也不會再責怪自己、審判自己、懲罰自己。即使你仍在妄作評判、仍在受別人影響、仍在作假設,只要你盡了力,你就能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
盡力革除舊的習慣,不斷強化新的習慣,你就能成為改造大師。熟能生巧,百煉成鋼,練習是造就大師的關鍵。想想看,說話、寫字、走路、開車,你現在掌握的種種技能,哪一種不是通過不斷的重復學到的?要想掌握和保有一項技能,你就得實際去做、不斷練習。不要怕做不好,我們都是在錯誤中進步的;只要你盡力了就行了。
水到渠成。在尋找心靈自由和自我關愛的過程中盡力而為,你就會發現,找到你一直在追尋的東西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當然,只是想入非非或打坐冥想是不行的。你應當積極地行動,投入地生活。你應當對自己的身體充滿敬意。你應當尊重它、享受它、關愛它,你應當喂它、清洗它、養護它。做運動,做一些讓身體舒服的事。因為,這就是你對自己身體的“普扎”。
你不需要對圣母瑪利亞、耶穌或佛祖的塑像頂禮膜拜,除非你想這樣做,或這樣做能讓你覺得舒服。事實上,你只需要敬仰自己的身體就夠了。讓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能得到你愛的滋潤,你就在心里播下了愛的種子;當這些種子茁長時,你就會更加關愛、尊敬和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后,你周圍的一切都會為你而改變。
你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敬仰自己的身體,也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信條去敬仰它;只要它們令你身心愉悅,就不必費神琢磨它們是對是錯。當所有思想都成了你的身體之間的對話時,你的生活里就不會再有審判和迫害,你也不會再八卦別人、或虐待自己。
時時處處格守這四個約定,你就能擺脫地獄里的重重苦難。一定能。如果你不妄作評判,如果你不受別人影響,如果你不作假設,如果你行動、盡力、投入,你就一定能擁有美麗的人生,你就一定能百分百地控制住自己的生活。
“改造之神通”是托爾特克人的神通之一,四約則是這一神通的精要。它能把地獄變成天堂,它能把現世夢境變成個人的天堂夢境。法寶已經送到了你的面前;現在就看你怎么去使用它了。四約就在你面前;接受它,了解它的微言大義,尊重它的無邊法力,你就一定能成功。
看!它的形式是這樣的簡單,它的道理是這樣的淺顯,就連小孩子也知道它說的是什么。不要遲疑,今天就告訴自己:“從今以后,我將用四約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我將盡力去踐行它。”
當然,“簡單”并不等于“易行”。踐行四約、堅持四約都需要你有極強的意志力。因為,不管我們要去哪里,前行的路上都會布滿荊棘。所有人都擋住我們的道上;周圍的一切都是需要打破的牢籠。最要命的是那些舊約,那些構成了現世夢境的舊約。它們有生命,它們有力量,它們必會千方百計地阻撓我們。
所以你才需要成為一名偉大的戰士。這戰士將用生命去保衛四約,去保衛你的幸福、你的自由、和你整個的生活方式。這戰士的目標就是超越這個世界,從地獄中逃出,永不回頭。按照托爾特克人的說法,逃出地獄后,你將能超越凡人的痛苦體驗,成為神的化身。這就是你將要得到的獎賞。
萬事開頭難。開始持守四約時,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成功。不要害怕失敗,要用自己的每一分力氣去堅持。我自己就曾失敗過多次,但我每次都會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進。我又失敗了,我又重整旗鼓。不管怎樣,我都不會放棄;我絕無可能放棄。我告訴自己:“雖然失敗了,但我仍然很強壯,仍然很聰明!我一定能成功!”一次次失敗,我一次次重新爬起。剛一開始的時候,它卻是那樣的艱難!
即使失敗了,即使你違背了四約,也不要審判自己。不要讓殘暴的法官得逞;不要往受害者的位子上坐。你應該對法官強硬一點;你應該站起來,坦坦蕩蕩地說,“沒錯,我違反了‘不妄作評判’這一約;但請讓我重新來過。請讓我先堅持今天一天試試。今天,我不會再妄作評判,不會再受別人影響,不會再作任何假設,我一定會行動、盡力、投入。”
如果你不小心違反了哪一約,那就明天再來過,第二天再來過。一開始你會感到非常困難;但接下來,一天會比一天容易。最后,終于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正在用四約管理自己的生活。你會驚訝地發現,你已經過上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你不一定要天天去教堂。不要太拘泥于形式。隨著關愛和自尊的不斷成長,你自會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我都成功了,你也一定能成功。不要擔憂未來;多關心當下,活在現在這一刻。每次只關注一天。盡力堅守四約,事情自會慢慢變得容易。努力吧,今天就是你的新夢境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