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rrishyan。作者授權早讀課發表,轉載請聯系作者。
微信公眾號:老K觀產品(ID:pmkrrishyan)。
編輯:Jessie。
歡迎投稿到早讀課,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這本書火到什么程度呢?一部引發多國版權大戰的神秘大書。100周蟬聯以色列暢銷書排行榜top1,在英國,9家出版商瘋狂競價。23個國家競相購買版權。國內諸多企業家大咖也頻頻推薦,成為必讀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以色列年輕的歷史學家,人稱怪才Yuval Noah Harari。這本書火成這樣,產品經理研讀后能給其帶來什么樣的思想沖擊和啟發呢?
演化心理學分析用戶行為
演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各種社會和心理特征從農業時代就開始塑造——即使到現代我們的大腦和心靈還是以狩獵和采集的思維方式在思維。
“正是因為我們還保留著狩獵采集者的頭腦,但所處的卻是工業化之后的環境,我們比前人享有更多的物質資源,擁有更長的壽命,但又覺得沮喪而壓力重重”——需要深入研究狩獵采集者的世界,因為那個世界其實還牢牢記在我們的潛意識里。
例如我們明知道高熱量對我們身體不好,但是還是難以抵抗甜食薯條的誘惑?肥胖已經蔓延到全球而勢頭依舊迅猛?——我們在遠古時期食物短缺高熱量的甜食十分難得,所以一旦遇到水果就會大吃特吃,這就被DNA深深牢記——“貪吃基因”。
再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微信搖一搖功能,原始社會時期,“抓握”、“搖晃”是直立行走的人類本能。
再比如從眾心理:只要別人做什么我也跟著做什么,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設想在原始社會,碰到老虎獅子等兇猛的動物,大家都跑,你不跑的話,你及你的后代也就不會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證明了這一行為是生存良策。就算有5000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
再比如規避損失:那些粗心大意或涉身大風險的人還沒來得及將他們的基因傳給下一代就死掉了。只有那些小心謹慎的人,幸存了下來,我們就是他們的后代。我們估計損失要比我們估計收益多得多,損失了100元,消失的快樂感要大于獲得100元的快樂感。損失要比同樣多的收益對我們的影響更大。人們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要比獲得某種同等價值的東西的想法強烈。
再比如我們分析為什么越到近現代出圣賢的概率遠比古代要低很多,“就整體而言,現今人類所知遠超遠古人類,但在個人層面上,遠古的采集者則是有史以來最具備多樣知識和技能的人類”(軸心時代的思想家,例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就認為真正高尚的生活不是掌握某項單獨的技能——這是奴隸做的低等的事,而是關涉人生重大問題的哲學“沉思”;孔夫子也提出“君子不器”,崇尚以德統攝的全才)。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產品經理學會用演化心理學來研究分析用戶的行為,把分析用戶的場景放在原始社會,在總結用戶行為背后的原因的同時,不妨設置一些跟原始社會場景對應的產品功能,因為我們是行走在柏油馬路的原始人。
幸福是一種產品哲學
打小我們接受的政治思想教育是生產力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可怪才作者卻認為相比較于采集社會,“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人類種植培育小麥等作物,但農業迫使人永久定居于田地,這徹底改變了人的生存方式。“農業時代人類的空間縮小,但時間卻變長了。”——采集者現采現吃,農民開始考慮未來的生活。采集社會時代,人類采集和狩獵的食物多種多樣,營養豐富,也沒有那么辛勞,生活簡單幸福;農業社會時代,僅限于小麥等寥寥作物,缺乏多樣性,缺少營養,而且種植作物靠天吃飯,更為嚴重的是人類非常辛苦,病痛纏身,幸福感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成為一種奢侈品。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產品,但其實是產品馴化了人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成了產品的奴隸。微信的出現,原以為能提高用戶的通信和社交效率,但實際情況是一天不用微信,恐懼焦慮猛然襲來,打開微信,過載的、無效的廣告信息和內容,有的公司還強制員工統一發朋友圈廣告信息,占用過多的時間,用戶的幸福感嚴重降低,簡單和回歸本質無從說起。類似的案例太多了,先進的科技工具,反而導致現代人越來越冷漠,人類越來越貪婪,變得越來越復雜,可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偏離生活的本質,幸福感也越來越低。不得不說,產品和用戶是一種控制和反控制的關系,而控制與反控制本身就是一種共謀。
最近幾年,慢生活思潮和生活習慣悄然興起,慢生活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
現在很多服裝品牌設計主打自然、簡單和返璞歸真。甚至出現了有機食品生鮮電商食尚潮流,解放初期,雖然食品產量不高,但吃得放心,因為沒有或者很少使用化肥、農藥、添加劑,而最近幾十年,化肥、農藥、添加劑等濫用,食物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味道,有機食品倡導天然、原生態,靠天吃飯,正是在逐步回歸食物最原始的本質味道,這是舌尖上的幸福。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要學會使得產品極簡和回歸本質,就像一位大廚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就是當他看到食客臉上露出的幸福微笑,偉大的產品賜予用戶的是幸福感,而不是痛苦。每個產品經理都有其設計產品的哲學觀,禪宗是一種產品哲學,同樣,幸福也是一種產品哲學。好的產品總是能將幸福這個元素無縫植入到產品的每個細節當中,用戶感覺到的不是被產品控制和馴化,而是被產品賜予,獲取滿滿的幸福。
洞悉發展趨勢
研究表明,借由八卦加以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八卦所直接鞏固的是人際關系),一旦突破150人的門檻就需要通過新的組織方式,而人類能夠形成達到萬人的龐大的城市,僅僅是八卦本身是不夠的,很大程度在于虛構的故事——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文化、宗教、規章制度、社群等都是虛構出來的故事,但卻是人類節點彼此連接的最牢固元素。
人類歷史最終走向是大融合,鬼才作者一直持有反人類中心主義的態度,一個先進的群體毀滅性摧毀落后的群體,歷史上的案例不勝枚舉,企業之間的競爭結果也是一種融合,被兼并之后,寡頭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
產品經理經常需要預測產品市場變化趨勢,洞悉格局變化動向,預測的依據就是誰虛構出的故事(文化)更能將人類緊密連接在一起,誰最具備毀滅性打擊的能力,融合之后的格局,看的是虛構的故事——文化:既然人類文明是自己想象創建的秩序結果,那其內部必然有各式各樣的矛盾,文化本身又想彌合這些矛盾,所以整體體現為歷史發展的搖擺波動,誰能笑傲江湖,盡在文化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