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看了好幾天的干貨,今天來點輕松的。謙啟小編陪您快速認識我們不得不知道的管理學大師。
欄目:天天學管理
作者:江濤/謙啟咨詢
亞當.斯密(1723~1790)
提出了“經濟人”觀點,系統地闡述了勞動價值論和勞動分工理論。
勞動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復完成單項操作,從而提高勞動熟練程度,提高勞動效率;
勞動分工可以減少由于變換工作而損失的時間;
勞動分工可以使勞動簡化,使勞動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種特定的對象上,有利于創造新工具和改進設備。
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援引研究》,1776年發表。
查理.巴貝奇(1792~1891)
贊同斯密的勞動分工能提高勞動效率的論點,但認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減少支付工資這一好處。
提出“邊際熟練”原則,即對技藝水平、勞動強度定出界限作為付酬的依據。認為工人的收入應該按三部分組成:
工作性質確定的固定工資
按照生產效率及所做貢獻分得的利潤
為提高勞動效率而提出建議所應給予的獎勵
代表作:《論機器和制造業的經濟》,1832年發表。
羅伯特.歐文(1771~1858)
人事管理的創始人。
首先提出在工廠生產中要重視人的因素,要縮短工人的工作時間,提高工資,改善工人住宅。重視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廠獲得更多的利潤。
古典管理理論——泰羅制
泰羅(1856~1915)
其科學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實行重大的精神變革。
泰羅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代替傳統的管理
理論要點:
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并使作業環境標準化。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工人和雇主雙方都必須來一次“精神革命”。
把計劃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
實行職能工長制。
在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出版
甘特(1861~1919)
設計了一種用線條表示的計劃圖表,稱甘特圖。
其主要觀點:
計件獎勵工資制,除了支付日工資外,超額完成定額部分,再計件給予獎勵;
完不成定額的,職能拿到日工資;
可是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證。
代表作:《工業的領導》;《工作的組織》
福特(1863~1947)
在泰羅單工序動作研究的基礎上,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進而對如何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生產效率進行了研究。
創造了第一條流水生產線:
減少產品類型,以便實行大量生產
零件規格化,以提高零件的互換性
工廠專業化,不同的零件分別由專門的工廠、車間生產
機器及工具專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并為自動化打下基礎
作業專門化,是各工種的工人反復地進行統一簡單的作業
古典管理理論——組織管理理論
法約爾(1841~1925)
關于泰羅制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亨利.法約爾加以補充的;德國的馬克斯?韋伯也做過貢獻。
主要觀點:
不僅要改善生產現場的管理,而且要主要改善有關企業經營的6個方面的職能:
技術職能:即設計制造
經營職能:即進行采購、銷售和交換
財務職能:即確定資金來源及使用計劃
安全職能:即保證員工勞動安全及設備使用安全
會計職能:即編制財產目錄,進行成本統計
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五項
代表作:《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擁有自主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精編文章均經過深度加工,我們尊重原作者版權,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