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看完一本書,聽完一場講座,什么也記不起來?上課、工作會議記了一手好看的筆記,然而卻沒什么卵用?甚至,壓根看不懂你當初畫的那些“秘籍”……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也分優良差。正如,這世界存在著學霸、學民、學渣、學酥······學霸之所以是學霸,還是因為有自己的一套大法。 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讀書筆記的記錄方法。不只適用于讀書領域,學習、工作中都能讓你不再做無用功。
01 記憶原理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人腦的記憶原理。
1. 感官記憶→短期記憶
將注意力投入到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十分重要。
如果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寫筆記上,合上筆記本后,你分分鐘就會忘記自己需要記住的知識點。
2. 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長期記憶就像大貨倉,記憶被分門別類的存放在大腦各處,它位于大腦皮層較深的地方。
如何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很簡單,需要頻繁刷。
這就是做筆記的目的了。
Seward Samuel Swayze Jr. 在《Note-Taking》一書中指出,筆記主要有兩個功效:
一是保存信息
二是加深理解
同時,為了把知識點能夠分門別類的入倉,你需要的不是簡單的重學一遍,而是把知識進行處理,變成更深層次的信息。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重復強化大腦皮層深處各個記憶塊之間的神經通路。
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才能學以致用并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02 筆記方法
接下來要介紹的高效筆記法,都是圍繞上面的目標而進行的。
1. 康奈爾筆記法
康奈爾筆記法,也叫5R筆記法,是上世紀50年代康奈爾大學的教授Walter Pauk發明的。
如果你英文夠好,戳下面這個視頻,一目了然康奈爾筆記的記錄方法。
當然,這個妹子做的筆記過于華麗,現實生活中大家自便就好
這種筆記法把一頁紙分成了三部分:
左邊四分之一左右(線索欄)
下方五分之一左右的空間(總結)
右上最大的空間(筆記)
并通過5個步驟來運用三欄筆記格式:
1)記錄(Record)
當你聽完一場講座或者讀完一本書,盡早在筆記本右邊區域提煉出關鍵詞或者要點。把這些濃縮后的精華部分記在左邊的區域。
舉個例子:
你可以在右邊記錄:1703年,彼得大帝興建了圣彼得堡城,還建立了彼得保羅要塞。
2)簡化(Reduce)
記錄以后,盡早將筆記欄的重點用關鍵詞、簡短標題、概念照樣等方式寫在側欄中。
同時,你也可以在左邊區域寫上一些深層次問題。
承接上面的例子:
在左邊,你可能會寫上:'為啥彼得保羅要塞是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建立的第一個建筑?'
'彼得大帝遷都圣彼得堡,這對俄羅斯帝國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背誦(Recite)
把筆記欄遮住,只根據線索欄中的摘記提示,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回憶復述筆記欄的內容。
4)思考(Reflect)
在瀏覽記憶筆記之后,給自己留下一些時間進行消化。查漏補缺,澄清概念,加深理解,將自己的總結的內容寫在下方的“總結欄”。
你可以思考:'如果我要向沒學過這些知識的人解釋這些東西,我會怎么說?'
5)復習(Review)
短期記憶很容易遺忘,間隔復習有助于加深記憶。每周花上一定的時間來復習右邊區域的內容,這將加強學習效果。
你可以用熒光筆等工具把重點標出來。
同時,學會做減法,把不重要的信息都勾掉。這一步很重要,因為這能幫助你區分什么是關鍵信息,一定要get這個能力。
康乃爾筆記法的思路是:素樸的記錄 -> 重點的整理 -> 最后的摘要
它其實可以延伸應用到各種工作用途,例如開會的重點整理、頭腦風暴策劃的統整等等。
2、東大錄取生筆記
東大,指的是東京大學。東大學生曾說:
寫筆記不只是寫字,而是刻意練習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速度。持續不斷的刻意練習,就能訓練成一種能力,寫筆記也就變得有意義。
東大錄取生筆記本的特征為:左右兩頁作為一頁使用。
“右側的一頁”會先空下。
用左側頁記錄老師的板書;
用右側頁的左半部分記錄老師的點評、自己的疑點和注意要點;
右側頁的右半部分則用來記錄為解決這些疑點而采取的行動及相關總結。
其思路是:事實→解釋→行動:
① 事實:基于事實的所見所知。
來源:1200bookshop(ID:gz1200boo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