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建武
公元25
世祖
劉秀
25
32
33
64
漢高祖九世孫,父劉欽為南頓令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
建武
中原
公元56
永平
公元58
顯宗
劉莊
57
30
19
48
光武帝
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建初
公元76
肅宗
劉炟
75
18
14
31
明帝
第五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和
公元84
章和
公元87
永元
公元89
穆宗
劉肇
88
10
18
27
章帝
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元興
公元105
延平
公元106
孝殤
皇帝
劉隆
105
1
1
2
和帝少子
即位時,生僅三個月,在位時間實際八個月
永初
公元107
恭宗
劉祜
106
13
20
32
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
殤帝死,鄧太后策迎劉固進宮,為和帝嗣
元初
公元114
永寧
公元120
建光
公元121
延光
公元122
永建
公元126
敬宗
劉保
125
11
20
30
安帝子
原封太子,后被廢為濟陰王,安帝死,宦官孫程立以為帝
陽嘉
公元132
永和
公元136
漢安
公元142
建康
公元144
永嘉
公元145
孝沖
皇帝
劉炳
144
2
1
3
順帝子
在位時間實際五個月(以皇太子嗣位)
本初
公元146
孝質
皇帝
劉纘
145
8
2
9
章帝玄孫,父渤海孝王劉鴻
沖帝死,梁太后與大將軍梁冀密謀迎劉昝進宮,封建平侯,即位
建和
公元147
咸宗
劉志
146
15
22
36
章帝曾孫
質帝死,梁太后與大將軍梁冀密謀迎劉志,立為帝
和平
公元150
元嘉
公元151
永興
公元153
永壽
公元155
延熹
公元158
永康
公元167
建寧
公元168
孝靈
皇帝
劉宏
168
13
22
34
章帝玄孫
桓帝死,無子,竇太后與竇武迎劉宏即位,竇太后臨朝
熹平
公元172
光和
公元178
中平
公元184
光熹
昭寧
(廢)少帝
劉辯
189
15
1
16
靈帝子
189年九月,董卓廢劉辯為弘弄王,190年使郎中令立儒臻殺之。
初平
公元190
孝獻
皇帝
劉協
189
9
32
54
靈帝中子
由董卓擁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廢獻帝為山陽公
三國魏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黃初
公元220
世祖
曹丕
220
34
7
40
魏武帝曹操之子
曹操死,襲位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廢獻帝,代漢稱帝
太和
公元227
烈祖
曹睿
226
22
14
35
文帝子
以太子即位
青龍
公元233
景初
公元237
正始
公元240
(廢帝)邵陵厲公
曹芳
239
9
16
44
明帝養子,封齊王,后立為太子
254年被司馬師廢為齊王,后封邵陵厲公
嘉平
公元249
正元
公元254
高貴鄉公
曹髦
254
14
7
20
文帝孫,東海定王曹霖子
206年率宿衛數百人攻司馬昭,兵敗為昭所殺
甘露
公元256
景元
公元260
元皇帝
曹奐
260
15
6
57
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寧之子
高貴鄉公死后,由公卿迎立為帝,后司馬炎代魏稱帝,廢為陳留王
咸熙
公元264
三國蜀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章武
公元221
先主昭烈皇帝
劉備
221
61
3
63
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父劉弘
漢末起兵鎮壓黃巾,208年敗曹操于赤壁,得荊州,214年取益州,旋得漢中,221年稱帝,國號漢
建興
公元223
后主
劉禪
223
17
41
65
劉備子,小字阿斗
263年,魏將鄧艾,鐘會,攻蜀漢,十一月圍成都,劉禪出降,蜀亡
延熙
公元238
景耀
公元258
炎興
公元263
三國吳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黃武
公元222
太祖
孫權
229
48
24
71
吳郡富春人,孫堅子,孫策弟
221年受曹丕封號為吳王,次年改元黃武,229年稱帝于武昌
黃龍
公元229
嘉禾
公元232
赤烏
公元238
太元
公元251
神鳳
公元252
建興
公元252
會稽王
孫亮
252
10
7
18
孫權子
258年被丞相孫繼廢為會稽王,旋自殺
五鳳
公元254
太平
公元256
永安
公元258
景皇帝
孫休
258
24
7
30
孫權
第六子
孫繼廢孫亮,迎瑯琊王孫休為帝
元興
公元264
末帝
孫皓
264
23
17
42
孫權孫,孫和子
孫休死,張布等迎立烏程侯孫皓,280年降晉,吳亡
甘露
公元265
寶鼎
公元266
建衡
公元269
鳳凰
公元272
天冊
公元275
天璽
公元276
天紀
公元277
西晉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泰始
265
世祖武皇帝
司馬炎
265
30
26
55
河內溫縣人,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
265年十二月代魏建晉,279年發兵攻吳,280年初滅吳
咸寧
275
太康
280
太熙
290
永熙
290
孝惠
司馬衷
290
32
17
48
武帝
第三子
九歲立為皇太子,甚愚,武帝欲廢之,遭楊皇后反對,未果,后即位為帝,賈皇后掌權,釀成八王之亂,帝被毒殺
永平
291
元康
291
永康
300
永寧
301
太安
302
永安
304
建武
304
永安
304
永興
304
光熙
306
永嘉
307
孝懷
皇帝
司馬熾
306
23
8
30
武帝第二十五子
惠帝死后,被司馬越立為帝,311年劉曜攻破洛陽,懷帝被執赴平陽,313年被殺
建興
313
孝愍
皇帝
司馬鄴
313
14
4
18
武帝孫,吳孝王司馬晏之子
311年,懷帝被殺,翌年賈疋擁立為鄴為皇太子,次年懷帝被殺,鄴即位于長安,316年八月,劉曜攻長安,帝出降,西晉亡
東晉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建武
317
中宗
司馬睿
(317)
42
6
47
司馬懿曾孫,瑯琊恭司馬覲之子
十五歲嗣父爵瑯琊王,317年三月在健康稱晉王,次年即帝位
大興
318
永昌
322
永昌
322
肅宗
司馬紹
(322)
24
4
27
元帝
長子
以皇太子即位
太寧
323
太寧
325
顯宗
司馬衍
(325)
5
18
22
明帝
長子
325年被立為皇太子,同年嗣位
咸和
326
咸康
335
建元
343
康皇帝
司馬岳
(342)
20
3
22
成帝
之弟
成帝時封吳王,后徙瑯琊王,成帝病,詔岳為嗣
永和
345
孝宗
司馬聃
(344)
2
18
19
康帝子
帝幼沖,太后臨朝,357年親政,時年十五歲
升平
357
隆和
362
哀皇帝
司馬丕
(361)
21
5
25
成帝
長子
穆帝死后,被皇太后立為帝
興寧
363
太和
366
海西公
司馬奕
(365)
24
7
45
成帝子哀帝弟
哀帝死后,被皇太后立為帝,371年十一月,被桓溫廢為海東王,372年有降為海西縣公
咸安
371
太宗簡文皇帝
司馬昱
(371)
51
2
52
元帝
少子
322年受封為瑯琊王,后徙封會稽王。桓溫帝司馬奕,立昱為帝
寧康
373
烈宗
司馬曜
(372)
11
25
35
簡文帝第三子
65年封會稽王;372年立為皇太子,同年嗣位
太元
376
隆安
397
安皇帝
司馬
德宗
(396)
15
23
37
孝武帝長子
帝癡呆,不辯寒暑,由司馬道子攝政
元興
402
義熙
405
元熙
419
恭皇帝
司馬
德文
(418)
34
3
37
孝武帝子,安帝弟
安帝死,劉裕稱奉遺詔迎立為帝,420年六月,劉裕逼帝讓位,廢以為零陵王,東晉王,次年被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