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經疆場而拙于用兵---評劉備的軍事能力

昭烈帝劉備白手起家,幾經艱辛,終于建立了蜀漢政權,從涿郡興兵到病故白帝,可謂馳騁疆場,戎馬一生。期間歷經大小戰斗無數,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劉備都是見證人和參與者。他的軍事能力如何,一直是廣大三國愛好者和研究家討論的熱門話題。有人認為劉備“拙于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也有人覺得劉備在軍事上很有才能,,甚至撰文為劉備平反,將劉備稱之為“一代名將“。那么,究竟戎馬一生的劉備在軍事上的造詣如何呢?讓我們通過相關的歷史記載回到金戈鐵馬的后漢三國,重溫劉備的戰斗歷程,得出一個公正、合理的答案吧。為了便于論述,我們不妨將劉備的戰爭經歷分為三個部分:白手起家至出任徐州牧前、出任徐州牧到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到夷陵之戰。

            一

眾所周知,劉備和曹操、孫堅一樣都是靠鎮壓后漢末年爆發的“黃巾起義”發家的。只不過在這場對農民起義的對抗中,劉備不象曹操、孫堅戰功赫赫,迅速崛起,而是默默無聞,徘徊在亂世之中。《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記載:劉備在“黃巾起義”爆發后,帶領自己日后的主要將領關羽、張飛加入了校尉鄒靖的朝廷武裝,“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至于劉備在戰斗中有什么突出的表現,史料語焉不詳,不過以劉備當時的情況判斷,只是隨校尉鄒靖等人一起作戰,并非率領一支獨立的屬于自己的隊伍,也就很難有機會表現出他在軍事指揮上的能力。倒是在《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典略》中記載了劉備一生中的首次失利:“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于從事,遂與相隨,遇賊于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后,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后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如果不是劉備靈機一動,詐死逃脫,險些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不過這也是劉備作為隨從出征,也不能作為評判其軍事能力的依據。不久在隨同都尉毌丘毅到丹楊募兵期間,在下邳遇賊,劉備“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后為高唐尉,遷為令。”不過好景不長,在擔任高唐令期間,劉備“為賊所破”,落荒而逃,只得往奔中郎將公孫瓚。在高唐的這一段經歷,可能是劉備首次獨立率軍作戰。按后漢的官制,縣令手下設武職司馬,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中,縣級政府多擁有少量的軍隊。也就是說這一仗極有可能是劉備第一次獨立指揮軍隊作戰。雖然史料中缺乏“賊”的數量記載,但劉備被打的亡歸公孫,多少也能說明劉備的首次獨立作戰是失敗的;劉備投靠公孫瓚后,公孫瓚“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后領平原相。”(在這期間,《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英雄記》中還有一段記載:“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后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不過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劉備似乎根本沒有什么戰功可言,也沒有獨立的隊伍存在)。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于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劉備和曹豹被陶謙安排在一起駐守郯縣(今山東郯城)。“(興平元年)夏,(曹操)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這次戰斗的結果不言而喻,曹操大獲全勝,劉備則是又一次大敗而歸。這也是曹、劉之間的首次較量。

史料記載到這開始一直到劉備擔任徐州牧之前,他再也沒有什么別的戰爭記載了。從史料中記載這一時期劉備所經歷的七次戰爭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推測:這個階段的劉備初上戰場,基本上沒有經驗可言,就算有過一些戰功,最多也不過是跟著別人沾光而已,其軍事能力顯得十分稚嫩,雖然這一段時間長達六年,但很明顯,劉備還是屬于“實習階段”,基本上沒有獨立作戰的經驗,因此也就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不過這種情況隨著劉備擔任徐州牧而迅速改變。

陶謙遺命將徐州讓給劉備之后,劉備的地位迅速提高,同時也成為諸侯割據戰爭的參與者之一。在出任徐州牧到取得赤壁之戰勝利的這15年時間里,劉備經歷了以下的各種戰役和戰斗。

第一次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當時劉備已經成為徐州的實際控制者,袁術發動了對徐州的首次進攻。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英雄記》載:“備留張飛守下邳,引兵與袁術戰于淮陰石亭,更有勝負。”不過在劉備同袁術對抗之時,劉備的后院起火,“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備聞之,引兵還,比至下邳,兵潰。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戰,又敗。”這場戰斗的結果是:劉備不但失去了對徐州的控制,退避海西(今江蘇東海南),處境艱難,甚至“饑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同時自己的一家老小也落入呂布之手,可謂一敗涂地。究其緣由,除了與徐州地方豪強勢力的態度有關之外(詳見拙作“細說陳登”一文,這里不再贅述),再有就是劉備的部署出現問題,沒有穩固自己的后方,更不應該派遣張飛這員智謀略顯不足的將領鎮守后方,導致全局的被動。

第二次也發生在同年,呂布“轅門射戟”,幫助劉備解決袁術的進攻之后。當時劉備在小沛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引起呂布的不安,呂布隨即“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雖然史料中沒有詳細描述這場戰斗的全過程,但是以當時呂布與劉備勢力的巨大懸殊,劉備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次發生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十一月,《資治通鑒》記載:

韓暹、楊奉在下邳,寇掠徐、揚間,軍饑餓,辭呂布,欲詣荊州;布不聽。奉知劉備與布有宿憾,私與備相聞,欲共擊布;備陽許之。奉引軍詣沛,備請奉入城,飲食未半,于座上縛奉,斬之。暹失奉,孤特,與十余騎歸并州,為杼秋令張宣所殺。(另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雖然兩部史書的記載不同,本文采司馬光的記載)。

這是劉備在軍事上取得的一次勝利,這也是劉備作為一個獨立的軍事實體取得的第一次勝利。不過細考得勝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楊奉、韓暹已經是實力大減,基本上淪為流寇,加上劉備用的是智取而不是力敵,成功的把握自然要大一點。

第四次發生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備投靠曹操以后,曹操派遣劉備發動了對呂布的進攻。不過劉備這次還是兵敗逃亡。《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說:

(曹操)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

《英雄記》中介紹的更加詳細:

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詣河內買馬,為備兵所鈔。布由是遣中郎將高順、北地太守張遼等攻備。九月,遂破沛城,備單身走,獲其妻息。十月,曹公自征布,備于梁國界中與曹公相遇,遂隨公俱東征。

雖然得到了曹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但是劉備還是無法取得勝利,其軍事指揮能力實在令人懷疑。這一仗使得劉備幾年來在徐州所積蓄的力量消耗怠盡,只能棲息在曹操的卵翼之下,雖然后來劉備也參加了對呂布的下邳之戰,但是很明顯是作為一個從屬的身份參戰的,根本沒有什么可能去率領一支獨立的隊伍。所以也沒有理由功勞把功勞算在劉備的身上。

第五、六次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備背叛曹操,逃離許都,《資治通鑒》載:

會操遣備與朱靈邀袁術,程昱、郭嘉、董昭皆諫曰:“備不可遣也!”操悔,追之,不及。術既南走,朱靈等還。備遂殺徐州剌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還小沛。東海賊昌及郡縣多叛操為備。備眾數萬人,遣使與袁紹連兵,操遣空長史沛國劉岱、中郎將扶風王忠擊之,不克。

這兩次的戰斗是劉備早期同曹操對抗當中的首次勝利,難怪劉備在勝利之后得意洋洋地對劉岱說:“使汝百人來,其無如我何;曹公自來,未可知耳!”(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獻帝春秋》),不過從資料分析,劉岱、王忠軍隊的人數雖然不止“百人”,但肯定十分有限,劉備勝在曹操對其實力估計不足。

第七次的戰斗還是發生在徐州,對手仍然是曹操,時間則推遲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這次劉備的對手是曹操本人。《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公將自東征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

這一回是曹操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魏書》曰“是時,公方有急于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后人在評價這次戰爭的時候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認為:

曹操東攻先主,田豐說紹乘間舉兵以襲其后,紹以子疾辭豐而不行,紹雖年老智衰,禽犢愛重,豈至以嬰兒病失大計者?且身即不行,命大將統重兵以躡之,亦詎不可?而紹不爾者,紹之情非豐所知也。操東與先主相距而紹乘之,操軍必驚駭潰歸,而先主追躡之,操且授首;先主誅操入許而擁帝,紹之逆不足以逞,而遽與先主爭權;故今日弗進,亦猶昔者擁兵冀州,視王允之誅卓而不為之援,其謀一也。

先主亦固有此情矣。紹之興兵而南,眾未集,兵未進,雖承密詔與董承約,抑可姑藏少待也;待紹之進黎陽、圍白馬,操戰屢北,軍糧且匱,土山地道交攻而不容退,乃徐起徐、豫之兵,亟向許以拒曹之歸,操且必為紹禽。而先主遽發以先紹者,亦慮操為紹禽,而己擁天子之空質,則紹且梟張于外而逼我,孤危將為王允之續矣。惟先紹而舉,則大功自己以建,而紹之威不張。紹以此制先主,先主亦以此制紹,其機一也。

  夫先主豈徒思誅操而縱紹以橫者乎?兩相制,兩相持,而曹操之計得矣。急攻先主而緩應紹,知其陽相用而陰相忌,可無俟其合而迫應其分。先主惡得而不敗?紹惡得而不亡?此其機先主與紹緘之于心,非董承之所察,而田豐欲以口舌爭之,不亦愚乎!

王夫之的分析雖然有其道理,但是卻與當時各方實力的對比不符,以劉備剛剛奪取徐州,立足未穩,應付徐州內部的反對勢力已經是自顧不暇,哪里還有余利來進攻曹操;再者,從史料的記載判斷,劉備如果是主動發起進攻,必定是做好準備,何來一見到曹操就落荒而逃?筆者認為:劉備之所以出現這種窘境,完全是因為對局面的判斷問題,誤以為曹操正在全力對付袁紹,無暇招呼自己,這屬于軍事判斷的失誤。

第八次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期間,劉備亡歸袁紹,被派和文丑一起抵御曹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

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后至。諸將復白:“可上馬。”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良、丑皆紹名將也,再戰,悉禽,紹軍大震。

這次劉備所扮演的角色是個配角,無權指揮整支軍隊,面對曹操的誘敵之計,劉備也未能識破,兵敗亦在情理之中。可見其對于謀略的認識不足。

第九、十次也發生在同年。先是《三國志?魏書?曹仁傳》載:

太祖與袁紹久相持于官渡,紹遣劉備徇□強諸縣,多舉眾應之。自許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為憂。仁曰:“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將騎擊備,破走之,仁盡復收諸叛縣而還。

然后又是蔡楊的進攻。《華陽國志?劉先主志》載:

公使將蔡楊擊之。先主謂曰:“吾勢雖不便,汝等百萬來,未如吾何。曹孟德單車來,吾自去。”楊等必戰,為先主所殺。

面對曹操的兩次進攻,劉備取得了一勝一負的成績。只是對手的實力卻明顯不同:曹仁是曹操手下的嫡系將領,統帥的自然是曹軍的精銳;而蔡楊僅僅是葉縣守將,部隊的實力則非常一般。假如后者同屬曹操的精銳,那勝負肯定不同。

第十一次的戰斗嚴格說起來并非一次大的軍事行動。雖然劉備還是失敗者,但似乎是劉備主動撤退的。據《資治通鑒》載:

  操自擊劉備于汝南,備奔劉表,龔都等皆散。

從各種史料的記載分析,劉備明知實力不濟,急忙南奔劉表,他所采取的方式極有可能是主動離開,損失也不大。這次戰斗的時間發生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

第十二次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劉備在博望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的記載是:

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中也記載了這場戰斗: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從這兩段記載分析,這一仗劉備打的十分漂亮,對手也是曹操手下的名將,面對曹軍精銳,劉備主動出擊,巧設埋伏,勝的是無可質疑。

第十三次就是著名的“長阪坡之戰”。面對曹操的追擊,劉備帶領數十萬荊州百姓,行動緩慢,自然不是曹軍的對手,雖然期間有過張飛大鬧長阪坡的精彩故事,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軍事失利,在戰斗中,不但當時劉備手下的主要謀士之一---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導致徐庶的離去,而且就連劉備的女兒也未能幸免于難。《三國志?魏志?曹仁傳附曹純傳》載:

(曹純)從征荊州,追劉備于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如果不是趙云在亂軍叢中拼死保護了甘夫人和少主劉禪,蜀漢政權的第二代核心就要換人了。這一仗對劉備來說只有兩個字:慘敗!

赤壁之戰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關鍵一戰,也是劉備在這一階段所面臨的第十四次戰役(戰斗)。關于赤壁之戰,劉備是力了大功的,由于以往論述者很多,這里就不在贅述了。劉備策略得當,動作果斷而迅速,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關鍵的勝利。不過這里要說明的是: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充其量不過是個配角,真正的主角是東吳的周瑜。

這時期的劉備經歷的戰斗很多,從最后的結果來看,雖然還是失敗的次數居多,幾次還險些喪命,但是他也取得了一、兩次輝煌的勝利,說明他的軍事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不過公正地來說,此時的劉備雖然并非“拙于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但是離名將還是相差的太遠了。

            三

從赤壁之戰到夷陵之戰這十五年間,劉備又經歷了很多的戰事,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九次。

第一次是南征四郡。赤壁之戰以后,劉備積極在荊州發展自己的勢力,親自率軍南征武陵、桂陽、零陵和長沙四郡,配合武力威脅。在劉備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面前,以上四郡先后投降。《資治通鑒》載:

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營帥雷緒率部曲數萬口歸備。備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江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以偏將軍趙云領桂陽太守。

為團結這些劉家舊部,除桂陽太守換成了趙云以外,包括長沙太守韓玄在內的三郡太守均是官居原職,并未做出什么調整。也就是說劉備南征四郡這一軍事行動通過其強大的政治壓力,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第二次也是劉備一生中最輝煌也是耗時最長的戰役:益州爭奪戰。劉備用了三年的時間(建安十六年---建安十九年)終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奪取了劉焉、劉璋父子統治多年的益州。在這場戰斗中,劉備利用益州的內部矛盾,充分發揮手下眾多文臣、武將的集體智慧,群策群力,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雖然在這場戰役中,劉備損失了最有能力的謀士龐統),并由此奠定了蜀漢政權的基礎。

第三次又是劉備軍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勝利:漢中爭奪戰。自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開始,曹操和劉備在漢中地區控制權展開了多次反復的爭奪,歷時三年多的時間。最后又是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在這次戰役中,諸葛亮始終被留在后方成都,劉備則是親率大軍與曹操進行浴血奮戰。《資治通鑒》對此次戰役進行了全方位的記載。這場戰役劉備無疑是個大贏家,從此劉備坐擁漢中、益州,不久劉備就自立為漢中王,成為蜀漢政權的統治者。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次戰役中貢獻最大的是法正,多次提出正確的戰略戰術,才確保了最后的勝利。

第四次也是劉備軍事生涯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慘重的失敗:夷陵之戰。關于夷陵之戰劉備失利的原因,已有很多文章進行了系列分析,這里也就不再贅述,簡單的概括:劉備在戰略上失策,在戰術上也出現嚴重錯誤,導致了全局的被動,從此蜀漢政權的軍隊只能從東北方向用兵,違背了當初《隆中對》中既定的戰略方針,犧牲了大量精銳士兵和杰出將領,國力迅速下降,劉備要承擔最主要責任。

          四

以上基本概括了劉備一生中所經歷的所有戰役、戰斗的歷程。該如何評價劉備的軍事能力呢?在三國時期就有人對此進行了分析和判斷。

魏文帝曹丕的判斷是:

閏月,孫權破劉備于夷陵。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余里,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備書到。(見《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魏國丞相掾趙戩評價劉備:

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注引《傅子》)

東吳名將陸遜認為:

尋備前后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自三國以來的幾千年間,人們大都對劉備的軍事能力持否定的態度。劉備一生勝少負多,雖然也出現過幾次輝煌的勝利,但通過對其一生所經歷的所有戰例不難發現,劉備所取得的勝利基本上都是在政治、軍事的雙重配合下獲得的,而單純的軍事行動則基本上以失敗告終,綜合來看,劉備一生雖然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刀光劍影之中,但是軍事能力欠佳卻是不爭的事實。近來看到一些為劉備的軍事能力翻案、并把劉備稱之為軍事家、一代名將的文章,心里很感疑惑:如此勝少負多的庸常將領何來名將一說?如果認真了解和分析過劉備的具體戰例,相信絕對不會得出如此荒謬的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作為一代君主,劉備確實具備非凡的能力。正如陳壽在《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所言: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折而不撓”是劉備一生的真實寫照。但是在軍事方面,劉備的水平實在是比較低劣的,終起一生,筆者對劉備在軍事能力上所下的結論是:歷經疆場而拙于用兵,非大將之才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呂布三姓家奴實在不能算事,三國第一跳槽王劉備侍候了多少主子?
關公評略|生平——早期征戰
官渡之戰前夕,劉備選擇背叛曹操,卻被豬隊友坑得血本無歸
“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何說了那句讓他極為后悔的話?
劉備究竟對袁紹說了什么?使曹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為什么曹操會對還沒有建功立業的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白| 杂多县| 新昌县| 吴江市| 张家口市| 普定县| 章丘市| 丽江市| 北宁市| 武冈市| 准格尔旗| 商水县| 渭南市| 沧州市| 怀宁县| 沈丘县| 浠水县| 蓬溪县| 芒康县| 手游| 扎赉特旗| 普安县| 白银市| 黄山市| 霍林郭勒市| 丽江市| 龙山县| 遂平县| 金山区| 缙云县| 铜鼓县| 诸暨市| 石家庄市| 崇礼县| 静安区| 榆树市| 徐汇区| 石林| 澜沧| 广东省|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