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大惡極的昭和三大參謀之瀨島龍三
要說這個瀨島龍三更加讓人氣憤,一個標準的戰犯居然在戰后活的滋潤無比,居然做了日本知名的商人以及政府高級顧問,95歲才死。
瀨島龍三在二戰時是日軍大本營作戰參謀,陸軍士官學校第44期畢業。陸軍大學校51期第一名畢業。看來也是個會讀書的料。
按照資歷瀨島龍三比石原莞爾(陸大30期)和辻政信(陸大43期軍刀組第三名)都要晚一些,因為那時候的日軍已經在走下坡路,而且一瀉千里。不過他所做的事不比他的兩個前輩要遜色。這主要是他和兩位前輩一樣都膽大妄為,而且儼然以參謀本部總長自居,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命令都敢下。
要說瀨島龍三就必須先說一下一個著名的戰役:英帕爾戰役。
那時候的日本陸軍除了裝備落后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之外,還有兩點致命傷。一是忽視情報,二是忽視兵站。
提到兵站,當時日軍流行一句話:輜重兵如果算兵,蜻蜓也能算鷹。也就是說后勤兵不是兵,而兵站參謀不是參謀。居于這個理由日軍所到之處部隊一定是自己解決給養,參謀本部就是一個既定方針“現地調達”。這樣到處“三光政策”也就不奇怪了。可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如果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何燒殺搶掠呢?這與美軍不論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先修建機場和公路,甚至連可樂也要事無巨細的計算清楚相比差距不僅僅是個時間問題,而根本在意識之中。
在日軍的《帝國資源方針》里這樣寫道:帝國資源圈以日本,滿洲,支那以及西南太平洋為軸心,同時把澳大利亞和印度作為資源補給國!
一句話說破,日本根本打不起那么大的仗,只能打一路搶一路。搶不到了就只有等著餓死,病死。
而對于情報的分析工作更是一塌糊涂,后面我們會細致都說。
話說這個英帕爾戰役(又稱第21號作戰)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緬甸而針對印度的戰役。最初提出這一作戰思想是參謀本部和南方總軍提出的,可是后來遇到個瘋子牟田口廉中將,時任第15軍司令官。在他的貫徹執行下,英帕爾戰役成為日軍二戰史最為痛心疾首的失敗之一!這是東條等一幫瘋子又一次的瘋狂舉動。
起初15軍的幾個主將都反對這個作戰計劃,認為無法完成。輜重兵出身15軍參謀長小畑英良少將(陸大31期,輜重兵做到將軍的人物在日軍罕見)熟悉部隊補給,知道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堅決反對。結果被久野村桃少將(陸大37期)所替代。這樣15軍再也沒有反對的聲音。
結果英帕爾戰役在參謀總長杉山元和寺內壽一元帥(南方總軍司令官)的指令下正式下達作戰命令。
15軍一共有三個師團。搞笑的是三個師團相互都有老過節,彼此不搭調。
第15師團長山內正文(陸大36期)與牟田口廉中將合不來,加上部隊因為參加這次戰役從武漢調來,坐船到了泰國,結果沒有可供部隊行軍的公路,一路走來用了3個月。牟田口廉中將說山內正文是個膽小鬼。第33師團長柳田園三(陸大34軍刀組)情報參謀出身,對此戰役本來就反對。看到小畑英良的下場也就閉了嘴,心里卻自有主張。再看第31師團長佐藤幸德(陸大33期)倒是和牟田口廉一路貨色,可是這家伙是皇道派的中堅,早年就和牟田口廉這個統治派中堅水火不容。其實也就是這個第31師團長佐藤幸德造了一次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反:率整個師團抗命!
于是乎就這么個班子開始了被稱為“日軍陸軍史上最大的愚戰惡斗”!
這邊印緬邊境的司令官蒙巴頓勛爵早就陳兵近10萬等著呢,不過他沒有想到日軍會送這么大的禮物來,足足8萬多狼狽不堪的日軍以及裝備。起初不過是幾千人的日本支隊罷了。
英帕爾戰役其實是一個遭遇戰。日軍的局部戰斗力并不弱,可是因為道路不通,重裝備都上不來。就只好用人肉戰術,殺開一條血路。就這樣日軍的重武器,彈藥,給養相繼出現問題。佐藤率軍撤退理由就是:60天內沒有得到一顆糧食,一顆子彈的補充!而第33師團長柳田園三也因怯戰而被取消指揮權。第15師團長山內正文的部隊一直不到位也被撤職。
部隊傷亡慘重,士氣低落,但是東條一句:誰說皇軍不能取勝?硬是讓牟田口廉戰斗到最后一人。可是不久牟田口廉終于抵不住缺乏給養的困難提出休戰獲得南方總軍許可。于此,第15軍86500人戰損80%,除陣亡20000人以外全部是餓死或傷病致死。
話說到這里我們就要提到這篇文章的主角瀨島龍三了。貌似英帕爾戰役和這位軍刀組參謀沒有一毛錢關系。其實不然,就是因為他而導致日軍幾萬人的慘死!
在1939年瀨島龍三赴中國東北擔任關東軍第四師團參謀。同年擔任第5軍參謀(該軍團司令官為土肥原賢二)。不久又擔任大本營陸軍部幕僚并成為關東軍參謀本部部員。第二年(1940年),為關東軍針對蘇聯的挑釁軍事演習的“關東軍特殊演習(關特演)”規劃作戰方案。
1941年7月,任大本營陸軍部第一部第二課作戰班班長助理。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瀨島龍三作為作戰參謀幾乎指揮了陸軍的全部戰斗。指揮的主要戰斗有:馬來島登陸戰,M作戰,瓜達卡納爾撤退戰,新幾內亞戰役,英帕爾戰役,臺灣沖航空戰,捷一號作戰,菊水作戰,對蘇防御戰等。1945年2月25日,又兼任聯合艦隊參謀,最終軍銜為陸軍中佐。怎么樣?牛不牛,小小參謀可以做的事不簡單吧?
不過這里我們要說清楚英帕爾戰役和這位軍刀組參謀還要提到一個人,同是參謀的煀龍三大尉(陸大56期)。不過這個煀龍三是個情報參謀,善于情報分析。是當時日軍中為數不多敢說實話的人。也正因為他的情報分析總得出和上司相悖的結果而導致沒有人喜歡他。那時的皇軍精英是不喜歡也不可以說不行的,而這位情報參謀就是喜歡就事論事的總說不行。
首先馬里亞納戰役被參謀們謊報為勝利,接著臺灣近海空戰也被謊報告捷。而此時煀龍三大尉正在附近做前線調研,于是就發了電報給上級有末精三少將報告此事。這也就是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極力反對大本營開展英帕爾戰役的原因。但是大本營根本不知道此事,原因就是瀨島龍三這個小小的少佐毀掉了這份電報,這還不過癮,把個煀龍三大尉打發到前線去了,在菲律賓第14軍當作戰參謀。說來也蛋疼,這個瀨島龍三居然在戰后還為這封電報的事對煀龍三大尉進行了道歉。
其實這只是件小事。更離譜的事是在1941年12月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向美國駐日使館發出羅斯福總統致日本天皇的一封親筆電報,希望停止戰爭,重新開始美日談判。其結果也是這位瀨島龍三少佐給扣下了,直到赤城號航母的飛機起飛向美艦船發起攻擊才送上去。日本就這樣錯失了一次脫離戰爭的機會,至少是一次可以喘氣的機會。
為什么這些佐級參謀們有這么大的膽子來干這些事,軍令部和參謀部都是干啥吃的?道理也簡單,將軍們多數是經歷過一戰的人,對于二戰的武器戰法不熟悉,而這些留過學的軍刀組們都熟悉這些,雖然也僅僅限于紙上談兵,加上頭腦發熱,目空一切,免不了就是胡說八道。將軍們不懂,只好聽胡話了;這不,出的盡是些昏聵的命令。參謀也因此越來越膽子大。瀨島龍三因為是軍刀組第一,論文《關于日本武將的統帥》很適合將軍們的胃口,所以無論瀨島龍三寫出什么混賬指令都一字不改的往上報。而不合胃口的東西瀨島龍三自己就消化了,比如這個煀龍三大尉的電報。后來的萊特島戰役也是在這一錯誤的情報基礎上制定并實施的。1944年10月,日美在萊特島進行了一次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日本海軍幾乎損失殆盡。這次戰役的日軍陸軍死亡近8萬,為日軍戰損之最,高于沖繩島戰役。
另外,對于神風特攻作戰,瀨島龍三在其著作中曾說:“特攻(指自殺行為)是一種主動的攻擊方式”。在以自殺性攻擊為主要手段的菊水戰役時,瀨島龍三在南九州的陸軍基地擔任陸軍第5航空軍的作戰參謀。這是個無所不用其極的劊子手。
1945年7月1日,瀨島龍三被任命為關東軍參謀,調往中國東北。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瀨島龍三與蘇聯遠東軍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簽署停戰協議。同年9月5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和總參謀長秦彥三郎被蘇軍逮捕。之后,瀨島龍三開始了在蘇聯長達11年的囚徒生活。在此期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傳訊他出庭作證。1946年9月17日,他和草場辰巳,松村知勝一起,從海參崴飛往東京,作為起訴方證人出庭作證。
最令人憤慨的是這個老家伙戰后被蘇軍釋放后回到日本的日子:1958年進入大手商社的伊藤忠商事。進入公司3年后被提拔為業務部部長。1959年任董事長業務本部長,半年后擔任常務董事。1968年任專務,1972年任副社長,1977年任副 會長,1978年任會長。不得不佩服,狗日的會混,居然依舊滋潤無比。2007年9月死,終年95歲
作為“昭和三參謀”之一,瀨島龍三可能是最后一個死去的大本營參謀,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他的死可以和1989年7月最后一名甲級戰犯鈴木貞一的死相似——都表示了一個時代的結束。然而兩者不同的是:鈴木貞一只屬于過去,而“最后的大本營參謀”瀨島龍三卻貫穿了過去和現在,他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時代。不過,昭和參謀的故事也驚醒我們對戰爭的正確態度。假如你是參謀,你會怎樣去做?
總結:
其實寫昭和三參謀的書籍資料不算少數,可是我還是動筆寫了。之所以寫著三個劊子手參謀,原因有兩個。
其一,這三個參謀罪大惡極,卻在戰后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甚至過的無比滋潤。這令人非常憤慨。知道在戰后類似他們這樣逃離制裁的劊子手有很多很多,可是我們居然只能干著急。悲催的!
其二,日本在二戰時期所謂的不敗神話不過是因為我們的弱小而產生的錯覺。面對蘇美,他們一樣不堪一擊。被這樣的對手蹂躪達17年之久,的確是不可以忘卻的恥辱。
寫完之后,心中豁然輕松,希望這幾篇不成文之作能夠給大家一個借鑒。看看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內部的一些陰暗和無恥。也告誡大家不要貪戀戰爭凝結的果實!那樣的結果并不美好,相反生靈涂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