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衛手槍:德國瓦爾特PP手槍。自衛手槍的體積都很小,關鍵在其出槍發射第一發子彈的過程要短。pp手槍是二戰時期最先進的手槍,特別是其雙動擊發機構,可以和普通自動手槍一樣張開機頭射擊,也可以像轉輪手槍一樣直接扣扳機擊發。賦予該槍無與倫比的出第一槍的速度。
二:戰術手槍:戰術手槍要求的是在50米內的命中精度和停止作用。勃朗寧1935大威力手槍。該槍的射擊精度超過駁殼槍,便攜性更在駁殼槍之上,停止作用也優于駁殼槍,13發彈夾要多于駁殼槍的10發標準彈夾。所以是當時最好的戰術手槍。
三:沖鋒槍:芬蘭索米沖鋒槍。要求其高射速、連發時的精度及彈容量。芬蘭索米沖鋒槍是那時最好的。MP40次之。蘇聯的PPS是依照索米沖鋒槍研制的,但是當時蘇聯為了提高生產量和其工藝相對較差的問題,PPS與索米有這很大距離。用PPS連發射擊時很難控制,而索米可以對200米內人體目標精確射擊,索米50發彈夾是當時的首創、70發單鼓是其它沖鋒槍的楷模。MP40精度好,易于生產,但射速偏低。湯姆遜精度稍差,彈容太小、價格昂貴。后來替換產品M3便宜了,但同樣存在精度差和穿透力差的問題。英國斯登就是個便宜。
四:手動步槍:德國98K。手動步槍就是精度問題,射程都差不多,德國98K是當時精度最高的步槍,有人說英軍李步槍精度比98K精度高,不懂槍的人才會說。步槍可以不用瞄準鏡對400米內目標精確射擊,在這個距離上保持相當的穿透力,對土筑和磚墻的掩體造成嚴重損壞甚至貫穿。在800米內群射可以進行火力壓制。當然裝上瞄準鏡作為狙擊步槍可以打得更準遠。98K的旋轉后拉式槍機使步槍得到了最佳密封,初速和射程、精度都很高。所以到現在都被狙擊步槍采用,且德國槍械加工的精密程度也高于英國。當然,李步槍的確是支優秀的步槍,它的優點就是因其后拉槍機過程短及彈倉容彈量比98K多1倍所導致射速快。之所以有人說其精度高是因為其槍彈裝藥少,后坐力小。但不知道這樣帶來的結果也是初速低、抗干擾差、彈道彎曲和穿透力弱。遠距離精度自然比98K差,但中距離是卡賓槍的優勢,所以,以遠程精確射擊為主要任務的步槍領域,李步槍無論是精度是射程還是穿透力都輸給98K,98K是當之無愧的手動步槍的老大。
五:半自動步槍:德國G43半自動步槍。當時主流產品就是蘇、美、德。德國G43的精度高于蘇聯的SVT40,裝彈方式高于美M1,成為當時最優秀的半自動步槍,特別是結合當時蔡司生產的瞄準鏡,其精度雖不如98K,但是作為400米的狙擊步槍還是不錯的。
五:卡賓槍:美國M1卡賓槍。主要是便攜,另外就是在沖鋒槍與步槍之間的射擊距離內的精度。美國M1采用圓頭中間彈,后座小。雖然初速低,穿透差,但其主要任務是對300米左右的距離,無掩體的人體目標實施射擊,完成這個任務M1的精度不比步槍差,穿透力也夠用。15發半自動射擊速度在卡賓槍里更是鶴立雞群。
重機槍在二戰時主要是火力壓制和陣地防御,但實際上與德國MG2機槍的通用機槍理論相比,無論是水冷的馬克辛還是氣冷的1919重機槍都已經過時了。MG42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射速是其它機槍的三倍。按上兩腳架就是輕機槍,可以單兵攜帶并發射,換上三腳架就是重機槍。當然,大口徑的M2對付輕型裝甲和防御工事的摧毀力是巨大的,但其畢竟不是當時重機槍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