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暗記 大家都知道鈔票上有暗記,郵票上也有暗記, 但大部分人卻不知道.為防止不法分子偽造郵票, 許多國家在印制郵票過程中在郵票上設置了暗記。與鈔票上的暗記不同的是, 郵票上的暗記設置的十分巧妙隱蔽,即使爰放大鏡也很難看了。 暗記有的是文字,有的是符號,藏在圖案中或在邊框上,只有有關部門人員才知道,并有詳細的暗記檔案,一旦發現可疑的郵票,只要與暗記檔案進行對照,就能公清真偽。 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郵票都有暗記。
郵票的品相 所謂品相就是郵票相貌。郵票的品相一般來說與原郵票本身質量(如紙質、設計、印刷、打孔等)無關,郵票品相是在發行以后所造成的人為質量問題。好郵票品相的基本條件是:(1)票面干凈,無臟污、泛色、銹斑、霉點;(2)印張平整,無折痕、缺損、撕裂;(3)圖案居中無偏移,齒孔齊全、無短缺、撕毀、無齒票剪裁平直,紙邊寬度相當;印刷色澤鮮艷,(4)新票要有原膠,無膠紙痕; (5)舊票在票幅上的日戳清晰,凡可看見的地點、日期、局所清晰可見;(6)實寄封的品相應視封的整體判定,以盡量完整、不損、不折,封面清潔、日戳清晰為好。 購買郵票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衡量:有無殘缺。破損;有無揭薄(從信封上揭取信銷票時,直接硬揭往往會使郵票背面有一部分殘留在信封上。通常把這種郵票稱為"揭薄"。有無折痕,褶皺;有無臟污有無褪色;有無背膠損壞;齒孔是否端正;信銷票郵戳是否清晰完整。
為了保持郵票清潔、完好的美觀品相,集郵愛好者在購買、收集、整理、保管和欣賞郵票時應特別注意使用的工具和收藏地方、保管的方法。
郵票的形狀 自世界上發行第一枚郵票以來,各國的郵票普遍都是長方形的,但是為了滿足集郵愛好者的需要, 印制發行了各種形狀的郵票。其中有:等腰三角形郵票。直三角形郵票。正三角形郵票。倒等邊三角形郵票。斜方形郵票。直長方形郵票。八角形郵票圓形郵票梯形郵票等。
郵票的枚、張、套、組 枚:郵票最基本的計量單位,人們寄信貼在信封上的郵票,是以枚計算的。
張:在印制郵票時,把幾十枚甚至上百枚郵票印在一張紙上。四周帶有邊框的整張郵票,又稱整版郵票。
套:郵票設計和發行的計量單位,一套郵票有多少枚不固定
組:相同題材的郵票,同時或先后分套發行,則把他們稱為組。如第十一屆亞動會郵票就是分成幾套發行的。
郵票的齒孔 齒孔是為了方便使用郵票,在整張郵票的各枚之間用打孔器打出的孔洞,這樣每枚郵票撕開后邊緣就出現了凹凸的鋸齒狀形態,我們稱它為齒孔。最早的郵票沒有齒孔,使用時用剪刀一枚枚剪開,很不方便,1854年英國郵局首先有了預先打好齒孔的郵票出售,從此以后世界各國紛紛采用打齒孔的辦法。
齒孔是按度數區分的,計算方法是在郵票邊上用量齒器測量,看2厘米的長度內有幾個齒孔,如一枚郵票在2厘米長度內有14個齒孔,就叫做14度;如果有11個齒和12個孔,那末這枚郵票的齒孔就是11.5度。測量齒孔度數是研究郵票的一項內容,也是鑒別郵票真偽和區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據。我國的郵票齒孔大多數為11度,11.5度,12.5度和14度等。
郵票的版銘 在整張郵票紙邊上印有郵票編號、版號、張號、色標、規矩線和印刷廠名等都統稱版銘。版銘是研究郵票的重要資料,因此很多集郵者都喜歡收集帶版銘的郵票。我國1981年4月 29日發行的J63《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展覽·日本》郵票,在整張邊上印有雞、金魚、風箏、天壇、蝴蝶等各種圖案,還印有郵票名稱、設計者、印刷廠名、版號、張號、色標等等,這些版銘在集郵家看作是重要集郵資料。有的郵學家說,這是印刷廠送給集郵者的禮物,是研究郵票版式和郵票印刷印刷的重要依據。
郵票的志號 郵票志號就是每套郵票或每枚郵票的編號。郵票志號是新中國郵票上特有的標志。這種志號對收集郵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郵票目錄就能于解每枚郵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數、總的編號等。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郵電部發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在郵票底部圖案之外印有該類郵票序號、枚數、年代等志號,如1952年7月7日發行的《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底部左邊印有紀16.4-1,底部右邊印有(78)1952,紀16表示我國發行的紀念郵票第16套,4-1表示全套郵票共4枚,這是其中第一枚,(78)表示這枚郵票在紀念郵票中的總序號, 1952年郵票印制和發行年代。從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取消了這種志號,郵票底部沒有印刷任何志號,但人們為了方便收集,按順序排列為"文1-19",這19套郵票統稱文字票,。從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發行的郵票又在底部印上了新編的連續號和印制年份,如《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郵票,底部印有(1)和1970年字樣,(1)代表這枚郵票新序號,1970是印制和發行年份。從1974年開始,我國郵票又J、T表示區分紀念或特種郵票,如1974年5月15日發行的《萬國郵政聯盟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底部左邊印有JI(3-1),右邊印有1974,這是表示這套郵票是新編的第一套紀念郵票,共三枚,這是第一枚,1974年印制發行。我國從1992年開始實行了按年編號的方法,在每枚郵票底部印有年份、序號、共計枚數、其中第幾枚,并以J、T區別紀念或特種郵票。如1992年1月5日發行的《壬申年(猴)》特種郵票。如1992年1月5日發行的《壬申年(猴)》特種郵票。底部左邊印有 1992-1,右邊印有(2-1)T,這是表示1992年第一套特種郵票,共計2枚,這是第一枚。
“稿”字郵票六方聯 新中國郵票的分類與識別 根據國家郵政局郵票分類辦法,郵票有以下幾類:
一、 普通郵票:沒有特定的題材,圖案較為簡單,票面無發行志號、印刷年份、排列序號等。如:普29《長城》郵票一套4枚。見下圖。
二、 “紀”字頭紀念郵票:從紀1編至紀124,于1949年10月至1967年3月發行。采用紀念題材設計的郵票,票面有發行志號、印刷年份、排列序號等。如“紀1”表示為紀念郵票第一套,(4-1)表示該套4枚郵票中的第一枚,等等。如:發行志號為紀1的《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一套4枚。見下圖。
三、 “特” 字頭特種郵票:從特1編至特75,于1951年10月至1966年5月發行。采用特別題材設計的郵票,票面有發行志號、印刷年份、排列序號等。如“特1”表示為特種郵票第一套,(5-2)表示該套5枚郵票中的第二枚,等等。如:發行志號為特1的《國徽》特種郵票一套5枚。見下圖。
四、 “文” 字郵票:“文革”期間(1967年4月-1970年1月)發行的郵票,票面無發行志號、無印刷年份、無排列序號等。如:發行志號為文1的《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郵票一套11枚。見下圖。文” 字郵票由于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因而成為收藏的熱點。
五、 編號郵票:“文革”后期(1970年8月-1974年12月)發行的郵票,票面有發行編號、印刷年份、無排列序號等。如:編號為1-6的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郵票。見下圖。編號郵票由于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因而成為收藏的熱點。
六、 “J” 字頭紀念郵票:以“紀”字的漢語拼音“J”開頭,采用紀念題材設計的郵票,從J1編至J185,于1974年5月至1991年11月發行。票面有發行志號、印刷年份、排列序號等。如“J1”表示為紀念郵票第一套,(3-1)表示該套3枚郵票中的第一枚,等等。如:發行志號為J1的《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周年紀念》紀念郵票一套3枚。見下圖。
七、 “T” 字頭特種郵票:以“特”字的漢語拼音“T”開頭,采用特別題材設計的郵票,從T1編至T168,于1974年1月至1991年9月發行。票面有發行志號、印刷年份、排列序號等。如“T1”表示為特種郵票第一套,(6-2)表示該套6枚郵票中的第二枚,等等。如:發行志號為T1的《體操運動》特種郵票一套6枚。見下圖。
八、 按年份編號:從1992年起,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按年度統一編排順序號。票面有發行志號、印刷年份、排列序號等。如:1992-1的《壬申年》(T)特種郵票一套2枚和1992-5的《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五十周年》(J)紀念郵票一套1枚。見下圖。
---
九、 其他類郵票:航空郵票是專供寄遞航空郵件貼用的郵票(已取消)。加字改值郵票,是新中國建立初期,郵票尚不能滿足郵政事業發展而采取的臨時措施(已取消)。包裹郵票是專寄包裹用的郵票(已取消)。軍人郵票是給予現役軍人用郵的免資費的憑證(已取消)。欠資郵票是指未按實際用郵資費付錢而告知用戶的郵票(已取消)。上述各類由于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因而成為收藏的熱點。(陳雷)
軍人郵票
版銘與廠銘 凡是郵票印版本身攜有并印在郵票連紙上的標記稱為版銘、也稱邊銘。狹義僅指廠銘,廣義兼指版號、日期、工銘、發行日期、設計者、色標、刷色、梯尺,以及有關印制發行的其他圖文,也可包括中心線、十字對準線等。版銘被集郵者看作是重要的集郵資料,也是研究版式或版別的重要依據。廠銘是指票邊上所印的承印廠廠名或郵票發行單位名稱。1959年以后絕大多數郵票由北京郵票廠印刷。廠銘或郵票發行單位名稱是研究郵票版別的物證之一。
集郵的種類 集郵,故名思意就是搜集郵票,推而廣之就是搜集包括郵票在內的郵政用品,如:首日封、明信片、航空標簽、首航戳、地名戳、航空信封、首航封、首航片、宇航封、航天封等等。而最大眾化的就是搜集郵票,其方法有幾種:
一、 集新郵票...
也就是說自國家郵政局發行新郵票之日起的半年內,您可以從各地郵政窗口購買,其優點是,方便靈活,但較麻煩和難以保證。您還可以在郵政窗口辦理一個全年的新郵預定手續,定時來購買。其優點是,能保證獲取新郵票,缺點都是每年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且保值容易,增值難。如上圖。
二、 集信銷票...
就是說,當郵票在使用過后,您去搜集它,其主要來源就是發動您的所有親戚朋友(包括在郵市上購買,因為郵票已使用過了,其價值僅為新票的1/4或更低),在彼此之間書信往來或使用郵票之后,互相留存下來。信銷票的處理方法是:將郵票延其外的鋸齒孔3至5毫米(連其信封一起)剪下,然后用清水浸泡,待其膠水化開后,將其與信封紙分離。洗掉背后的膠水,攤平晾干即可。其優點是,基本上不花錢就能集郵了,缺點是很難搜集到全部發行的所有郵票,特別是一些市場追捧的品種和珍郵。同時,由于郵票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如折角)或污損(如郵戳印記糊涂)等,行話叫“品相”不佳。如上圖。
三、 集蓋銷票... 針對集信銷票的缺點和困難,中國集郵總公司還發行一種蓋銷票的郵品,就是將新郵票通過加蓋統一的郵戳辦法,使之成為蓋銷票,然后,以票面價值的1/2或1/3出售。如下圖。因沒有通過流通環節,郵票的“品相”最佳,此法也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況且,并非每套郵票都有蓋銷票(相對是一些銷路欠佳的郵票)。另外,若是參加同樣題材的集郵大賽的話,其得分數(或含金量)較用信銷票來的低,足見信銷票的珍貴和難得。
四、 專題集郵 由于郵票涉及眾多學科門類,若要搜集全部郵票,勢必要耗費大量資金,所以集郵愛好者往往采用專題集郵的辦法。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題材,如:動物題材、藝術題材、軍事題材等等。這樣一來,可以花較少的“銀子”,實現自己的目標。除此以外,集郵愛好者也有專門集一些“實寄封”、“名人封、偉人封”等等。見下圖。總之,集郵也是“行行出狀元”的,就看您如何想出高人一等的妙招絕活來。
新中國郵票的種類 介紹了新中國郵票的分類后,每類郵票細分起來又有些特點(普通郵票不在此列):但并不是非有不可的。也就是說,每套郵票不一定有以下特征:
.
四方連:設計并印制成每4枚為一組的郵票,叫四方連(票)。如:發行志號為1996-2的《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J)紀念郵票1套4枚,見圖。也有在郵票銷售時,人為分割成的四方連(票)。如:發行志號為編號7的《嚴懲入侵之敵》郵票1套1枚,見上圖。
連票:郵票圖案設計并印制成首尾相連的郵票,叫連票。如:發行志號為T34的《水鄉新貌》特種郵票1套5枚,見上圖。
小版張:將發行的多枚郵票印制在同一版面下的郵資憑證叫小版張,如:發行志號為2004-16J的《奧運會從雅典到北京》紀念郵票(小版張),見上圖。
小型張:在發行郵票的同時,印制發行的一種郵資憑證叫小型張。新中國首發的小型張,是1956年1月1日發行的志號為紀33M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特種郵票(小型張)一套4張,每張印有一枚郵票。如上圖。
小全張: 小全張郵票是將全套郵票排印在一張紙上。如:發行的志號為 T121M的《中國歷代名樓(小全張)》特種郵票,如上圖。
小本票:是將幾枚或幾十枚同套郵票連印成冊,配有封面和封底并經裝訂的袖珍郵票冊。如新中國的第一個小本票是1980年6月1日發行的《童話-咕咚》特種郵票(T51SB)。
版式票:是將1枚郵票的圖案印制在同一版面下的多枚郵資憑證叫小版張,又稱版式票。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