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遺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900年)
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于山西省襄汾縣。
發掘年代:1975年至今
對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堯舜時代的社會歷史有重要意義。
彩繪龍紋陶盤:水器(上,口徑37厘米,高8.8厘米)
陶異形器:具體用途不明(下,高83.6厘米)
玉琮:禮器(背景,邊長7厘米)
良渚文化遺址群
(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時代遺址群,位于浙江省余杭縣。
發掘年代:1936年至今
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玉琮,禮器(上,高4.5厘米)
玉琮:禮器(下,高10厘米)
城子崖遺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100年)
新石器時代城址,位于山東省章丘市。
發掘年代:1931年
龍山文化命名地,是中國史前城址的首次發現
白陶鬶:酒器或水器(上)
黑陶罍:食器或禮器(下)
牛河梁遺址
(公元前3770年~公元前292O年)
紅山文化祭祀遺址,位于遼寧省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
發掘年代:1983年至今
揭示了紅山文化的祭祀生活。
玉豬龍;禮器(右上,高14厘米)
彩色女神頭像:(下,高22.5厘米)
馬家窯遺址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甘肅省臨洮縣。
發掘年代:1924年
馬家窯文化命名地,是黃河上游甘青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首次發現。
彩陶尖底瓶:水器(上,高26厘米)
彩陶豆:食器(下,高16.4厘米)
柳灣墓地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氏族墓地,位于青海省樂都縣。
發掘年代:1974年~1979年
揭示了當地居民的墓葬形態,對研究甘青地區各原始文化的內涵、序列及其相關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彩陶帶嘴陶壺:水器(上,高25厘米)
彩陶人像陶壺:水器(下,高34厘米)
崧澤遺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上海市青浦縣。
發掘年代:196O年
崧澤文化命名地,為研究太湖地區原始文化和上海史前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豬首形陶匜:水器(中右,高6.7厘米)
黑陶壺:水器或酒器(中左,高19.5厘米)
魚鳥形玉璜:裝飾品(上、下,長6.6厘米)
屈家嶺遺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湖北省京山縣。
發掘年代:1954年~1989年
屈家嶺文化命名地,對認識長江中游地區和江漢平原的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
帶蓋陶甑:蒸煮器(左上,通高35厘米)
鏤孔喇叭形圈足陶豆:食器(右下,高17厘米)
陶紡輪:紡織工具(背景,最小者直徑3.5厘米)
大溪遺址
(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重慶市巫山縣。
發掘年代;1925年至今
大溪文化命名地,首次發現了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
彩陶碗:食器(上中,高6.6厘米)
單耳彩陶杯:水器(左下,高6厘米,右下,高8.5厘米)
城頭山遺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800年)
新石器時代城址,
位于湖南省澧縣。
發掘年代:1991年
為深索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形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黑陶壺:酒器或水器(上,高15.5厘米)
彩陶杯:酒器或水器(下,口徑10厘米)
骨針。
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
彩陶雙大耳罐 齊家文化。
新疆新塔拉遺址出土,它是由青玉磨制而成,弧形刃,外形大方。
1973年和1977年河姆渡遺址發現的骨針。
豬紋缽陶器 河姆渡文化。
半坡魚紋陶盆。
藍田猿人復原后的頭骨。
山頂洞人的石器和骨針。
山頂洞人的復原像
元謀古猿上、中門齒化石
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