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中醫調理氣陰兩虛型糖尿病的思路。
什么是氣陰兩虛?
簡單來說,就是氣血加上陰虛。這種狀態是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元氣和陰精耗傷而導致。
因為氣虛,可能乏力、氣短、心慌、愛出汗,腰膝酸軟。因為陰虛,所以患者可能口渴、舌頭干燥,特別想喝水,大便也可能跟著干燥。
這類人的舌脈,往往脈細弱或沉細,舌淡或暗紅,舌邊有齒痕,苔薄白或少苔,舌面津液少。這個狀態,就是氣陰兩虛。
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發展中后期,都容易呈現的狀態。
對于這種證型的糖尿病患者,中醫是有辦法解決的。
什么辦法?下邊我給大家分享一則醫案,看完你就明白了。
曾經有一位患者,男性,42歲,姓陳。
這位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已經有10年時間了,一直伴有口干、氣短、五心煩熱等癥狀,平時一直再用格列齊特及拜糖平控制血糖??崭寡窃?.5 mmol/L~7.5 mmol/L之間波動。
但是近期癥狀加重,空腹血糖7.9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3.3 mmol/L。聯合降糖用藥也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家里人決定試試中醫方法,于是來到我的門診。
刻診,見患者形體消瘦,面色晦暗,口干,乏力,便溏,舌紫暗,苔薄白,脈細數。問患者平時飲食怎么樣,患者回答說自己一直都在按照降糖食譜來規律生活。
聽到這里,我心里有底了,就給患者寫了一張配伍。方用七味白術散、生脈散、桃紅四物湯化裁。
見:人參、茯苓、白術、木香、葛根、天花粉、山藥、山茱萸、麥門冬、北沙參、五味子、黃連、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炙甘草。水煎服。降糖西藥格列齊特及拜糖平同前使用。
上方用21劑后,患者口干、煩熱、乏力諸癥明顯減輕。空腹血糖6.8 mmol/L。效不更方。西藥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14劑,這個時候體力增,煩熱除;二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上方去黃連、人參,繼續口服。西藥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28劑,空腹血糖5.2 mmol/L。.上方去桃仁、紅花,再服1個月,鞏固療效。
好了,這則醫案,我就給大家說完了。這中間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糖尿病中醫并沒有這個病名,而是歸屬于“消渴癥”范疇。具體病因,中醫是這樣說額,稟賦不足,飲食勞倦,情志內傷,感受外邪均可導致陰虛燥熱而發為消渴。
消渴日久,耗氣傷陰,導致氣陰兩虛。久病入絡,久病必瘀,氣陰兩虛往往夾瘀,消渴病中,瘀是標實中較重要的病理因素。
所以,這個時候,中醫治則多是益氣養陰,化瘀通絡。
上文中患者病程日久,耗氣傷陰日久,很容易就會出現氣陰兩傷的局面。陰虛有熱,熱擾神明,所以他就心煩易怒,口燥咽干,夜不能寐。那是典型的虛熱所致。
看舌頭,舌紫暗,苔薄白。這是陰虛的表現。脈象細數,更說明問題。細脈,主氣虛。數脈,主有熱。
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該怎么用藥了。
方中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對熱病氣津兩傷,口渴尤宜,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便溏等脾氣虛衰癥狀;
茯苓,白術健脾滲濕;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善行脾胃之滯氣,因氣芳香能醒脾開胃,在補益劑中能減輕補益藥的膩胃和滯氣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
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消渴與脾肺腎有關,本品能調補三臟,為治療消渴常藥;
山茱萸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補益肝腎,為平補陰陽之要藥;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常用于消渴病證屬陰津不足者;
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尤善清肺胃之熱,可用于燥熱傷津之消渴證;麥門冬長于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兼清胃熱,善養肺陰,清肺熱,養心陰,清心熱;
北沙參補肺陰,清肺熱,補胃陰,生津止渴;黃連清熱瀉火解毒,善清胃火可治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
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因益氣生津止渴,治熱氣傷陰,可用于口渴多飲之消渴證;桃仁、紅花、赤芍、川芎行氣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可明顯緩解氣陰兩傷之消渴病。
總得來說,益氣養陰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原則。
氣陰兩虛是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會有的階段。當然,平時除了做好預防外,大家也可以尋求祖國醫學來幫忙,中醫擅長的就是慢性病。
上文中的方劑僅代表個案,大家要在專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運用。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說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