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潮汕,總會想起潮汕工夫茶,精巧別致的工夫茶具,色香味俱全的單叢茶和閑情逸致的烹制技藝......這些,都在經年累月的訴說、演繹著潮汕文化的博大精華。
潮州城,沿著古城墻,過廣濟橋,穿廣濟門,遍布騎樓的牌坊街,海陽縣學宮紅色大門,韓昌黎的舊治高牌坊,甲第街的描花照壁,熙熙攘攘不息的游客,無不昭顯著這座古城醇厚的人文和歷史底蘊。
靈山秀水,古屋老橋,還有奇妙的飲食起居,一杯潮州工夫茶,一席清淡的潮州菜,一曲婉轉的潮州戲,無不讓人怦然心動,流連忘返。狹窄的石道,騎樓下林立的店鋪,隨處可見的古建筑、古牌坊、古井,亦在不經意間來個與你的遇見。
這里,無論你走到哪里,總能見到絕倫的工夫茶具、泡工夫茶的三三兩兩的潮汕人,當你近前時,他們都會熱情的招呼你“食茶食茶...",也許你聽不懂他們所說的那請你食茶的發音與字,但表情和動作里,茶香依依、笑語融融,瞬間你知道,那是潮汕人的熱情與好客。
在這里喝茶,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解渴,更多的是在品茶、賞茶中追求一種祥和、寧靜、悠然的心境,享受一種平實、歡愉、超脫的生活。家人、朋友、天南地北的茶人圍坐,話人生、思茶源、會友待客,工夫茶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著每一個茶人,如這里韓江水的柔情一樣潛入每一個懂茶人心中的細軟之處。
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飯前飯后,有無來客,總是離不開茶,而喝工夫茶的茶葉,亦是最講究的,多是選用烏龍茶,曾經多是福建的烏龍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是品飲廣東潮州當地的單叢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地山水養一方茶,一水一茶,這里的山水泡這里的單叢茶,當然也是最好的,也許,這是潮汕人回歸細品本地單叢茶的原因。
茶百科每年都會在茶季前后,或精制焙茶之時,來住上多日,尋遇鳳凰單叢茶。黃枝、芝蘭、蜜蘭、茉莉、肉桂、桂花、柚花、夜來、杏仁、玉蘭、姜花等等等等,眾多的蘭香桂韻茶,吸引著愛茶的腳步,牽引著我的神經,每年這時,不品飲上、不擁有些單叢茶,總感覺缺少很多。
不是每一年每種香型單叢都制作精良,也不是能在一年的時光里遇見品嘗到每一款好茶,再加上不同的山頭、不同的村子產制的不同特色,如果再加上焙火的不同、新舊老茶的不一,再有三五年,我也品嘗不完,所以每年都會來,都被她吸引,何況,還有于這里行走時,不同的山山水水,秀麗風景。炎熱的夏日,烏崠山頂正是避暑度夏的好地方,涼風習習,藍天白云,山高我為峰、指點江山的感覺,心曠神怡,都市里也許再也享受不到的愜意與閑暇。
7日出發潮州鳳凰鎮的路上
8日鳳凰鎮的清晨,借山而居,安閑的鳳凰人,靜謐的享受著茶與山所帶給的豐盈。
潮州鳳凰鎮上的小吃浮豆腐
潮州鳳凰鎮上的小吃石橄欖燉湯,這兩小吃每年來都喜歡吃,還有鎮的粿條粉及面。
去往烏崠山頂烏崠村的路上,路過的鳳溪水庫,山水畫般的美麗,好山好水出好茶。
盤旋而上,走過的逶迤曲折的山路,一路向上,逐步要到達1200米的烏崠村
從下向看看,借山而居的山頂村子,都是很現代的樓房了。
到達烏崠村彩門,海拔1200米。過了烏崠村繼續向上走,到達李仔坪村。
從李仔坪村向遠處眺望群山。
指點江山,山高我為峰,兒子說,遠處像自己畫畫時老師教他畫的國畫,水墨山水畫,知道所學所用,能把學的聯系到想到用到。兒子陪我行走茶區茶山茶路,增添不少快樂。
李仔坪村的宋種茶祖樹,已經非常蒼老,有衰枯的跡象了。
布滿苔蘚寄生的老叢茶樹,品飲老樅,就是這樣,茶友常言木質香、苔蘚味、叢味、韻味,有著太多的因緣于此。
炭焙鳳凰單叢茶。目前基本是一焙結束,二焙有部分開始,以清香、品種香為特色。
李仔坪村,每年都來,在茶祖宋種樹旁,靜靜的喝茶。兄弟仔單叢葉底。
鴨屎香單叢葉底。
柚花香單叢葉底。干茶果香,蓋香湯香是蘭花香,生津好。
老叢水仙。湯一入口就是抓人的醇順,滋味與太多太多的單叢不同,只有喝過后,才真的明白,老叢水仙的獨特及為什么那么多茶友喜歡。
另一款精鴨屎香單叢。這一款是最喜歡的,香和湯都很有特點讓人喜歡,湯中香,蓋香奶香蘭花香。
肉桂香單叢。香來的直接,滋味沖擊力強,屬于單叢中的霸道茶。
桂花香單叢。香悠遠湯柔順,甘醇。
夜晚再下到鳳凰鎮上繼續喝茶。和友聊天工夫茶的三杯。三杯為”品“,三杯又似”眾“聚人聚財大家圍坐,三人行有吾師,茶三酒四踢桃二,茶水緣(前世的茶、今生的水、當下的緣),三生萬物。。。
每天都是從早喝到晚,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由一個村到另一個村。清代詩人丘逢甲言: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嘴,來試湖山處女泉。
工夫茶,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試一杯,令人釋燥平矜,怡情悅性。
潮州市、鳳凰鎮、烏崠山、烏崠村、李仔坪。。。肉桂、桂花、柚花、姜花、鴨屎、老叢水仙、潮州工夫茶。。。詳細的介紹,茶百科會在未來的日子里,為茶友們慢慢分享,尋遇的好茶,稍晚幾日20號左右分享推薦給友們。